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国家的“名片”:各国如何庆祝国庆?


国家的“名片”:各国如何庆祝国庆?
文:网摘 编:千字君、Kuange李强
 
“国庆”是一个特别而隆重的日子。有的国家,将独立的那一天定为“国庆节”,称作“独立日”或“独立节”;有的国家,将民众反抗暴政那一天看作最特殊的日子,因此国庆又可以称作“革命节”;还有些国家,直接以国名加上“日”,如“俄罗斯日”。
 
因此,国庆成为了一个国家最特殊的名片。从国家国庆节的来源,以及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往往能够彰显这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
 
我们对于中国的国庆节已经非常熟悉了,今天就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如何庆祝国庆。
 

日本没有国庆节
 
日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庆节。在日文字典里查“国庆节”,只能看到对“中国国庆节”的解释。但有两个日子与国庆比较接近,一是建国纪念日,二是天皇生日。
 
据说,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这一天被称为“纪元节”。二战后受占领军意向影响,纪元节被废除。1966年又重新确立为节日,改称建国纪念日。
 
不过,即便恢复,这个节日在日本人心中存在感已极大降低。依照“日本青年会议所”的一项调查,18岁以上的日本人,只有19.3%知道日本的“建国纪念日”。
 
如今,日本更接近国庆的是天皇的生日。这一天,皇室会进行祝寿仪式,天皇和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天皇生日只是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很少有人会想到去庆祝它。
 

英国:国王残存的脸面
 
1688年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的权力也像其他国家一样不受制约,国王的私欲时常与民众的自由发生冲突;光荣革命后,英国确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限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
 
由此,皇室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得到妥善解决,国王仅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王生日自然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节日——国庆节。
 
1748年,英王乔治二世在生日当天举行了阅兵式,后被历代国王继承下来。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喜欢在生日那天待在宫里,不阅兵,但为继承传统,决定增加一个生日,称为法定生日。从此,英王每年都要过两次生日,实际生日和法定生日。但毕竟是个人“庆生”,英国国庆不免有王室一己之私的意味,庆祝也就低调得多。
 
现英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为4月21日,但由于伦敦4月气候欠佳,因此将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女王官方诞辰日”。每年这时,“雾都”伦敦天气较好。借了好天气的光,这段时间,英国人喜欢举行大型园艺展,漂亮且壮观,给国庆日平添几分喜庆。这一天,英国皇家卫队的骑兵要在伦敦骑士广场接受女王检阅,场面盛大而庄严。
 

俄罗斯:60%的人不知道国庆节
 
在1990年以前,俄罗斯尚属苏联时,国庆是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那时,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热闹节日,极其隆重、盛大。
 
苏联解体后,很多纪念性的名称都蒙上了阴影,甚至成为赤裸裸的讽刺,人们对以往的称号也不愿再提及。于是,过去的国庆日11月7日被改为“和谐和解日”,并取消了官方庆祝活动,让人们以自己的方式纪念。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正式独立,所以,这一天被确定为“俄罗斯日”,相当于”国庆”。
 
现在的俄罗斯国庆,相比于苏联时代要冷清很多。俄罗斯的政府首脑通常会在国庆节晚上,在克里姆林宫向各行业的优秀人才颁发国家奖。到晚上,红场会举办一场例行音乐会。除此之外,并没有多少政府组织的正式庆祝仪式。
 
俄罗斯的国庆更像一个普通的公休日,大多数人只是趁此机会,到郊外度假。事实上,为数不少的俄罗斯人甚至不清楚这一天是国庆日。几年前,俄罗斯民调机构曾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的俄罗斯民众明确知道6月12日是“俄罗斯日”,36%的人只知道,这一天俄罗斯独立了。
 

德国:忏悔的日子
 
德国有过很多“国庆节”。1919年8月11日,魏玛共和国总统艾伯特签署《魏玛宪法》,这一天被定为魏玛国庆日,纪念“民主在德国诞生之日”。纳粹上台后,以法律形式规定每年5月1日为国庆日。
 
1953年到1990年,西德国庆日为6月17日,以纪念1953年当天在东德爆发、后被苏联介入的“争取德国全境统一运动”。同时期东德的国庆日则是其成立的日子,每年的10月7日。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原有的国庆都被废止,这一天定名为“统一日”,也成为了现在德国的“国庆”。
 
在这一天,柏林市民会到勃兰登堡门前庆祝统一。城市里也会有些庆祝活动,但更多的是对战争进行忏悔,主题大多是反战。
 
历届德国政府从来不为侵略行为辩解,屡屡向被害国和犹太人认罪和赔偿。1970年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1995年科尔访问以色列,跪倒在以色列人面前。
 
伊恩·布鲁玛在《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说:德国人对柏林墙的感觉为何如此特殊?因为柏林墙里藏着他们的血泪与救赎。
 

法国:阅兵式的发源地
 
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巴黎人民攻下巴士底狱,推翻了当时的路易十六政权。1880年,法国议会将这一天定为国庆日。
 
革命者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震惊所有欧洲王室。随后,法国向奥地利宣战,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爆发。为此,当时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紧急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并开展阅兵仪式,鼓舞士气。这一传统,后来在很多国家推行。
 
国庆节是法国最隆重的民众节日。7月14日全国放假,到处悬挂彩旗,所有建筑物都饰以彩灯和花环,路口架起一座座饰有国旗色布帷的露天舞台,演奏流行乐曲。
 
阅兵是法国国庆一景,每年都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大规模阅兵。7月14日上午,大街戒严,随后,空军机群飞抵凯旋门上空,阅兵开始。编成队列的飞机掠过香榭丽舍大街,机尾喷出红、白、蓝三色烟幕,宛如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
 

以色列:战火中出生的国家
 
以色列国庆节也是现代以色列建国的日子。1948年5月14日凌晨,以色列全国委员会在特拉维夫博物馆举行立国仪式,正式宣布以色列国建立。
 
以色列国刚宣布成立第二天,65万阿拉伯联军就攻打以色列,以色列军队不但人数少,还是一些民兵,双方军队数量极为悬殊,然而以色列却以不足十万人的军队大败阿拉伯人——这才有了今天的以色列。
 
独立日是以色列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子,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大规模群众性庆典。庆典于太阳落山之后在耶路撒冷赫茨尔山(为纪念以色列国父赫茨尔)上举行。
 
从以色列人庆祝国庆的方式,可以看出犹太人对传统的重视。庆典上的一个重头戏,是由12名国内优秀人士、新来的移民或外宾点燃12堆象征以色列古代12支派的小篝火。现代篝火已改用灯光代替,只是在仪式结束前,在会场的一角点燃一堆象征性的篝火。
 

美国:宣告“天赋人权”的那一天
 
美国国庆为7月4日,也被称作“独立日”,为的是纪念《独立宣言》发表,已经持续242年。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正式走上历史舞台。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是美国文明兴起的开端,也是人类追求自由与平等的里程碑,因为《独立宣言》开宗明义:“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著名思想家柯克在《美国秩序的根基》说,《独立宣言》深深植根于新教传统的信念,它不仅是美国自由、繁荣的精神源头,而且传遍全世界,逐渐成为现代文明坚如磐石的根基。
 
爱国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根治于每一个人心底的价值认同。据相关研究机构调查,美国人的爱国程度居世界首位。美国的“爱国主义”俨然成为一种大众流行文化,随着电影、音乐、衣饰等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美国人庆祝国庆的最大特点,是民众自发参与程度非常高。各地居民自发游行,有的扮作旧时牧师,有的组成家庭小乐队,有的祖孙几辈边舞边行。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车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景象十分壮观。游行结束,人们聚在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或翩翩起舞,或席地野餐,商人们叫卖纪念品,政客们进行竞选演说,孩子们在草地上做游戏,一派欢乐景象。
 
事实上,《独立宣言》颁布的这一天,距离美国真正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有七年。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总统不重要,中央政府也不重要,只有自由独立的美国理想,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家林达老师说:“当美国人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理想的这一天起,美国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此后,美国人追求自由和享有自由的过程依然不轻松。《独立宣言》颁布后的200多年间,它简洁的条文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和已经存续了几代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诸如种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暴力等。这些一直都侵蚀着自由的根基,并在一次次地挑战中动摇人们坚守自由的信念。

 


不仅美国,几乎所有经过艰难抗争取得独立的现代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如何秉承并坚持建国时对所有人许下的自由与独立之承诺。
 
因此,“国庆日”的意义并不只是纪念和缅怀国家的建立,更多的还是透过这个日子的特殊意义,理解并反思,一个国家行走至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并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德国、日本、俄罗斯这样在创痛中转型的国家来说,国庆日并非是国家出现的那一天,而是国家“重生”的重要日子。
 
今天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十分特殊,先知书店诚意推荐旅美作家林达老师的“林达世界文明大观系列”。这十本书,既是林达老师多年游历各国完成的札记,也是他们关于国家理想、民族情感、制度以及历史的深度思考。让我们在了解各个国家的“国庆名片”后,对这些国家有更清晰和明确的认识。
 
林达老师是19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了中国从建国到转型三十多年的变迁和动荡。他们非常清晰地认识并理解中国存在的问题和中国人的渴望。虽然他书写美国、法国和西班牙,其实心心念念的是中国。
 
初读林达的作品,有读者评价:“忽然间,你看到了一束光……我无法忘记他就像唠家常一样给我启蒙的时刻。”
 
对此,作家张定浩指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寻找光明,是林达写作的真正动力。”
 
“林达世界文明大观系列”通俗易读,无论是外出体悟世界,或是在家躲避喧嚣,都可拿出来读一读,跟随书中精妙的语言和洞见,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识图扫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毛姆:只有哲学不会让人失望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康德: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
许倬云: 为什么今天只有专家而罕有知识分子?
读书是最“昂贵”又“廉价”的事情
阿城:思乡与蛋白酶
“洛克文明底线”:每个现代人都应具备的常识
一个人思想越深刻,乐趣就越多|叔本华
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