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镜蛇效应:事与愿违的经济学教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派经济学 Author 禅心云起




眼镜蛇效应:事与愿违的经济学教训文 :戴维斯、哈里根  译:禅心云起  编:李强
每个人为的决定都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通常,这些事与愿违的情况无关紧要,甚至还十分有趣。例如,“空中客车”公司想让客机变得安静,从而改善乘客的飞行体验,它把A380型号机的噪音降到最大限度。可这样一来,乘客也能够非常清晰地听到机舱洗手间里发生了什么。
其他情况下,意图之外的后果会产生深远的戏剧性影响。美国医疗体系就是个极好例子。它呈现为目前的形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项政府决定。
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工资和价格控制。这项政策迫使雇主推出医疗保险来充当雇员福利。为什么?法律禁止雇主提高工资,为了吸引雇员,雇主不得不提供了医疗保险。接下来是1951年,国会宣布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福利不计入应税收入。雇员要想获得加薪,靠增加免税保险福利比起提高应税工资,显然来的更加划算。
因此,工人现在不仅通过雇主获得医疗保险(不同于其汽车保险和家庭保险),而且这些保险计划也比原本(国会没给予特殊税收优待的情况下)更铺张奢侈。这两项政治决定,促成了我们现有医疗体系的建立,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体系出了故障。
一开始没人打算制造一个运转不灵的体系,也没人打算在客机上制造更惹人注意的卫生间噪音。这些都是意图之外的后果。你一旦知道要留心这种情况,你就会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事与愿违的情况太常发生,经济学家称其为“眼镜蛇问题”,这发生在一个有趣至极的事例之后。


▌英属印度的眼镜蛇
在殖民时代的印度,德里市民受眼镜蛇大量繁殖之苦,这显而易见是个需要破解的问题,鉴于眼镜蛇带来的害处比如死亡。为了减少城市里爬行的眼镜蛇数量,当地政府悬赏捕杀它们。这似乎是个非常合理的解决方案。丰厚的赏金让很多人开始猎杀眼镜蛇,这导致了预料中的结果:眼镜蛇数量减少了。
这里是事情开始变得有趣的转折点。
随着眼镜蛇数量减少,野外再难寻到眼镜蛇,人们于是表现出了卓越的企业家才能。他们开始在家里饲养眼镜蛇,然后像以往一样,杀死这些“家蛇”,以获得赏金。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当地政府意识到,在这座城市里,肉眼可见的眼镜蛇已经非常稀少,但他们仍然按照之前的水平支付赏金。
市政官员做了件合情合理的事:他们取消了赏金。那些在家里养眼镜蛇的人,也相应地做了一件合情合理的事:他们把现在毫无价值的眼镜蛇放归街头。谁想要满屋子的眼镜蛇呢?
最后,在悬赏结束后,德里市民面临的眼镜蛇问题,比之前更严重。灭蛇计划的意外后果,是街道上眼镜蛇的数量增加。
这个案例成了一个典范: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最终反而让规则制定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趋于恶化。


▌墨西哥城的空气污染
当然,眼镜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墨西哥城。当时的墨西哥城正承受着1800万居民驾车造成的极端空气污染。
市政府相应出台了“尾号限行令”(Hoy No Circula)。这是一项旨在减少汽车污染的法律,在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有20%的汽车(由车牌尾号决定)不准上路。
然而奇怪的是,不让这些汽车上路,并没有改善墨西哥城的空气质量,事实上反而让情况变得更糟。
后来发现,人们的需求不会因为一道简单政府法令而改变。墨西哥城居民很可能希望他们的城市空气质量更好,但也需要上班和上学。他们对禁令的反应方式,是规则制定者既缺少意图也没预见到的。
让一些人拼车或乘公交才是法律的真正意图。然而,有人则选择了打的,而当时的一般出租车比一般汽车排放更多的污染。
还有些人最终更严重地破坏了法律的意图。这群人买了第二辆车,当然车牌号不同,每周常用车被禁开的当天,他们就驾驶这部车。他们买了什么样的车?能找到的最便宜的、只要能开得动的车。这些车向城市排放污染的速度,远远高于不许驾驶的那些汽车。
人们把“眼镜蛇“放生到了街上,不过这次眼镜蛇是汽车。


▌意图之外的后果无处不在
这些意外后果的例子并非一时反常。
每当一家权力机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时,都会带来事与愿违的情况: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法令让行人或自行车手变得不安全,当汽车驾驶员即使不小心翼翼地驾驶也感到有保障时。


旨在保护低收入借款人不受高贷款利率影响的“发薪日贷款法”,迫使低收入借款人选择代价更高的备选方案,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借贷成本。


为了鼓励股东降低CEO薪酬,公司必须公布CEO薪酬的这一条例,导致了薪酬较低的CEO要求上涨薪酬。


意图减少犯罪的“三振出局法”,给了两度犯罪的人逃脱甚至对抗警方的更大动机,从而增加了警务人员的死亡人数。


《美国残疾人法》给雇主带来了歧视残疾人的激励,鼓励他们从一开始就不雇佣残疾人,以避免潜在的法律索赔。


电工执照的要求减少了电工供应,从而激励房主自己充当电工,增加了因电汽误操作致害的发生率。




▌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国有化
但是,或许再没有什么实例,比起委内瑞拉始于1976年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可怕“打鼹鼠”游戏,更能说明意图之外的后果可能造成的潜在问题会有多么广泛。政府的意图是将石油利润留在本国。在一段时间内,事情是这样发展的。
可是,这个一度私营的行业一旦被政府接管,就丧失了维持物理资本的利润动机。物理资本就出现了损耗。只不过,这种损耗持续了10年左右。
委内瑞拉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尝试过的国家,至少在一段时间看起来能够运转,这就是原因所在。但随着石油工业的物理资本耗尽,石油产量下降。巧合的是,恰在此时,油价也下跌了——公有制计划经济支持者认为这才是罪魁祸首。
鉴于其他产油国都没有遭受委内瑞拉如今面临的那种痛苦,这种观点无疑是不正确的。
随着石油收入和产量暴跌,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任何一家政府在收入难以为继时不可避免的做法。它尽可能地借贷和征税,然后开始大肆印钞。印钞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意外后果,物价随后上涨到人们再也买不起食物的地步。
为了应对这一意外后果,政府对食品实施了价格控制。但这又再次事与愿违,农民(的利润)再也负担不起粮食作物的种植成本。农民们停止了耕种。最后,政府迫使人们在农场工作,以确保粮食生产。
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国有化的最终意外后果是奴隶制。

以上这些事与愿违的经济学教训,让我们明白,读经济即是读人心,看似复杂的理论背后其实有着简单的逻辑。
这是一个商业的世界,活在21世纪,每个人都应懂得一点经济学常识。经济学不只是让人望而却步的高度抽象的公式、复杂的图表、以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掌握这些知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个有趣的故事。

为此小编诚荐经济学入门好书:张是之《经济学入门50讲》签名版。这是一本不晦涩难懂又同时具备深度的经济学读物。尤其是适合国人阅读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这本书破除了经济学的学习障碍,没有让人头疼的公式、图表。让零基础的人都能学好经济学,打开经济学的大门。 张维迎教授说:这本书与众不同,它试图把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结合起来,让普通读者学会用经济学思维方式思考现实经济问题。 用简单的方法,理解世界的复杂现象。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情人节的爱情经济学管理者必懂的22条数学思维现代人必懂的十个经济学常识德鲁克:“人生精进”的6项原则“精致利己”是经济学无知的体现张维迎:企业家异于常人的8种观念自由的捍卫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提升认知的刚需:十个经济学思维常识

主流经济学家集体失语时,只有他敢站出来

德鲁克:能做正确事情的人,永远只是少数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