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躺平哲学:一次回归自我的旅行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5-19


躺平哲学:一次回归自我的旅行
文:网摘  编:木叶

佛陀和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罗伯特·波西格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像现在中国流行的躺平主义者一样,上个世纪的美国有一个人也有这样的疑问,而且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他的疑问比常人更多,他叫罗伯特·波西格。

与中国青年面临的内卷问题略有不同,博西格面临的更多的是哲学的问题困扰,和因其导致的精神崩溃,当然,起因也与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不无关系。

▌一个天才的痛苦
追求真理却精神分裂


波西格出生于1928年,他自幼聪慧,智商高达170。他14岁即从高中毕业,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生物化学专业。如此聪明的波西格,却总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艰难行走。
 
他曾经想从科学里面探究出可以解释一切的理论,后来发现科学并不能提供给他想要的答案:“科学甚至无法教我,如何理解与我同坐在教室里的女生。”

这个发现使他丧失了对科学的兴趣,学业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被学院开除。学业一荒废就是好几年,早早地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躺平人生。

18岁的时候,为了逃避无聊的生活,他参了军。二战后被派守到南韩,服役期间,他接触了佛教,受到了启发。在完成了废弃已久的学业后,他跑到瓦拉纳西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和文化。

他希望佛学和禅宗能解开他的迷茫和疑惑,结果反而使自己更加无知与浅薄。之后的波西格作为一名大学写作课的老师和技术类文章自由撰稿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伛偻前行。
 
1954年他第一次结婚,得两子:克里斯与西奥德。1958年开始在大学教修辞学,并因思考“良质”问题而陷入精神崩溃,为此不得不在1960年代初接受了电击治疗。

受困于西方哲学理论二元对立与二分法的波西格,在1961年,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抑郁症,多次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过多达28次休克疗法。
 
波西格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过接受休克疗法的感受:他服用一种药,能使人呼吸停止,思想放空,醒来之后的自己恍若隔世,不知自己置身何处,像是经历了一场宿醉。
 
▌暂时放下一切
踏上回归自我之旅

波西格和长子克里斯的旅行路线

出院后他带着长子克里斯骑摩托车横穿美国,并在游览北美山川景色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安宁。

与中国躺平大神动辄休息一两年不同的是,这次耗时17天的旅行归来之后不久,他就找了一份新工作。

他做的是一份程序员工作,在繁重工作之余写下了自传体哲理小说《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并于1974年出版,由此名声大振。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小说,是自传,是游记,更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的哲思之作。
 
这本小说结合了父子两人旅途中的见闻,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以哲学思考,做出了大量关于科学与艺术,精神与物质,科技与人文,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等诸多讨论。

小说中,主人公被狂热的思想折磨得几近崩溃,最终在旅途的终点,看到大海的那一瞬间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但作者却说:“本书不应该在任何意义上,与东方佛教徒的禅学实践联系在一起。它与摩托车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但读完发现,禅在讲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也就是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摩托车维修艺术则象征着外部的存在,也就是客观,作者写自己路途的见闻,与友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

▌直入人心的思考
时代中的一剂良药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现代的中国年轻人,应该比较容易理解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那是迷幻药、摇滚乐、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还有“自私的德行”横行的年代。

那时的美国人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感到恐惧和慞惶,对于科技和人文的冲突感到无所适从,从而选择在迷幻和虚拟中逃避现实的矛盾和挫败感,正如当下中国很多人选择躺平和打游戏,来逃避在现实中的无助一样。
 
波西格在书中强调的“对待机械的态度”,反对那些排斥科技的人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更是使这本书成为无数技术从业者的案头书。它就像是一剂良药,疗愈了人们心中的业障。
 
这本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借用伏尔泰的表达风格就是,它既不“禅”,也没有“摩托车”,更别说“维修艺术”了。

然而就是如此“三不像”的书,却成为了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畅销的书籍,在那个迷茫和盲目的时代,帮助人们“寻找支离破碎文化的整合之道”。

但这本书带给作者与带给美国普罗大众醍醐灌顶的感受截然不同,因为这本书而声名鹊起的波西格对此感到无比的烦躁,他的家人也因此困扰不已。
 
而对于成名唯恐避之不及的波西格,在一段时间媒体和记者的轮番轰炸之后,再也无法忍受,谢绝了一切采访。

对于频频上门围追堵截的青年“朝圣者”,波西格只能和妻子家人选择离开。为了躲避狂热的书迷,他经常离家而去,每次都会出走几个月时间。
 
波西格的长子克里斯与其他旅行者合影

他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到:“我只是讲述了我自己的故事而已。我表达了自己所想,那就是我主要的思想。结果证明,那也是其他所有人的主要想法。”
 
因此阅读过本书的人几乎都认为,这本书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看世界的角度”。
 
霍金说:“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也说:“全国人都应该读读它。”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罗伯特·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本书被列为美国大学“禅与现代美国文学”课程的必读参考书,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

如今中国社会的人们也面临与当年美国相似的问题,从躺平哲学之流行便可见一斑。或许这本曾拯救过美国一代人心灵的著作,也可以对当下中国的人们有所启示。人生可以躺平,但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价值。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追求良质,探究心灵,实现与自己的和解。
来源 | 本文与图片均来自网络,内容有编改。感谢原作者。
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别把生命浪费在琐事上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查理·芒格的十二条人生建议
顶尖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人性的?
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罗素:让人生充满智慧的五种原则
当哲学成为一种习惯,那哲学就是生活
周国平: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传家》:懂生活的人一定会爱上这套书
罗翔: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钱理群给青年人的8个人生坐标
尼采: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将失去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