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悦读 | 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文本翻译策略

董晓可 商务英语研究院
2024-09-09

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文本翻译策略

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经贸往来的增多,商务翻译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对高质量的商务翻译具有强烈的需求,然而实践中商务翻译的成果却良莠不齐。以目的论的三条翻译原则为指导,探讨了商务文本的特点及其中的文化因素。随后提出了直译法、意译法和变通法的跨文化翻译策略,并通过一些例子分析了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希望文章提出的翻译策略能够促进商务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交流;商务翻译;商务文本特点;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8854(2022)17-0100-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董晓可.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文本翻译策略[J].名家名作,2022(17):100-103.




0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对外经贸往来频繁,商务翻译在促进交流和推动互利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市场对于高质量商务翻译的相关需求在不断扩大,但常会有各种因素阻碍跨文化商务交流。商务翻译是出于经济活动需要,围绕贸易、投资等商务活动所展开的翻译实践,是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包含语言的互相转换,而且涉及源语和译入语文化信息的转换,在跨文化视角下分析商务翻译十分必要。然而国内相关研究以翻译理论和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居多,相比之下,错误分析、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待丰富。商务翻译领域的研究现状引发了本文的思考。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在跨文化视角下分析了商务文本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希望本研究可以增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为商务翻译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02

商务翻译的原则和文本特点

商务翻译的原则

商务翻译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文章认为弗米尔(Vermeer)和赖斯(Reiss)提出的目的论能较好地指导商务翻译实践,为译者提供合适的理论遵循。目的论不同于传统的等效论,它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考量,以翻译目的作为翻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理论有三条翻译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语篇内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语篇间连贯原则)。其中,连贯原则可以理解为译文语篇的内在逻辑合理、贯通,具有可读性。忠实原则表明译文应当反映原文的主旨和风格特征,让读者通过译文也能领会到原文的特色,但不拘泥于译文与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核心原则,统御其他两条原则,并决定目标文本和总的翻译策略。例如,当商务文本为广告时,翻译的目的是调动读者对宣传对象的兴趣,要实现商务广告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一般适宜采用意译或创造性翻译的策略。遵循目的原则的同时,译文也应流畅自然,忠实于原文。

商务文本的特点及文化诠释

词汇特点

商务文本的一大特点是许多词和词组具有高度专业性,文本包含大量行话。商务文本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缩略语给不太了解相关知识的译者带来了很大障碍,并最终导致错译、误译。缺乏商务专业知识的译者可能会对术语感到困惑,或者望文生义地进行翻译。许多行话是在长期的商务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的指称含义,不能擅自改动,否则便不能为文本的读者所理解。因此,在商务文本中遇到术语时,必须明确其特定含义,找到在译入语中的对应术语,才能翻译准确。

此外,商务行话来源多样,经济、管理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生活习语、小说、电影、典故及部分外来语都可能成为其出处。不同文化中的习语和文化概念往往存在差异,在某国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个表达,在另一文化中可能产生与其本义迥异的理解。例如,ace in the hole的字面意思为“洞中的能手”,但这样理解显然不对。实际上,它出自一类扑克游戏和一部美国电影,真实意思是“杀手锏”。商务文本中颇具文化内涵的术语行话,提醒译者要加强对商务专业知识和特殊用语的文化内涵的学习。


句法特点

商务文本在句法上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长难句和主动/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长句通常能将意思表达得严谨准确、逻辑清晰。这一特点有其文化渊源。西方的思维方式强调概念本质和严密的逻辑演绎,而中式思维重视关系、整体与方法论。因此,商务英语文本,特别是其中的法律文本常使用长难句,表达严谨准确、条理清晰。出于维护利益和避免纠纷的目的,商务中文文本也力求表达清楚准确,无信息遗漏,所以句子在长度方面与英语文本相似,只是形式不如英文文本的紧凑,注重通过语义上的衔接体现句子成分间的关系。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商务中英文本在主/被动语态上有很大不同。商务英语文本中多被动句,作用是表达客观的语气,以及突出描述的对象。商务中文文本则体现了中文表达的习惯,采取施动者的视角,多使用主动语态。中西方思维方式影响下的句法特点表明,译文要显得流畅自然,就必须符合译入语文化中的表达习惯,巧妙利用长难句并选用恰当的语态。


语篇特点

语篇特点是从整体上考察商务文本,体现整个语篇的风格以及给人的阅读感受。本文认为,商务文本的语篇特点主要是文风得体正式、信息完整清晰。得体正式就是遣词造句较为规范正式,而且用语委婉恰当,行文合乎语言习惯和商务文本的功能、目的,文本的可读性强,能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完整清晰要求商务文本形式完整、信息无缺漏,同时语言精确、无歧义。上文所述的词汇和句法特点主要反映了商务文本用语的严谨性和正式性,此外,商务文本还多使用委婉礼貌的词句,让语篇愈加得体。通常,一些书面委婉语和程式化套语可以增强语篇的礼貌得体性。例如,“In compliance with your request…(应贵方请求……)” “We shall be pleased to…(我方很高兴……)”等套话显得语篇的语气委婉礼貌,又诚恳得体,可以促进商务沟通在友好氛围下顺利进行。语篇完整清晰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词句的斟酌上,而且体现在语篇的形式结构上。出于明确主题、方便察看的考虑,商务语篇的层次分明、形式完整,通常是一事一段,阐明主旨信息,而较少把不同事项杂糅在一个段落中阐述的情况。其优点就在于文本的信息可以完整而又主次分明地传达出来。在进行商务翻译时,应当保留语篇得体正式、完整清晰的特点,迎合读者阅读习惯和快速获得准确信息的需求。




03

跨文化商务翻译策略

合理使用直译法

直译法能在传达原文内容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形式。它要求译文应当在内容和形式上忠实于原文,译者不可无根据地增减信息或变动原文的逻辑、文风,这也是忠实原则的要求。直译法并非死板地硬译,译文仍保留一定的自由度,需要合乎语用习惯和文本特点。商务文本大多属于非文学作品,一般包含大量的信息和专业知识,翻译也以信息的准确传递为首要目的,要求译文内容与原文对应,语言形式也尽量贴合原文。

此外,还要考虑跨文化因素,译文需在目标读者的文化里发挥交际意义。如果源语信息在译入语文化中有相似内涵,即原文的文化信息能被译入语读者接受和理解时,可以采用直译。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如果译者翻译的商务文本为信息型文本,而且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背景下有意义,可以被读者顺利解读,那么直译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翻译策略。但直译法并不局限于在信息型文本中的应用,只要不会损失原文主要信息,并且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情境,译者也可以合理地使用直译法。以下举例说明直译法在商务文本中的具体应用:

原文:This contract is made ou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wo originals for each language. Both versions shall be equally authentic. Each party shall hold one copy in Chinese and one copy in English.

译文:本合同用中、英两种文字写成,每种文字正本两份。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双方各执中、英文本一份。

上例常见于商务合同,主要功能和目的是表明有关合同语言及法律效力的信息,文风朴实。由于商务合同带有法律效力,规范了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为了避免曲解和纠纷,用语一般严谨正式,力求呈现完整而具体明确的信息。译文也应当具有同样的特征,发挥和原文本相似的作用,达到翻译目的。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的自由度小,应力图呈现原文的完整意思并尽量贴近原文形式。翻译原英文文本,要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如original在此特指“正本”,译文术语应与原术语对应。原文明确了双方应持有合同文本的情况,没有丝毫歧义,与之对应的译文也应贯彻该特点,把原文的最后一句直译为“双方各执中、英文本一份”。此外,翻译时要注意shall的用意,shall常出现在法律文本中,用法比较复杂。随着语境的变化,其用法和含义有所差别,可以用于宣示固有权利、法定/约定的义务、法律/契约规定的权威感、必须遵守的规定性、可能性等。翻译shall等情态动词时,可以从其所在的文本类型和上下文语境入手。与英文中一词多义不同的是,中文里可能难以用同一个词表达某一英文单词在不同情境下的细微差别。这一特点根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的逻辑演绎思维造就了英语多引申含义的特点,一个单词可依具体语境的变化而代表不同含义。对此,译者需要透彻地理解原文,联系上下文推断具有引申义的单词的含义,进而翻译出对应的意思。

直译法可以运用于多种文本,其中以信息型文本居多。翻译时译者应考虑到语用规范和中西文化差异,合理使用直译法,让译文既能准确反映原文信息,又能发挥跨文化交际作用。直译也绝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两种语言逐字逐句翻译过来,需要译者增强跨文化意识,在迎合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的同时,尽量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贴合。

巧妙应用意译法

意译法是直译法之外的又一重要翻译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往往比直译法更加灵活自由。当源语和译语之间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比如源语的一些概念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具有对应文化内涵的表达时,意译法能够通过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变化调整等,较好地传达出原文本的思想内容。这种以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呈现原文本主旨精神的特点,强调翻译的连贯原则。下例就体现了意译法的应用:

原文:Goods shall not be dispatched direct to the addr- ess of a bank or consigned to a bank prior to the agreement on the part of that bank.

译文:未经银行事先同意,货物不得直接发运银行,亦不得以银行为收货人。

这是关于货物运交的一项条款,翻译时要先明晰句子的结构。原文中prior to和其后面的成分说明了条件,而前面的部分为关键信息。这种结构是典型的英语表达习惯,即先呈现重要信息,而中文螺旋式的思维讲求铺垫和渐进,大多把重要信息放在句子后面。翻译时,为符合中文习惯,应当转换原文形式,把条件部分提前,先翻译条件是什么,再引出主要信息。理清结构后,还要清楚句中的一些字词搭配和含义。句中consigned to是商务英语中常用的固定搭配,指的是“以……为收货人”。原文中agreement on the part of that bank的字面意思为“由银行做出的同意决定”,可以简化为“经银行同意”。分析原文中the address of a bank的含义,发现没有必要逐字翻译成“银行的地址”,译为“银行”就足以表达清楚意思,还能避免啰嗦。最后,虽然译文的形式不同于原文,但依旧呈现出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语言精简。意译法虽然会改变原文的一些形式特点,但是跨文化适用性和自由度常常大于直译法,能够较好地传达出原文的主要精神。


灵活使用变通法

变通法要求译者充分发挥主动性,依据具体商务文本的特点、翻译目的、文化差异、表达习惯等进行灵活变通的翻译。译者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直译、意译、音译等策略,并随时依据实际需要调整策略,以呈现较好的翻译效果。比如,对于产品使用说明书之类的商务文本,翻译介绍产品品质和功效的内容时,意译或直译加意译的策略可能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发挥宣传效果。下文以一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原文:Johnson’s Baby Soothing Naturals TM Nourish-ing Shampoo is specially developed with our unique No More Tears formula proven to be as mild to the eyes as pure water, so you can trust it for everyday use.

译文:强生婴儿天然舒缓TM滋养洗发水由我们独特的无泪配方特别开发而成,如清水般温和无刺激,可供放心使用。

上例是强生洗发水的产品介绍,主要目的是表明产品配方信息和优点。原文是一个长句,翻译为中文时可按意群进行拆解,proven to be前面说明配方,后面说明使用优点。介绍配方的部分语言朴实,翻译目的是展现该洗发水的配方信息,可以直译,而介绍洗发水使用的部分则不太适用直译。除了介绍产品基本信息,产品说明还有一定的呼唤情感、引导受众购买产品的作用,因此,在涉及产品品质的介绍时,需要运用一些技巧以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意译的策略比直译更恰当。译文没有把to the eyes直译出来,因为根据前文所述的“无泪配方”就已经可以得知该洗发水对眼睛温和的特点。同时,译文增加了“无刺激”的信息,是为了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温和无刺激”是中文产品介绍里常见的搭配。此外,原文中“as mild…as pure water”这一明喻,与中国人对水温和、滋润的印象相贴合,所以在译文中保留下来。文章对proven to be及其后成分进行了意译,表明产品优点的同时,发挥了较好的交际效果。译者需要提高跨文化意识和素养,才能把握好变通法,灵活运用和转换翻译策略。




04

结语

商务文本翻译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乃至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中西文化差异和商务翻译的特殊性影响了翻译质量。为了减少失误,呈现更好的译文效果,商务翻译需要一定的理论遵循,笔者认为目的论的三条翻译原则可以为商务翻译提供适当指导。文章分析了商务文本的特点并进行了文化诠释。商务文本在词汇层面的特点是术语多、来源多样、专业性强;句法上,长难句和特定语态使用频繁;语篇层面则具有得体正式、完整清晰的特点。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探讨了跨文化商务翻译的策略,认为可以根据文本类型和源语与译入语的文化,选用不同的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变通法。当商务文本的主要翻译目的是忠实完整地呈现信息,并且原文的概念在译入语中有对应内涵时,一般可以采用直译法。若源语和译入语文化差异较大,可以巧妙运用意译法,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传达原文思想精髓。此外,译者不必把各翻译策略割裂开来、孤立运用,而是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灵活运用变通法,把握好不同策略的组合。总之,在丰富专业知识和增强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和文本特点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05

参考文献

[1]徐珺. 商务翻译多维研究[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5.

[2]陈蒙.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近十年的现状分析:2009~2018[J].智库时代,2019(31):254,256.

[3]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2nd edition. New York:Routledge,2018:26-30.

[4]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4th edition. New York:Routledge,2016:76.

[5] 刘煜.美国商业行话来源举隅[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4):107-108.

[6]刘建军.思维方式差异与中西文化的不同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9(2):117-128.

[7]高莉敏.商务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3,26(2):36-40,58.

[8] 杨仕章.文化翻译机制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9,38(1):36-43.

[9]陈敏,杨署东.法律英语语言中shall句型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文,2014,30(2):95-100.

[10]彭萍.实用商务翻译(英汉双向)[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229.

[11] 袁洪,王济华.商务翻译实务(第二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8:100.



 往期推荐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英语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