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中国读者理解哈耶克的四大遗憾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06-11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

中国读者理解哈耶克的四大遗憾
文:屏营  编:先知书店店长
 
1992年3月23日,被称为“观念的囚徒,自由的卫士”的思想家哈耶克逝世。
 
杨小凯曾说:“哈耶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犹如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样,深远而无孔不入。”这一评价,实不为过。
 
哈耶克的影响,绝不仅因为他与凯恩斯的世纪大战,以及成功预言苏联命运的先知式存在,而是他的思想、洞察与警告,在其去世30年后的今天,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

历史的博弈没有终点,大多数乌托邦和族群主义的信徒,或许永远不会改变看法,正如人类的灾难在历史上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从未看到尽头。

对此,牛津大学教授塞尔登感叹:“他的话,是说给生活在后天的人听的”。因此在新的历史叙事成为世界主流的21世纪20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读哈耶克——然而,对于中国读者,理解哈耶克,至少面临四大遗憾:
 
◎遗憾一:作品残缺不全,或断版已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哈耶克的作品,如《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等陆续被引入中国大陆,但哈耶克的研究,横跨政治、经济、法学、心理学,甚至心智史学等领域,而且,每个领域几乎都有作品问世。
 
哈耶克的作品中,引进出版后,又断货多年的《科学的反革命》《货币的非国家化》《法律、立法与自由》等书,近年来有幸再版。
 
然而,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书,至今尚未再版;此外,哈耶克的部分作品,因各种原因迄今尚无中文版。因此,读者很难理解哈耶克的思想全貌。
 
◎遗憾二:原文、译作难逃晦涩难懂之嫌
 
哈耶克自幼接受的是德奥注重哲学思辨的教育,语言过分追求细微之处的“奥妙”,对当代读者而言,原著即有晦涩难懂之嫌,再加上引进翻译时,受时代、译者等因素影响,“复刻”哈耶克的文风与翻译过程中重要知识的丢失,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
 
因而,对中国读者来说,无论哈耶克的批评、反对者,还是他的拥趸,有的读不下去,有的读不懂,以致很多人误读、甚至误解了他的思想。


◎遗憾三:没有将哈耶克的深邃思想,放到他鲜活的经历中去理解
 
任何一位思想者的经历,都会成为思想的一部分,哈耶克也不例外。
 
哈耶克的一生,几乎横跨了整个20世纪,他见证了两场世界热战,预言了冷战的结局,亲历了历史的大悲剧、大转型。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心,绝不仅停留在纸面,而是有深入骨髓的体会。
 
因此,我们亟需一部好的哈耶克传记,它能以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为经线,以他的传奇经历为纬线,将哈耶克深邃的思想,放到他鲜活的经历中去激活。
 
艾伦 • 艾伯斯坦的《哈耶克传》,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是迄今当之无愧的关于哈耶克最完整、又极具权威的传记,艾伦博士也因本书获得国际声誉。本书中文版2014年出版后也曾一度绝版,2021年底有幸被复活。

▲《哈耶克传》内页展示
 
◎遗憾四:很难用中国的问题意识,激活哈耶克的思想 
 

伟大的思想,既关乎现实,却又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国家。

 

然而,很多自诩为了解哈耶克的读者,要么简单粗暴地给哈耶克的思想,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要么走入另一个极端,逃避中国的问题意识,沉浸在哈耶克思想的故纸堆中。

 

因此,重读哈耶克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去激活哈耶克的思想——用哈耶克的思想,来理解现实、洞察未来;用中国的问题意识,去检验哈耶克思想的成色。

 

深谙中国转型阶段大问题的复旦大学教授韦森老师,是为数不多的“最懂哈耶克”的中国学者,他的《重读哈耶克》,正是这样一本书:带着转型阶段的大问题,带领读者进入哈耶克的思想世界。本书2014年出版后也曾一度绝版,2021年底有幸复活,我们还有幸获得少量韦森老师亲笔签名版供收藏。

 

迄今最好的哈耶克传记,和中国学者带着问题意识重读哈耶克之作,既可最大限度解决上述四大遗憾,对尚不熟悉哈耶克的作者,也可以作为入门读物。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一键收藏两部复活的好书(还可在页面中选购迄今最全的哈耶克其他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