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过年,这些习俗你都知道么?
在湖州怎么过年
SPRING FESTIVAL
《春秋公羊传》云:“一元复始。”
在中国古人眼里,新年是新春伊始,带有万象更新的气息,庆贺新年的这一天,将会是所有好事和好日子的开端。
那么湖州人又是怎么过年的呢?
一
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州物产充足,饮食上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成精工巧作、文艺雅致的美食风格。要数湖州的年夜饭美味,首先要提湖州的松糕。湖州松糕在做到美味的同时,湖州人还会在松糕上印上“状元及第”“鱼跃龙门”“四季花卉”等带有吉祥含义的图案或文字,使松糕在在年夜饭席间肩负起祝福祈愿的作用。
除了美观与口感兼具的松糕,湖州人的饭桌上还有用各种食材做成“圆子”。这些“圆子”有包冬笋芥菜馅的咸圆子,也有包豆沙的甜圆子,也有又名“顺风圆”的实心小圆子,寓意着团圆、美满、顺利。
此外,作为全国三大淡水鱼基地之一的湖州,当地人不仅平时爱吃鱼,过年时更是有“无鱼不成宴”的说法。不仅有最大程度保留了鱼肉鲜美的“清蒸白鱼”,而且有肉嫩汤稠的“碎炒花琏”,还有整鱼上桌,象征“年年有余”的“葱油鳊鱼”。除了这些,用白琏做的鱼圆也是春节筵席上的必备之菜,有“宴球”之称。
湖州春节美食中的另一大元素,则是荤素兼备的时令之鲜。对湖州人来说,山里的“冬笋”、水中的“八仙”以及岸上的“湖羊”算是年夜饭的标配时鲜。比如冬笋,不仅是制作鱼圆的馅料,更是汤羹、炒菜必不可少的配料。而由莼菜、莲藕、茨实、茨菇、菱角、荸荠、水芹组成的“水八仙”,均是清口的好菜。余外,湖州的羊也是一绝。“羊肉过老酒,郎中要逃走”,养了一个冬天的肥膘湖羊,配上黄酒、冰糖、生姜以及茴香、桂皮等香料慢炖。肉质糜烂,酱香十足,不论下饭还是佐酒,皆是极佳的年夜饭大菜。
不过比起中秋、冬至等同样以美食著称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正事,是祭祀。
《尔雅》释“年”时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可见祭祀与年关系的紧密。历代春节都有祭祖的习俗,时至今日,每到春节,民间仍保留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并且祭祖是春节民俗最主要的内容和各种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
依照旧俗,湖州人大年三十下午先除去旧门神,换贴新门神于大门,同时张贴春联。可谓“旧桃换新符”。傍晚则开始祭祖,德清称“拜老爷”,长兴名为“作年飨”,吴兴、安吉则称称“拜阿太”。
及至初一清晨,笃信佛教的善男信女们多会去寺庙上头香,以祈求佛祖菩萨赐福,保佑自身及家人在新的一年诸事顺利,幸福平安。湖州法华寺、铁佛寺等地每到新岁均是香客盈门,即便遇上严寒也不例外。
二
湖州的年俗活动,也不是从来都一成不变。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一书中曾记有一种名为“打耗”的腊月习俗。文称:“湖俗,十二月人家多设鼓而乱挝之,昼夜不停。至来年正月半方止,名‘打耗’,言惊去鬼祟也。”这一习俗到元代便已经开始改变,叫做“催年鼓”。到明代,单纯的敲鼓更不复存,只是配之以铜钲一类的演出音乐。
又如在明代的春节,湖州还有“焚春盆”“照田蚕”的习俗,但是随着蚕丝产业的减少,这一习俗便也渐渐淡出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只在少数农家或可听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年俗也发生了巨变。古人祭灶神、贴桃符,今人以贴春联、挂年历、挂彩灯等所代之;古人燃烛庆祝新年,今人则以鞭炮、烟花代之;古人当面磕头施礼贺岁,今人则以电话、短信、微信红包、微博贺年代之。春节习俗的信仰成分逐渐减弱,娱乐成分逐渐加大,朝着多元化、娱乐化发展。
甚至有新的年俗诞生。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借助电视媒体特有的渗透力,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守岁年俗模式。从那时开始,春节联欢晚会陪伴着湖州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除夕之夜,“看春晚”已经和“年夜饭”“放鞭炮”一样约定俗成地成为不可或缺的年俗仪式之一,成为湖州的新年俗。
正如摩尔根所说,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包括一种不同的文化,并代表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在年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重,社会历史、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同样会导致年俗发生变化。如“看春晚”成为年俗的一部分,便离不开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视媒体的快速普及。
三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新年俗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但是,鼓励新年俗的产生推行,并不等同于对传统年俗的全盘否定。无论是新年俗还是旧年俗,关键是看哪些能在今天更有效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哪些更能体现当代人的生活和感情需要。简而言之,在新旧年俗关系的处理一事上,我们应当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首先,对湖州旧年俗中涉及迷信的内容,如焚香礼拜、请神斋醮这,完全可以取缔。但是除夕对祖先的祭祀以及年后走亲戚这一类的活动,除却迷信因素之外,还凝聚着随着历史积淀而生成的浓烈民族情感,是我国重视血缘、亲情关系的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当予以保留。
再者,一些对社会现实具有一定意义的年俗的也应当保留,不过需得在一定的改良之后。如初一不炊、禁扫这样本意与迷信活动关联密切的活动,虽然有一定的落后性在,但是这些活动除了民间信仰因素之外,也有表示家庭成员集体休息的意思,剔除旧俗主要解释后不失为绝佳的欢庆新春的一种方式。
另外,一些小事,如正月十八为幼女穿耳这一类无伤大雅的小事,不若姑且放之自流,暂观其变,再做打算。变风易俗并非易事。然而,僵化的年俗或许会顽固的存在,最终都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淘汰或变更。
作者:苏雅 湖州学院人文学院大四学生
往期回顾
●所愿皆所得,BEST WISH “兔” YOU~ | |
●“湖学底蕴·‘两山’特色·湖院特质”课程思政示范课——地方政府学 | |
●@海外优青 湖州学院诚邀您加盟! | |
融媒体中心
排 版 | 张 祁
责 编 | 史 册 张 祁
终 审 | 谈铮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