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博建馆20周年特别策划——『粮道山18号』计划:“一个博物馆与一座城”
城市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建馆20周年之际,杭州博物馆『粮道山18号』-计划或许可以提供一种解答。这个以150余件藏品策划的原创展览,将串联起“杭州人的第一课”教育活动、“看不见的翘翘板”公共艺术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众展现杭州博物馆20年来的成长。
动态海报
项目长图
(左右滑动查看)
展览时间:2021.11.13- 2022.2.13
展览地点: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展品看点
77件馆藏文物首次亮相,省内罕见宋画限时展出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馆藏精品158件,展品的时代分布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纪,绝大多数都与杭州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了不同时期杭州的历史、文化、物质生活等人情风貌,包含书画善本类、陶瓷类、玉石印类、金属类、钱币类和民俗类等多种质地的文物,其中77件为首次展出。
从珍贵程度看,以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明文徵明寒柯图轴、西晋越窑青釉兽形灯座、元景德镇青花山形笔架为代表的一级文物多达29件,另有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18件。其中,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为省内罕见的精品,仅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2月8日至2月13日两个时间段限时展出,想来打卡“明星展品”的观众可要把握好时间。
重点藏品介绍
宋 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
仅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2月8日至2月13日两个时间段限时展出宋代是团扇流行的高峰时期,其功能和价值,远远超越了团扇面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成为展示绘画艺术的载体,成为文人墨客竞相把玩的艺术鉴赏品。宋代的团扇绘画,也因此成为宫廷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南宋。这些团扇绘画作品既有名家所绘,也有很多无款的作品。本件作品构图规整,技法娴熟老练,敷色浓而不俗,代表了南宋时期工笔花鸟画的水平。
宋 行春桥魏三郎匠刻款双夹层牡丹纹鎏金银盏
《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中记载,南宋临安府天竺路上的行春桥畔,有行春瓦子,是当时有名的综合性市场,集娱乐、百艺杂技、买卖交易为一处。后因杭州话中“行(háng)春”“洪(hóng)春”发音相似,因缘附会,“行春桥”便成了今日杭州灵隐路上的“洪春桥”。“魏三郎”约为南宋行春桥附近的一位金银匠人,其在盏底部錾刻金银铺地域和匠名,应是出于店铺宣传和商业信用的考虑。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凸弦纹奁式炉
奁,本为盛放食物或梳妆用品的容器,战国时期即有出现。宋初,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而模仿高古铜奁之形作瓷香炉,即是当时尚古的表现。
此件奁式炉出土于杭州葛岭。葛岭是著名宗教胜地,相传东晋时便有著名道学家葛洪在此修行炼丹,至今仍有玛瑙寺山门屹立。南宋时期,无论是佛道两界,还是世俗各阶层,盛行焚香之风,各种类型与质地的香炉也因此精彩纷呈。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柿形瓷水注
整体呈柿子形,中空,扁圆,圆鼓腹,肩部一侧有一出水短流,另一侧有一圆形注水小孔。顶部中心微下凹,贴饰S形细泥条,形成半圆形困藤钮,围绕中心戳印柿叶,呈五叶花纹,通体施粉青釉。此器精致灵巧,釉色莹润淡雅,是较为典型的宋代龙泉窑文房用具,符合宋代文人精致清雅的审美趣味,既富有实用性,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北宋 灵峰寺石塔
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塔刹和底座残缺。石塔雕工入微,兼具唐宋佛塔特征,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灵峰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宋治平二年(1065)宋英宗赐额“灵峰禅寺”。苏轼五十六岁时曾复知杭州,重游灵峰寺,题诗壁上,诗云:“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至此灵峰禅寺因东坡的喜爱和题咏而闻名。
经历代种植,青芝坞灵峰渐成杭城赏梅佳地。1986-1987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开辟灵峰探梅景点,基建过程中先后在原灵峰寺遗址出土石塔、石人首、碑额等一批文物。其中灵峰石塔对于研究唐宋过渡时期的古建筑及杭州佛教史有重要的意义。
明茅坤行书西湖诗卷
茅坤(1515~1601),明代散文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茅坤文武兼长,其文学上的成就和声誉远盛于书法,明代诗史更绕不开这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茅坤曾先后入西湖大雅堂和湖州续逸老社,在诗社中担任祭酒,地位崇高。万历间,茅坤创作诗作虽多,但以书法墨迹形式保留下来的实物作品则屈指可数,因此,现藏的此件行书西湖诗卷便尤为珍贵。全卷行书题写十四首旧作西湖律诗,颂来宛若西湖游记,从孤山放鹤到南屏净慈,栖霞紫云到烟霞水乐,挥毫间充满感慨与豪情。
清 褐漆描金花鸟纹竹叠篮
叠篮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盒子层叠组成的盛物工具,杭州话称之为“攒(cuán)盒儿”。“攒”是聚拢的意思,攒盒最开始指以一个圆盘为中心,圆盘四周被扇面形小盘围绕的食盒,明朝以后被用于泛指食盒。
叠篮与杭州的清明习俗有关。古时杭州的墓主要集中在西湖周围的山上,离当时的城区比较远,因此在清明节祭奠先祖的时候,人们需要将供品、香烛放置在叠篮之中以便携带。这件叠篮不仅外观精致、图像生动,还反映了杭州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我们研究杭州民俗的重要资料。
太平天国癸开拾叁年(1863)铜炮
杭州地区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根据地。炮身铭文中的“浙江天省”是太平天国对浙江省的改称,应为洪秀全在1861年春发诏旨“改太平天国为上帝天国”后才开始使用。在太平天国官印、文书、或武器中使用“天省”的实物资料较为少见。
这门铜炮1978年在杭州余杭区安溪乡大王庙河溪中被发现。根据记载,1863年左宗棠率领的清军,和法国侵略者头目德克碑率领的“洋枪队”在攻陷富阳后进犯杭州,太平军曾和清军在安溪一带进行过激烈战斗,这门铜炮或为当时战斗所遗留。
陈列展示
“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现实世界”
本次展览,我们尝试用“反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也即不赋予展品任何主观的叙事解读或组合,不定义任何展品间的关系或逻辑,让这些代表杭州博物馆收藏史的展品,以独立、碎片化、解构的方式,客观呈现在展厅空间中。
文物只是历史碎片,是历史废墟中的个别遗留,它们本身无法代表历史的全貌,尤其进入博物馆后,其原始“功能”已然消失,博物馆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逻辑,对展品进行组合,对展品关系进行定义并呈现给观众,但除去这些知识和逻辑,观众在展品背后看到的,又会是什么?
“碎片化”“解构”“废墟”“仓库”“孤独的狂欢”,我们尝试把这样的理念和疑问融入到展览空间设计中,希望通过展品的无序组合、寓意分享的广场空间、粗糙肌理的搭建材质让观众获得一种新的观展体验。空间设计理念也与展览海报中象征碎片的像素风格不谋而合。
设计构思与理念
二楼广场
二楼中岛
三楼广场
三楼中岛
空间效果图
虽然不对展品组合关系进行定义,但我们对单件展品信息进行了细致解读,还配合多媒体形式,让部分很难通过展品直观看到的内容,如文物功能、内部结构、不易看清的纹饰等信息,得以动态呈现。
北宋石经幢
五供
江南织造香色团寿暗花缎匹料
在观展过程中,可以听到新媒体艺术家周林玮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音效。声音以展览主视觉设计中的像素风格为创作灵感,以8-Bit音乐(像素风游戏衍生的配乐形式)形式表现虚渺的宇宙时空,和线下展览空间中的真实感形成有趣的反差和矛盾。
观展彩蛋
Get 线上、线下的 “仪式感”
手环
展品介绍
扫码参与
『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
公教活动
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展览的尾厅的黑板上,我们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一座博物馆?一座城”,希望引发观众对于城市博物馆和城市关系的思考,更希望每一个看过展览的观众可以留下你“脑洞打开”的答案。
另外,最受欢迎的集章打卡又来了!我们定制了16款精品馆藏的迷你印章,满足广大集章爱好者的需求,作为手账装饰,或记录你也对于粮道山18号的独特记忆。
还有拍洋片儿、扔沙包、打玻璃弹珠、绑绑线这些老底子的游戏,与你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当然,想来长知识的观众可以关注我们展期内推出的专题讲座和“杭州历史”工作坊,让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了解得再多一些。喜欢手工的观众则可现场体验“钱塘古物拼拼看”,并参与“金银珠翠插满头”古人发饰制作活动。
敲黑板!11月12日晚18:30将举行展览开幕活动,届时,将在博物馆头条平台同步直播,小板凳可以提前搬好了!
扫码进入直播界面
图录&文创
只能剧透到这里了
图 录 ▷▷
《钱唐古物志》一书,为粮道山18号计划的出版项目之一,其内容包括图志、文论、附录三大部分,其中图志为共分为书画善本类、陶瓷类、玉石印类、金属钱币类、砚砖石类和其他类共计158件展品,从藏品的客观现状到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价值,进行较为深入和详实的解读。本书还特邀杭州地区五位资深的考古文博专家撰写文论,专家们以自己的专业学科出发,从杭州城市地理、历史、艺术与科学等角度,撰写了五篇精彩纷呈的文论,阐释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人文风貌。本书的最后特别增加附录,分为藏品索引和出土地索引两部分。这里卖个关子,想要全面了解的观众可至杭州博物馆文创空间(南馆一楼、北馆三楼)购买。12月中旬还将推出更大众化的《钱唐古物一百问》,通过一问一答,通俗易懂地介绍文物的起源发展、特色亮点、背后故事以及一些新奇的冷知识,敬请期待!
文创产品 ▷▷
本次特展推出瑞兽有灵系列文创,以杭州博物馆藏动物造型玉器饰品摆件为灵感,将动物形状排列组合,以呈现动物的圆润线条与萌趣动态;色调上采用清新的绿色,既象征生机盎然,也与杭州博物馆坐落于西湖之畔暗合;载体上以钥匙扣、帆布包、晴雨伞、丝巾等为主,精致实用,融入生活。
更多精彩
影像“@TA说”、艺术装置
# 影像“@TA说”
『粮道山18号』-计划@TA说 特别邀请了10位杭州博物馆的“建设者”“支持者”“参与者”,有杭州博物馆首任馆长、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的发掘者、梅王阁主高野侯后人、著名文史学者、95后等,以各自亲身经历的第一视角,讲述与博物馆和这座城市之间最真挚、最动人的故事。
11月2日,我们推出了第一集:关于一位考古工作者的故事。开展当天我们将推出第二集:梅王阁主高野侯后人的讲述,敬请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公共艺术项目
『粮道山18号』-计划@“看不见”的跷跷板是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特别策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家沈烈毅从2012年就开始的一个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系列。
作为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特别策划项目的一部分,跷跷板系列的创作理念得到延续的同时,沈烈毅老师特别添加了与历史对话、与乡俗对话的新元素:鸡啄米、塔、货郎担和铃铛。
10月1日,我们特别推出了鸡啄米和铃铛跷跷板,前来体验者络绎不绝。11月和12月,我们将继续上新货郎担和塔跷跷板,欢迎前来玩耍。
货郎担的想法源于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沈老师希望将这幅画的描绘带到现实社会中,让来杭州博物馆参观的人们感受到南宋时期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
塔是位于上城区凤凰山麓的梵天寺经幢等比缩小的模型,当游戏的双方玩起跷跷板,塔就会向一方倾斜,摇而不倒,增加乐趣,就像历经千年的经幢一样。
公众服务
你需要的观展指南
考虑到疫情常态化,本次展览我们特别推出线上导览,届时会形成系列推文,让观众足不出户“云观展”,同时,除了常规普通话讲解以外,录制杭州话特色导览,让老杭州人找到“亲切感”。
扫码查看关于
“『粮道山18号』-计划”的一切
长按关注 了解更多
杭州博物馆 服务号
点个在看,不要错过我们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