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他啥都不怕
为何惧怕小吏手中一支笔?
无反思,不历史。我们要努力去追寻真相,我们要首先找到那些通往过去的路径。
——赵冬梅
在中国历史上,最无所畏惧的,就是手掌天下权柄的皇帝了。而宋太祖赵匡胤,则无疑是其中最牛的皇帝之一。他一不怕谋反,因为自己就是靠兵变黄袍加身的,反谋逆经验丰富;二不怕打仗,能征善战横扫中原所向披靡几十年;三不怕权斗,“杯酒释兵权”放倒了一帮实力派铁哥们;四不怕暗杀,有一次出巡,一发冷箭射中了他的黄盖,侍卫惊骇,老赵却敞开袍子大笑道,“让他射,让他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在她的著作《法度与人心》中,为读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宋太祖龙颜大怒,丢出手中器物,砸掉了一个小吏的两颗门牙。这位倒霉蛋却不慌不忙,把门牙捡起来,用手绢包好,装进衣袋里。此情形把宋太祖看傻了,小吏这是在玩哪一出啊?倒霉蛋说,我没办法状告陛下,但史官会记下这件事的。宋太祖听罢这话,怒脸秒变笑脸,旋即拿出金帛作为“封口费”,慰劳那个倒霉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何却被一个小吏的一句话吓住了?宋太祖到底怕什么,赵冬梅老师将其总结为“帝王三畏”。中国上古有史官文化,史官必须秉笔直书历史,甚至如实记录帝王们的日常生活,曰“起居注”,连帝王们都不能看这个起居注,也就是说,帝王们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历史形象。而这个史官文化,是古代先贤付出了无数鲜血,才逐步形成的。春秋时,齐国大史氏(史官家族)兄长如实记载丞相崔武子此前杀死齐庄公拥立景公为国君之事,曰“崔杼弑其君”。崔杼一怒将其杀死;他的弟弟继续秉笔直书,崔杼又杀之;其三弟又书……这回崔杼动了恻隐之心,没再杀了。但是南边邻国的史官以为大史氏三弟也被杀了,于是毅然前往打算继续书写“崔杼弑其君”,到了以后发现真实情况后,才折返回去。正是一代又一代不退让、不怕死的史官,坚持记录历史真相,才能让像宋太祖这样在意后世形象的君王有所顾忌,因为他们知道堵不住知识分子的嘴,害怕成为遗臭万年的昏君。古人既推崇仁义忠孝等“圣人之言”,又推崇列祖列宗的“祖宗之法”,它对臣民、君王都构成道德约束,教导君王向作为道德榜样的历代明君看齐。传统的力量让知识分子找到了源自社会的道德权威,并形成礼法制度,从而和权力对话,约束权力的胡作非为。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君王受的是天命,就要遵守天道,如果皇帝做错了事,上天就要降下灾异来警告君王,要是还不听,就有亡国大祸。这是知识分子以信仰的力量来制约帝王,防止其滥用权力。今人多嘲笑古人迷信,却不知古人“灾异示警”的目的——让权力有所畏惧。可以说,宋太祖的帝王“三畏”,以及赵冬梅作品“法度与人心”书名五个汉字,可谓两千年历史最高权力运行的“潜规则”。而正是这种“潜规则”,构成了中国史上“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而且这种社会型态,只能走向内卷,而很难被外力打破。不过,一旦开始瓦解时,也往往是一系列巨大动荡的预兆……北大历史系主任张帆教授说:“论当代历史学者,功底扎实而又贴近公众的,赵冬梅老师当之无愧。历史在赵老师的声音中复活。”作为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北大历史系教授,观众形容她是“兼具优雅与知性的最美主讲人,因为她,爱上了历史”,她的讲座场场爆满,拥有千万粉丝。而赵冬梅老师却认为,人们想要了解中国历史,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所有的知识和刺激,最终都会指向中国,这种反思的愿望是真诚的,必须得到知识分子真诚而严肃的回应。为此,李强好书伴读力荐赵冬梅教授这本权威又好看的《法度与人心》签名版。《法度与人心》一书,融入了赵冬梅老师30年的治史功力,贯通中国历史的制度变迁与中国人的命运,是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签名版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还可一并选购赵冬梅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