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葛剑雄: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5-16
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文:
葛剑雄
编:
木叶
在讨论中国是否应该继续使用简体字时,有人提出了一个使人不得不重视的论点——简体字的推广导致了文化断裂。
要真是这样,简体字就成了中国文化的罪人。而推广简体字岂不是加剧或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灭绝?
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人”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的载体,都是通过载体得到保存、延续和传播的。
最重要的载体当然是人,是创造或掌握这种文化的人。特别是在文字和书面记录相当困难的条件下,人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无可替代,甚至是唯一的。
俗文化的载体是一个群体,除非遭遇特大的天灾人祸,一般不至于灭绝。雅文化的载体往往是少数人,甚至只有个别人,如果这些人失去了或被剥夺了传播能力,这种文化有可能断裂甚至从此灭绝。
但只要人还在,哪怕只有个别人幸存,这种文化还可能得到延续。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雅文化都因为传承者的丧失而成为广陵绝响,但另一些雅文化不绝如缕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规定以吏为师,禁止百姓收藏图书。学者逃亡山林,有的连儒家经典也没有能保存下来,只能靠口头传播。汉惠帝时取消了禁止百姓收藏图书的法令,儒家学者才开始在民间传播学说,但由于原书没有完整地保留,长期依靠口头流传。
济南人伏生原来是秦朝的博士,秦始皇禁书时,他将《尚书》藏在墙壁间。等伏生在战乱后回家,发现遗失了几十篇,只剩下29篇。好在伏生还能背诵记忆,传授给学生。
汉文帝时,伏生已年过九十,行动不便,朝廷只能派晁错到伏生家学习继承。伏生讲一口齐地方言,又口齿不清,只能让女儿传达,但晁错说的是颍川方言,还有两三成的意思不明白,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录。
要没有伏生,或者没有晁错的记录和传播,《尚书》的传承就会出现断裂。
▌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献记载
在古代中国,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献记载,主要是书籍。如果唯一的文献、书籍遗失了,毁灭了,又没有像伏生那样的人留作载体,它所记录的文化也会随之断裂以至灭绝。而这样的事在以往2000多年间何止万千!
在秦始皇的焚书和禁书后,经历了秦汉之际的大乱,先秦形成的典籍大多损毁,经过西汉时一次次征集和重编,到末年才形成由刘向、刘歆父子编成的《七略》,共7类、33090卷。
王莽覆灭时,宫中图书被焚烧。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都很重视学术文化,好在民间有不少收藏,经过多次征集,皇宫中石室和兰台的藏书又相当充足。于是将新书集中在东观和仁寿阁,分类整理,目录编成《汉书·艺文志》。
可是到董卓强迫汉献帝西迁长安时,军人在宫中大肆抢掠,将用缣帛写成的长卷当作帐子和包袱,但运往长安的书籍还有70余车之多。以后长安也沦于战乱,这些书籍被一扫而光。
经曹魏收集散在民间的图书,加上西晋初在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古墓中挖掘出来的一批古书,又恢复到29945卷。但不久“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爆发,首都洛阳饱受战祸,成为一片废墟,皇家图书荡然无存。
东晋初只剩下3014卷,此后北方的遗书逐渐流到江南,到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已著录了64582卷。齐朝末年,战火延烧到藏书的秘阁,图书又受到很大损失。
梁初整理图书,不计佛经共有23106卷。由于梁武帝重视文化,加上江南维持了40多年安定局面,民间藏书大量增加。
“侯景之乱”被平息后,湘东王萧绎(即以后的梁元帝)下令将文德殿的藏书和在首都建康(今南京)收集到的公私藏书共7万余卷运回江陵。加上他的旧藏,达到空前的14万卷。
但到承圣三年(公元555年),当江陵城被西魏军包围时,被他下令付之一炬。这一损失无法估量,因为直到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时,著录到的书籍才89666卷。
唐朝以后,虽然由于印刷术的逐渐普及,多数书籍有了复本,民间的收藏增加,在天灾人祸中得以幸存,但还是有大量孤本秘籍失传了,或者被蓄意毁灭了,由它们承载的文化也随之湮灭。
▌只要记录得到保持,文化就不会断裂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过程中,记录文字的材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甲骨、金属、石料、竹简、木简、缣帛,变成了以纸为主。
文字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变为以楷书为主,辅以行书、草书,并且不断产生一些被简化了的“俗字”、“俗体”。
但只要记录得到保持,文化就不会断裂。
即使是3000多年后重见天日的甲骨文,经过专家的研究,也大多得到解读,使后人由此获得商代的大量信息。
至于有一些文化已被历史所淘汰,自然不会再有传承它们的人。但只要相关的记载还在,后人还是可以了解的。
例如汉族妇女缠足的现象已经消失,但通过五代以来所谓“金莲文化”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它的状况和影响。又如科举制度废除后,会写八股文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大概已没有高手了。但由于有关科举的史料和八股文都很丰富,研究科举和了解八股文并不困难。
近代的确存在文化断裂,那是由于某些文化载体受到损害或毁灭。
仅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就有多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遭受迫害,从此丧失传承的能力!又有多少典籍文献被付之一炬!
这才是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葛剑雄老师对文化断裂问题的解析,可谓一针见血,毫不拖泥带水。看到问题,需要常识;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则需要智慧;而看到关键所在并能勇敢的说出来,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常识、智慧和勇气的人。
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快的流动和变化之中,我们应该庆幸在人生路上遇到了像葛剑雄老师这样的人。他们是时代潮流中的“石头”,“江流石不转”,走得远了,回望一下他们,可以重新校正自己的经纬度。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荐,葛剑雄最新力作《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独家签名版。
葛剑雄老师在这本书里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享了很多自己治学几十年来的心得体会。用独特的视角,全面勾勒中国历史发展的源与流,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精神。
葛老师把枯燥无味的内容,以具体事例来阐述理论,让所讲事例都生动鲜活。这本书还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怀,他像一个摆渡人,像让每个人中国公民能够渡过历史这条河,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人。
签名版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来源 |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作者:葛剑雄。感谢葛老师。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历史学家“葛大炮”
张鸣:历史的常识
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葛剑雄: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中国人读历史,没有不知道葛剑雄的
张鸣:袍哥的身上,是一个真实的社会
历史的三枚切片:慈禧为何向十一国宣战
葛剑雄:文化的进步才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张宏杰: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他用一本书把我们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