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文学是人学——木心文学创作就是虚构。可是近些年来,有一个新的倾向产生了,有那么多的非虚构的东西涌现:纪录片是一个,私人传记、历史事件、随笔散文等等纪实类的写作,然后,纪录片风格进入故事片,纪实性风格进入小说。总之,非虚构倾向进入虚构领域。我就是想谈谈对这个现象的看法。那么,什么是虚构?怎么解释呢,我先说说什么是非虚构。非虚构就是真实地发生的事实。非虚构的东西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它发生的时间特别漫长,特别无序,我们也许没有福分看到结局,或者看到结局却看不到过程中的意义,我们只能攫取它的一个片段,我们的一生只在一个周期的一小段上。现在我就试图稍微回答一下,“什么是虚构”。虚构就是在一个漫长的、无秩序的时间里,要攫取一段,这一段正好是完整的。当然不可能“正好是完整的”,所以“攫取”这个词应该换成“创造”,就是你,一个生活在局部里的人,狂妄到要去创造一个完整的周期。有时候我看《史记》,《刺客列传》那一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司马迁写的五个刺客之间,都有这样一句话:其后多少多少年而某地方有某某人之事。每一段都是这样。“百六十有七年”,“七十余年”,“四十余年”,到荆轲出现之前是“二百二十余年”。这就是从非虚构到了虚构。在特别漫长的时间里,规模特别大的空间,确实有一个全局的产生。但这个全局太辽阔了,我们的眼睛太局限了,我们的时间也太局限了,我们只可能看到只鳞片爪,而司马迁将这一个浩大的全局从历史推进文本,成为目力可及的戏剧。我想,这就是我们虚构,也是我们需要虚构的理由。我再进一步回答一下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虚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形式。刚才我说的这些个故事,它们都是缺乏形式的。因为没有形式,所以它们呈现出没有结尾,没有过程,总之是不完整的自然形态,虚构却是有形式的,这个形式就是从它被讲述的方式上得来的。非虚构的东西,它有一种现成性,它已经发生了,人们基本是顺从它的安排,几乎是无条件地接受它,承认它,对它的意义要求不太高。于是,它便放弃了创造形式的劳动,也无法产生后天的意义。当我们进入了它的自然形态的逻辑,渐渐地,不知觉中,我们其实从审美的领域又潜回到日常生活的普遍性。怎么说呢,我觉得,大自然是非常伟大的。如果你到农村种过庄稼的话,你会觉得这些庄稼的生长真的是非常奇异。我不晓得同学们有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农民把玉米地、高粱地叫作“青纱帐”,那真的是一个非常美的称呼。玉米的叶子是这么扭着长的,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掰除老叶子,掰叶子的劳动真的很艰苦。青纱帐里密不透风,很闷热,会产生一个奇异的效果,其实大家就在近邻,可是感觉很远,说话的声音从很远传来,很神秘。我常常观察它的叶子,这么扭着上去,而且果实排列的那么整齐。还有棉花,棉花其实不是一个非常好看的作物,可是它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性格。棉花成熟的时候,花是雪白硕大的,可是它的叶子却凋零了。但这凋零并不给你凋敝感,因为它的枝和叶都很硬扎,像金属的刺。我不由要想,大自然的那种造物的功能是从哪里来的?有些人认为大自然就是这么浑然天成的,先天决定的,没有什么商量,就这么发生,没有什么含义的。而我觉得艺术家其实是在模仿自然,我们的创作就是模仿自然。我们非常尊重自然,这是虚构者对于自然的尊重。为什么尊重自然?因为自然是一个最大的虚构者。我觉得它在创造庄稼的时候是一个虚构,在创造历史的时候又是一个虚构。它的虚构一定是有定律的,但这个定律我们真是摸不到它,我们只有慢慢地揣摩。我想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我觉得,非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是怎么样的,而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现在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了。去年年底,有一些德国的青年作家,所谓青年作家也都是四十岁上下的,他们都是来自原先的东德地区,经历了东西德合并的历史转折,他们来上海开一个推动新书的研讨会。他们是一个喜欢思想的民族,很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在东西德合并的处境里,自然会受到冲击,于是有一些新概念产生出来,其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后意识形态”。我们就问,“后意识形态”内容是什么?他们回答我们,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企图告诉别人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是要告诉别人生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是:看起来东西德合并以后,思想冲击主要是针对东德,而不是针对西德么?他们就非常急切地,纷纷要来回答我们这个问题。总体的意思是当东德不存在之后,西德也不复存在。这显然是一个抽象的说法,但也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创造的目的,似乎在全球范围内,回到“生活是怎么样的”。可能跟我个人的观念有关,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蛮古典的。我觉得艺术还是应该回答“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现实处处在告诉人们“生活是怎么样的”,那么艺术还能做什么呢?
我觉得现代人似乎对“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缺乏兴趣,而“生活是怎么样的”,要知道“生活是怎么样的”热情,却是有很大力量的推动。其中纪录片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将生活如此生动地写实下来,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对事实无条件地信任,它已经发生了,它就是合理的,我们完全可以抱驯从的态度。而事实上“生活是怎么样的”",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尽管是现实的存在,但其中确有很多隐秘是人们并不了解的,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事情的发生有时候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力。比如《呼啸山庄》,里面的那一对男女之间发生的并不是爱情,自然的力量是那么强,它必须选择最强悍的生命来担任它的对抗。这就是对爱情的最高想象,爱情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想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虚构,就是“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王安忆是中国当代非常著名的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她的文笔极其细腻而敏锐。
王安忆那一代读书人,遭遇了国家最动荡的时代,时代的痛,刻在了他们的精神中。留给他们的是比任何人都强烈的精神冲击。那一代人或许比任何人都要更深刻理解这个国家的命运,以及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个体的命运。
但她不想用自己的笔简单的记录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告诉读者“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什么才是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王安忆作品《成长初始革命年》。
她的作品不是正襟危坐地讲历史,营造的是一种气氛,足够轻,有点像云,靠这个,她能把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弥漫到整个时代去。这种草蛇灰线式的写法最能带给读者“沉进去”的体验。
◎莫言:感谢她一直在写,感谢她一直写得这么好,阅读王安忆是一种福分。
◎方方:就综合实力,我认为中国当今的女作家中王安忆是排在首位的。她的作品数量之多,风格之多变,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再做到这一点,她一直在改变读者的口味。
◎余华:王安忆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好作家,那么多年来一直那么优秀,很不容易。王安忆说话很有意思。她平时不说文学,但一谈文学,每一句话都说在点子上,很让人钦佩。
从她的作品中,去发现“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昆德拉:艺术的三个敌人
荐书 | 他的书,可读一辈子
荐书 | 万千悲喜,终归一梦
金庸:他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
潜规则:中国历史的真实游戏
乔布斯:古典音乐的狂热份子
不读史记百三篇,阅尽书海亦枉然
大秦赋:墨写的剧本遇见血写的史实
木心: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卡夫卡: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加缪:对生活如果没有绝望过,就不会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