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丘吉尔: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翁

点击蓝色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0-08-19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

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金庸说: 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世人谁不知莎士比亚?为什么莎翁这么耐读耐看,被不断解读、演绎和改变,四百多年来经久不衰?分享视频,供参考: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谚语式的句子,可能正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莎剧的开放性特点。这也许是我们至今仍在不断阅读着莎士比亚的原因。但还有什么别的更为打动人的原因,来阅读莎士比亚吗?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这样回答:“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作品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它“表现了整个宇宙”。

但可惜《莎士比亚全集》的译本非常之多,市面上的翻译,装帧质量都参差不齐。为此先知书店诚荐:莎翁中译第一人,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全集》这个译本的最大优点是文采极好。西方文学翻译家苏福忠说: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马克思VS.米塞斯:思想史上的巅峰对决(视频)
许纪霖:重温王小波让我们清醒很多
秦晖老师的正面与侧面
魔鬼数学:一举击溃数学“无用论”
卡夫卡: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刘瑜: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曼德拉——世界之圣人,南非之“罪人”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为何西方文明诞生于古希腊?
西方的智慧:十位哲学家的思想之光
王小波:没有思想,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视频)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