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乡土中,看见一个真实的中国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07-12


从乡土中
看见一个真实的中国
文:先知书店   编:木叶

农业文明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标签。

 

这不仅仅缘于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小农经济,还因为农民始终是理解中国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当历史脚步来到21世纪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村正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夹缝中。

 

对身处城市化大潮中的城市原住民而言,农村开始变得遥远而又陌生;而对于出身乡村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对城市无比向往,却无法融入,他们对农村难以割舍,却又不愿长期驻留。

 

可见,如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关注这样一个重大命题:农村,作为中国的历史,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却正在被迅速的遗忘。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特别推出“从乡土看中国”书单,对抗这种遗忘,从乡土中,看见一个真实的中国。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签名版

本书为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问世。作者以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层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


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本书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军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国际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书中旁征博引,史料例证完备而详实。不仅在内容上丰备,可读性强,在研究方法上可吸取之处也不少。既适合泛读,了解其中观点。也可以精读,理解其学术方法。

这本书厘清了中国乡村的历史与现实的演化逻辑,是读懂乡村绕不过去的一本经典著作。

何伟《江城》&《寻路中国》

本套书作者何伟,是一个热爱中国的美国人,他前后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专门研究中国的乡镇,他以普通人的故事为主,记录大时代的变迁。

通过记录真实的中国乡村,何伟希望联接到中国的过去,也想探究中国未来的可能性。这套书研究的是关于中国的核心课题: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

与其他著作不同的是,这套书的重点不在于去解读著名的政治人物或文化人物,也不去做大而无当的宏观分析,而是通过叙述一个个最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的经历,描写他们平凡生活中的细节和意外,从另一面来展现中国的剧变。

这可能是他的作品那么感人的原因之一,他不是为了假扮上帝指点江山,告诉中国人应该怎么做,而是忠实地记录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自己主动思考。

《南方人物周刊》: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中国的青年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梁鸿“梁庄三部曲”签名版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迷茫,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自然环境的破坏,家庭的裂变,以及其他种种危机……这些具体的真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


作家梁鸿,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她走出象牙塔,走出书斋,走向梁庄,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故乡。她使学术与言说回到坚实的土地与活的人生,以丰富饱满的角色和角度,呈现当下的、具体的村庄。

这套书不是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看待这一切,而是重回生命之处,重新感受大地、山峰、河流,重新感受那片土地上亲人们的精神与心灵。它是一种展示,而非判断或结论。

作者从梁庄透视中国,用舒缓却坚定的笔调,记录下的梁庄的种种真实的历史故事。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去体会,就不难发现,中国在每一个农村。

刘 瑜:梁鸿老师将那个“隐形的中国”带入我们的视野,迫使我们去正视那个有血有肉却早已为我们熟视无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残酷,而是整个社会在这些残酷面前的无动于衷。

费孝通“乡土中国四部曲”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对中国乡村经济进行研究,并主张乡村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定工业,这一点正是几十年后改革开放时采取的策略之一。

这套书正是他对乡村研究的经典合集,结合丰富的数字和图表,真实还原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情況。书中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书中涉及多次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既是对宏观研究必要的补充,也是从细微处展现出真实的乡村经济状态。几十年过去,书中描写的情况,在现今的农村社会依然存在,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可以从书中寻得。


这是一套跨越时代的经典著作,书中的内容和结论一直不断被后来学者引用、学习。

费孝通一生都在研究如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关于农村,他曾说:“农民和农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下这个时代,太多的信息和欲望肆虐在社会中,它们如洪流、如风暴,席卷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这样的风暴中,人们常常容易只关注自身,而忽略了他人,尤其容易忽略农村的存在——虽然农村有着超过6亿的人口。

幸运的是,还有一些学者在关注农村,秦晖、何伟、梁鸿、费孝通,他们跨越中国的不同时代和空间,分别从制度、社会、人文、经济等不同角度,切入乡村的现实生活,展现了一幅典型、立体的乡村发展变迁的真实图景。

他们是乡村的观察家,是时代的眼睛。通过他们的著作,我们得以读懂农村,从而也读懂中国的另一面。时代在前进,但乡村问题却依然是老问题,因而他们的著作越发显得重要。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从乡土看中国”书单,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从乡土中,看见一个真实的中国。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乡土中国的三种叙事
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梁鸿:断裂时代的痛与爱
梁鸿:在风暴中守住自己
何伟:美国人眼中的复杂中国
理解当下中国,一定要读吴敬琏
野夫:故乡的浪子,岁月的旅人
周其仁:乡村振兴到底有多大的潜力?
在被世界遗弃的角落,用“爱”创造的奇迹
米塞斯:没有自由观念,就没有西方文明
费孝通:不能痛痛快快地活,不如爽爽快快地死
维舟:人们很容易共情强者,却对弱者无动于衷
主流经济学家集体失语时,他是为数不多站出来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