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文】不负责任地猜埃及究竟能产多少粮?

石晨叶 古典乱炖 2023-10-15

我们常说埃及是罗马的大粮仓,这么说其实容易造成误解,埃及只是首都的粮仓(罗马城,后来变成君士坦丁堡),要让这一个行省养活整个帝国明显是不现实的。而且,君士坦丁堡成为帝国核心之后,罗马这个“旧都”的粮食也逐渐由北非行省供应。自始至终,埃及可能都只是一个首都的粮仓 。

估算的难点




哪怕有现代数据做比对,用自然环境数据重构古代埃及产粮量依旧非常困难。古代亩产量数据并不多。尽管我们有尼罗河622年以后每年查水表测的水位,具体精准度如何不得而知。像McCormick这样的大佬也尝试不依赖尼罗河水表数据重构,好像也没用来估算生产力。

此外,就算知道亩产量和耕地规模,并不是所有适合种小麦的地方都会种粮食。葡萄、橄榄还有亚麻这些经济类作物也占据了很大比重(当然,在罗马时期,为了保证产粮,亚麻这一类不能吃的东西的种植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比重并不大)
最后,现代埃及和古代埃及也不完全可比。农业技术的发展自然不必说,阿斯旺水坝建成以后,埃及生态也产生了一定改变。所以,纯粹用自然环境数据估测产粮量相对困难。

如何估算?




但是,文字记录还是能让我们对产量有一定认识。埃及上交的粮食是税收的一部分,有明确记录,也构成了产粮量的下限:交的粮终归不可能比产的多。

从罗马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开始,埃及、西西里和北非行省就成为了首都罗马供粮的主要来源,而埃及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员。如果埃及的粮船不到,不管是罗马还是后来君士坦丁的人民都会上火,说不定连皇帝都会掀了。
就这一时期的交税量来说,奥瑞列乌斯·维克多(Aurelius Victor)在《罗马皇帝史简述》(Epitome de Caesaribus 1.6)里就提到:奥古斯都时期的埃及每年至少上交2千万莫蒂乌斯(modius)的粮食(1 modius=8.62升,罗马帝国前期和中期的官方单位),也就是说每年埃及单单给首都就要交12万吨的粮食(算1升小麦等于700克的话)。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为了强化对埃及粮仓的控制,在《第十三章敕令》(Edict XIII)第八条里,让埃及每年上交8百万阿尔塔巴斯(artabas)的粮食(1 artaba=38.808升)。也就是说埃及至少要交给君士坦丁堡21万吨粮食。
这还不是全部,首都还会问埃及各地要各种人头税(晚期变成了土地税)、运输税等苛捐杂税。这一笔大概有多少?罗杰·巴格诺尔在他的《罗马帝国晚期埃及的农业产能与税收》(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axation in Later Roman Egypt)一文中,总结了四世纪埃及各地的纸草材料。把苛捐杂税汇总大概价值162万索立独斯金币。当时官方收粮的价格是10阿尔塔巴斯/索立独斯。如果这些杂税的钱都是用卖粮食换来的,那埃及一年就交了44万吨粮食。

这些粮食能养活多少人?





一般来说,人口学估算都会用人一天所需能量等数据来估算粮食能养活多少人。我们这里简化一下,就用古代文献记载算吧。我们可以看一下古代军饷,虽然军人的伙食标准估计不会特别高,但是至少也不会被饿死。在两份纸草CPL 199a (公元399年)和P.Oxy. XVI 2046 (公元563年)里,每个士兵一天的份额是1/12 莫蒂乌斯小麦(3磅面包,这里的modius是晚期更重的单位,1 modius = 11.64升)、1 xestes的酒和1磅肉。我们就退一步,假设平民每天只有这3磅面包,那一年,他会需要大约30莫蒂乌斯的小麦,也就是0.244吨小麦。因此,埃及的这笔税够养活180万人。我们常说罗马城鼎盛也就100万人,而且也不是人人有资格领粮,埃及做粮仓没啥问题。

这笔税对埃及经济和生存压力有多大?




从数据上我们无从知晓。只能从一些侧面推测了。首先,埃及闹没闹过饥荒?有,但是很少。埃及的产粮并不稳定,极度依赖尼罗河,所以要是哪年水位高了或者低了,产粮就会有很大浮动。但是埃及出现饥荒的事例,我想得到的只有三次:

1. 约公元前2680年:证据是有名的“饥荒石碑”(Famine Stela),是一块用象形文字雕刻的石碑,记录了左塞尔(Zoser)统治时期的7年大饥荒。但是学者普遍认为这块石碑是公元前4世纪才雕刻的,所以传说成分很大(当然,可以对应圣经)。
2. 公元45-47年:罗马第四个皇帝克劳迪乌斯统治时期,全东部地区都爆发了饥荒。老普林尼说当年尼罗河水位暴涨(《自然史》5.58),同时在Tebtunis的纸草文献里,粮价也暴涨。(见Kenneth Sperber Gapp 1935 “The Universal Famine under Claudius”)
3. 公元592年?:这个饥荒仅限于首都亚历山大里亚,而且是人祸。当时管事的阿巴斯基隆(Abaskiron)因为反对皇帝莫里斯(Maurice)的统治,私自截了去亚历山大里亚的粮船,导致了行省首都饥荒。
综上所述,除了克劳迪乌斯,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埃及饥荒的记录。我所读的所有纸草文献中,最多有农民因为收成不好,不得不卖地,却从来没听说过饥荒。需要说一句的是,西方古代缺粮多,饥荒少,饿到易子而食的情况非常少见。见Peter Garnsey Famine and Food Supply。
其次,埃及还有多少油水?
这里,仅以我最熟悉的一个村庄的纸草为例。对于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埃及,我们主要的纸草材料来自于俄克喜林库斯和一个小村庄阿芙洛蒂托(Aphrodito)。这个小村庄里有个刺头村长,叫迪奥斯库鲁斯(Dioscorus)。他整天怼天怼地,只要地区高官干了啥侵占村庄利益的事情,他就告状,甚至一度告御状到君士坦丁堡。这个村里,我们有很多税单。就拿三年做个小比较:
公元525/526年:这个村一共交了305 1/12索立独斯金币的税(见P.Aphrod.Reg.)
公元537/538年:这个村一共交了535 索立独斯又 9 1/4克拉的税(1 索立独斯=24克拉黄金,见P.Cair.Masp. III 67287)
公元550年左右:这个村一共交了1015 索立独斯又2 1/4克拉的税(见P.Ross.Georg. V 62)
这三十年里,村里没有特别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根据其他经商交租的文本),可是税收却莫名其妙涨了3倍。而且,这个改变似乎也没有被抱怨。从这个小例子里,埃及的油水究竟有多少也可见一斑。而为什么税收变动这么大,很有可能是因为村庄纳税流程发生变化,需要多受一层地方上的盘剥。
我们就开个脑洞假设一下,如果埃及真得能承受3倍税赋,那至少能养活540万人。Walter Scheidel猜过罗马帝国大概只有5500万-6500万的人口。也就是说,埃及以一己之力就能养活将近1/10的人口,确实很可怕。这个行省富得流油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