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历史上,出现了三场影响深远的大辩论,涵盖了经济模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三个领域——这三场大辩论,深刻地表露了知识分子对世界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构想。
也正是这两种根本不同且对立的构想,让世界在灾难和正轨之间不断摆荡......
1917年,“苏联神话”如火如荼,年仅30的米塞斯发表文章公然质疑他们的“计划经济体制”。兰格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贫富悬殊、资源错配。应该用计划指导市场,弥补市场不足。随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普遍爆发,兰格的观点取得压倒性优势。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普遍爆发,反对市场、支持计划的观点很快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直到苏联经济崩溃,世界才认识到米赛斯的正确。1971年,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张,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包括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实行“平等分配”。 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无知之幕”的思想实验来论证他的设计。然而罗尔斯的同事诺齐克认为,真正的正义是“持有正义”。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越多,国家权力就越横暴,真正的正义也会因此消亡。 法国大哲保罗·萨特非常推崇“斗争哲学”,曾积极鼓动、甚至亲身参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 而雷蒙阿隆认为:当一种政治主张,成为不可质疑的意识形态时,它就会蜕变为一种“意识形态新宗教”,并且比所有的传统宗教都更霸道、更排外。从动机上看,兰格担忧“自由市场的无序和冷血”,罗尔斯热爱“正义和平等”,萨特敢于“向一切不平等、不民主的组织开炮”。他们都拥有崇高的理想,规划了解救人类的方案。但是,这些高尚的理想、完美的方案,却为何总是将人类导往地狱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要跳出观念本身,追溯产生这些观念的思维方式。兰格VS米塞斯,罗尔斯VS诺齐克,萨特VS阿隆——这三场大辩论,代表着20世纪人类思想的最高水平。罗尔斯热爱和平等与正义、萨特敢于向一切不平等、不民主的组织开炮,但这些高尚的理想、完美的方案,为何总将人类导往地狱呢?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中指出,衡量一个知识分子有毒还是有益,不在于其是否高喊自由、民主平等、而是其观念与行动,到底是圣化构想还是悲观构想。持圣化构想的知识分子,喜欢构建一整套完美的社会蓝图;认为只要依靠某些组织或强人,就能建成人间天堂;而悲观构想的知识分子,绝不给出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只运用逻辑和事实,只告诉世人“什么可以做,什么绝不能做”。沿着索维尔的思路,我们不难看出:“圣化构想”和“悲观构想”不只是20世纪主要冲突根源,更是当今世界价值撕裂,秩序失序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身处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知识分子这一问题,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本书不仅是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最新锐的系统阐述,也是识别左与右、洞悉当今社会冲突根源的绝佳之作。本书在大陆一度绝版,网上溢价到100~300元,先知书店原价68元,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包含本书在内“知识分子”三书)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张鸣:都市隐者刀尔登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乌托邦的掘墓人——哈耶克
张维迎,自由市场的守夜人
知识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通古今之变:项羽之死影响中国两千年
托马斯·索维尔:睿智的黑人公共知识分子
警惕“圣化构想”:三个远未终结的世纪神话
观念的囚徒:哈耶克从未过时,却注定是少数
索维尔:“打着自由之名者,往往对自由伤害也最深”
托马斯·索维尔:文明的崩溃,来源于对整个生活方式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