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跑得快的“三驾马车”,拉不动的增长——干预的陷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Author 朱海就



跑得快的三驾马车,拉不动的增长

——干预的陷阱


文:朱海就 编:白格尔、先知书店店长


三驾马车”这个表述为人所熟知,它是指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三者相加就是一国总产出(GDP)。


这个流行的表述源于宏观经济学开创者凯恩斯,然而,它并不是建立在对“经济”的确切理解之上,因此也是具有误导性的。


“三驾马车”的思维追求产出的增加,但产出的账面上的增加不同于财富的实质增加。


财富是“需求满足”概念,对个体来说,那些能够被用于满足需求的商品和要素才是他的财富。


产出的增加只表明以货币为单位统计出来的的生产总值的增加,不代表需求的更好满足。比如一个工厂积压的库存会被统计入总产出,但显然这些产品没有被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只有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满足,而产出的增加未必意味着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时甚至意味着资源的浪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由于错误投资导致的过剩产能,就是资源浪费的典型例子。


而且,产出的增加也不能反映生产和消费的结构究竟是优化了还是恶化了。


比如前苏联在经济解体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经济增长速度都高于大部分的西方国家,但其经济结构是扭曲的,重工业占的比重很高,轻工业占的比重很低,老百姓的日常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另外,产出的增加也无法说明资源的跨期配置是否合理,比如在发生通货膨胀时,总产出会比较大,但那是透支了未来。


最后,产出的增加也不能反映财富分配的公正性。显然,假如一个社会增加的大部分产出被少数人占有,那么这样的产出增加也是没有意义的。 


产出只是统计数字的增加,不一定反应实际情况


如前所述,财富指向的是个体需求的满足,而需求的满足在于他能否为他人提供他们所需要产品,正如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所说,真正的消费者实际上是那些同时也在从事生产的人。


当一个人生产的产品满足他人的需求时,他就有能力从他人那里获取他所需要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先于消费。另外,个体在生产时,也就购买了他人的产品,就是帮助他人实现他的目标,这也就是萨伊说的“供给创造需求”。


所以,财富的增加在于需求的满足,而需求的满足则又在于供给能力的提升,那么谁能不断地提升供给能力呢?


答案是企业家。资源不会自动地满足市场需求,也不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自动做出调整,只有“人”,也就是企业家能够把资源利用起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国家要比单纯依靠资源的国家更富裕。比如以色列有大量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其供给能力比拥有大量石油的阿拉伯国家更强,因此也更富有。


企业家的供给能力取决于市场,一方面,企业家才能的发挥需要信号,尤其是价格信号的指引,没有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企业家就是“瞎子”;另一方面,企业家发挥才能也需要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假如没有资金,企业家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而资金是金融市场提供的。


当企业家可以借助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时,他的供给能力就会被放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企业家创造的财富会变成人们的收入,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储蓄)通过金融市场提供给企业家,变成资本,被企业家用来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样就构成了财富创造的正向循环


可见,市场才是决定财富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三驾马车”的思维并不指向市场,它强调的是如何“精确”调节投资、消费或出口的数字总量,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这样就为政府干预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事实上,当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目标而刺激投资、消费或出口时,往往会破坏市场的基本规则,损害市场的正常运行


比如刺激投资的政策会产生通货膨胀,扭曲价格信号,使企业家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资源的错配,这样财富的增长水平就会降低,甚至会减少。


“三驾马车”的思维限制了人们从市场角度思考财富问题。不仅如此,它会把干预产生的消极后果归为市场本身的失灵,诉求用进一步的干预去解决之前的干预产生的问题,从而产生螺旋式的干预,这样就导致市场被一步步侵蚀,一个社会的财富创造能力一步步弱化。


因此,回归“市场”思维才是正道。(原文标题:跳出“三驾马车”的思维,转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不仅是二十多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主流经济学,更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指挥棒”。然而,与之相对的奥地利学派(本文作者朱海就老师是中国奥派代表学者)对“三驾马车”始终持否定态度:

 

“三驾马车”捆住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抑制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短期看,好像保住了GDP,但实质上是以饮鸩止渴的方式延缓危机,甚至是在人为制造更大的危机。遗憾的是,在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和严峻的失业问题上,谬误再次卷土重来。曾经的“铁公基”,现在的“新基建”,其实都是“三驾马车”下的“蛋”:

 

因为在奥派的主张中,原来是企业家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这一“指挥棒”做判断和创新,而“三驾马车”之下,“指挥棒”变成了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因此,其结果一定是新一轮的“国进民退”,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和严峻的失业潮。如何走出“三驾马车”的误导,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独家书奥地利学派经典《企业家的企业理论》。推荐本书的三大理由:


1. 作者权威、译者专业:本书作者福斯和克莱因是当今重量级的奥派经济学家,也是本文作者朱海就老师的导师,本书由朱海就老师领先翻译;

 

2. 对企业家、政府决策部门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不是抽象的学术理论,而是在作者多年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打通奥派经济学与管理学,既适合企业家和政府决策部门,也是普通读者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需要了解的思维智慧。

 

3.可读性很强:这本书回避了形式化建模、数量经济学等,也尽可能回避了技术性术语,所以对于没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底子的人来说,也容易读懂。作为一部综合叙述的作品,本书每章都可以抽离出来单独阅读,会读书的书友一定还能挖据出冰山下的大智慧。

 

您可识图扫码,一键收藏,也可在规格选购其他奥派经典。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思想的竞争不在当下:张维迎振聋发聩的20个观点
张维迎: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市场的逻辑
张维迎:从强盗逻辑到市场逻辑(视频)
张维迎:经济学如何看待送礼?
弯道超车也可能弯道翻车:一个经济学家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
到处是“教堂”的市场经济vs到处是“澡堂”的市场经济
自私与利他:市场经济是否缺德?
7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念
经济学界最缺乏的四大常识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