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小波:高考经历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吃果读书 2021-12-15

高考经历
文:王小波

1978年我去考大学。在此之前,我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中学的功课或者没有学,或者全忘光。家里人劝我说:你毫无基础,最好还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我就是不听,去考了理科,结果考上了。

家里人还说,你记忆力好,考文科比较有把握。我的记忆力是不错,一本很厚的书看过以后,里面每个细节都能记得,但是书里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差不多全都记不得。

我对事情实际的一面比较感兴趣:如果你说的是种状态,我马上就能明白是怎样一种情形;如果你说的是种过程,我也马上能理解照你说的,前因如何,后果则会如何。不但能理解,而且能记住。因此,数理化对我来说,还是相对好懂的。最要命的是这类问题:一件事,它有什么样的名分,应该怎样把它纳入名义的体系,或者说,对它该用什么样的提法。

众所周知,提法总是要背的。我怕的就是这个。文科的鼻祖孔老夫子说,必也正名乎。我也知道正名重要。但我老觉得把一件事搞懂更重要,我就怕名也正了,言也顺了,事也成了,最后成的是什么事情倒不大明白。

我层次很低,也就配去学学理科。

当然,理科也要考一门需要背的课程,这门课几乎要了我的命。

我记得当年准备了一道题,叫做十次路线斗争,它完全是我的噩梦。每次斗争都有正确的一方和错误的一方,正确的一方不难回答,错误的一方的代表人物是谁就需要记了。你去问一个基督徒:谁是你的救主?他马上就能答上来:他是我主耶稣啊!

我的情况也是这样,这说明我是个好人。若问:请答出著名的十大魔鬼是谁?基督徒未必都能答上来——好人记魔鬼的名字干什么。

我也记不住错误路线代表人物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不想犯路线错误。但我既然想上大学,就得把这些名字记住。“十次路线斗争”比这里解释的还要难些,因为每次斗争都分别是反左或反右,需要一一记清,弄得我头大如斗。

坦白说,临考前一天,我整天举着双手,对着十个手指一一默诵着,总算是记住了所有的左和右。但我光顾了记题上的左右,把真正的左右都忘了,以后总也想不起来。

后来在美国开车,我老婆在旁边说:往右拐,或者往左拐;我马上就想到了陈独秀或者王明,弯却拐不过来,把车开到了马路牙子上,把保险杠撞坏。

后来改为揪耳朵,情况才有好转,保险杠也不坏了,可恨的是,这道题还没考。一门课就把我考成了这样,假如门门都是这样,肯定能把我考得连自己是谁都忘掉。

现在回想起来,幸亏我没去考文科,幸亏我还有这么点自知之明。如果考了的话,要么考不上,要么被考傻掉。

我当年的“考友”里,有志文科的背功都相当了得。有位仁兄准备功课时是这样的:十冬腊月,他穿着件小棉袄,笼着手在外面溜达,弓着个腰,嘴里念念叨叨,看上去像个跳大神的老太婆。

你从旁边经过时,叫住他说:来,考你一考。他才把手从袖子里掏出来,袖子里还有高考复习材料,他把这东西递给你。不管你问哪道题,他先告诉你答案在第几页,第几自然段,然后就像炒豆一样背起来,在句尾断下来,告诉你这里是逗号还是句号。

当然,他背的一个字都不错,连标点都不会错。这位仁兄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著名的文科大学。

对这种背功,我是真心羡慕的。至于我自己,一背东西就困,那种感觉和煤气中毒以后差不太多。跑到外面去挨冻倒是不困,清水鼻涕却要像开闸一样往下流,看起来甚不雅。我觉得去啃几道数学题倒会好过些。

说到数学,这可是我最没把握的一门课,因为没有学过。其实哪门功课我都没学过,全靠自己瞎琢磨。物理、化学还好琢磨,数学可是不能乱猜的。我觉得自己的数学肯定要砸,谁知最后居然还及了格。

听说那一年发生了一件怪事:京郊某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数学有人教的,可考试成绩通通是零蛋,连个得零点五分的都没有。把卷子调出来一看,都答得满满的,不是白卷。学生说,这门课听不大懂,老师让他们死记硬背来的。

不管怎么说吧,也不该都是零分。后来发现,他们的数学老师也在考大学,数学得分也是零。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说:这班学生的背功真是了得。不是吹牛,要是我在那个班里,数学肯定得不了零分,老师让我背的东西,我肯定记不住。既然记不住,一分两分总能得到。


 

王小波,一个生动清醒的人,一个极端年代的炼狱幸存者,热烈自由而坚韧真诚地活过、爱过、写过。 普通人眼中的王小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作家,他善用“黑色幽默”的戏谑方式,叙述沉重的话题,却用卡尔维诺般轻盈明亮的笔触落笔。

但鲜为人知的是,出于对年鉴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着迷,王小波的文字在“黑色幽默”的基调上,还多了一份历史学家透彻的观察力。

作家狄马说:“王小波的语言、风格、主题是纯粹中国的,中国的历史、传奇,中国的市井生态和中国式的狡黠与戏谑,他都能不动声色地信手拈来,但他的精神气质又不是纯然中国式的,他明显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尤其经历过文艺复兴、理性和启蒙的洗礼,他的骨架是西方的,血肉是中国的。” 
 
李银河说:“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是《皇Di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的却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欣赏王小波才华的人,一定也认得这暗号,在当下的时代,可以再次捧起他的书,重读王小波。先知书店诚荐王小波最经典全集,李银河唯一独家授权并亲自校勘全稿,含王小波手稿复印信,您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来源|本文载于1997年第11期《三联生活周刊》杂志
吃果读书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王小波:我看老三届

王小波:椰子树与平等

王小波:花剌子模信使

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

王小波:人、驴与中国文化

王小波:有些崇高比堕落还要坏

王小波: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

王小波:有一种教育,比说教和批评更有力量

王小波:最大的罪恶是建造关押自己的思想牢笼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