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撷萃 | 我们不是比农民懂多少,而是跟他们一起来学习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负责人
白亚丽:我来自于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这一场在谈人才培养,我刚才看到几位前辈分享时,突然想到为什么这场人才培养会谈到历史?因为只有人才才会延续我们一项事业,就生生不息,没有人才可能在一代人之后就可能中断一项事业。所以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角度,我觉得它是一个事业延续的核心。
刚才我们会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我们又回到我们前辈做的事情的思想和实践,同时也看到国际的连接,晏阳初在国外开展的乡村建设试验,这之间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跟泰国TVS也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其中有一个片子,那个视频里的返乡青年叫Kiwi,我去过那个村子至少有四次,他是泰国北部的一个克伦族的返乡青年,我在那个村子里住了一个月,语言不通,每天做的工作都是打咖啡豆、晒咖啡豆、收咖啡豆,但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走之前Kiwi的父亲邀请我们在他家种了一棵树,意味着在生命在这里扎根生长。所以真的有时空超越的真正连接。
梁漱溟先生提到说在乡建过程中知识分子或者我们的多少受了一些教育的知识群体要到乡村跟农民一起学习,并不是我们知道多少,而是这过程中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在干中学,这也是我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从2004年开始注册到现在,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我们不是比农民懂多少,而是跟他们一起来学习。所以发展出来的经验都是跟他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整理出来的。
梁漱溟乡村中心主要有两大板块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一个板块是培训农民,一块板块培训青年人才。我的同事一会儿会跟大家分享关于青年人才的培养经验。
我们从2000年开始到乡村去的时候,发现我们的乡村农民是分散的,我们的乡村人才都是大量外流,如果我们的乡村建设没有让农民合作起来,没有当地人才参与,我们的乡村根本不可能谈到建设,所以从2003年开始乡建一直关注农村和农村人才的培训。十几年来虽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到今天发现所有做的事情,在当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当中都被吸纳和体现,看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里提到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乡村振兴不是说我们的房屋的振兴,不是房屋盖得漂亮,不是道路修得多好,根本上是坚持农民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这个是说我们一定要让农民在乡村振兴当中发挥主体作用,这才是是最根本和持久的事情。
另外提到说我们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队伍,我们要真正深入了解农村,了解农业,我们去爱乡村爱农民,才能去开展乡村的工作。
我们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乡建做的农村人才培养的几个主要的项目,首先第一个是全国农民合作社培训,第二个是返乡青年网络,第三个是国际交流,如鸿鹄计划、慢食慢村运动。
合作社专题培训是2003年开始。每次提到农民说农民是马铃薯,装起来一袋还是马铃薯,梁漱溟前辈提到农民是豆腐,官府是铁钩,这个比喻是说农民没有团结力,没有合作,所以我们去到乡村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要培训农民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来进行合作能力的培育。这个照片就是很多乡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跟农民一起,最早做合作社培训时跟农民是同吃同住,打地铺。
另外一个是返乡青年的项目,我们发起一个倡议叫“返乡有种”,有几个意思:字面上有种(zhǒng)就是勇敢的意思,因为当其他年轻人都往城市跑,年轻人返乡需要极大的勇气。第二个有种(zhòng),返乡是为了去搞农业,首先要从事农业的生产。第三个是火种,回去时像火种带动身边,带动社区来发展。第四个就是要保留老品种,如果在乡村里种子都没有了,怎么做农业呢?所以要保护当地老的品种。这是返乡有种的倡议。
我们还通过返乡青年的培训,工作坊,包括推动各个省的返乡青年网络的建设来支持返乡小组。很多返乡年轻人在地是比较孤单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区域或全国网络的支持,所以我们推动他们不仅在全国的培训或者会议的论坛交流发声,参与各种会议,同时在地方还有一个网络的建设。
另外一块我们说合作社网络建设,我们搭建的这些合作社,通过各种培训、互访交流、线上线下交流等,通过希望网络连接起来,其实大家都想找到一个身份的认同或者找到跟自己有共鸣共情的这样同伴能够建立互相的支持体系,比如说可能学术圈里知识分子的学术会议很多,各个行业都有会议,来建构互相支持的方式和网络,农民也是需要有他们自己的一个网络,所以我们培训的这些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结束了之后他们的关系就结束了,而是持续连接,在平常遇到困难时都会在网络里寻找非常有经验的一些合作社能够有同伴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另外一个项目是头雁计划,更多关注我们社区或者合作社、返乡青年里个人的领导力的建设。大雁不是一个人飞,有领头雁,带着大家一块飞才能飞到目的地,也是头雁计划的寓意。头雁计划会有比较系统的培训课程,待会儿会给大家放一个片子,比较全面的介绍头雁计划的培训课程。
另外一个项目是鸿鹄放学计划,是针对我们在全国合作社网络,返乡网络,包括头雁网络比较成熟的合作社带头人,推荐他们到其他国家去学习,我们称为鸿鹄访学。“鸿鹄”不只是立足于自己的社区,不只是每天做自己的事情,还要具有更高的视野,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去看大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在实践当中怎么去发展出各自相同或不同的经验出来。这是去年中国和泰国的农民互访的项目,其中我们看到泰国很多农民也会到中国来,我们会带中国的农民到泰国访问。非常有意思大家都是农民,但会面临同样的挑战和问题,有共通的问题大家有很多共鸣,他们虽然有语言的障碍,但在一起非常有亲密感。我们也会组织我们的小农户去参加意大利国际慢食的活动。
我们每年有全国的农民合作社大会,这个大会要求一定要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参与,希望大会能够是一个真正农民和合作社为主体的会议。第八届的合作社大会今年是在陕西举办,也欢迎大家关注。
我们在北京顺义区有一个培训基地,学员会共同的吃住,一起生活,然后共同的学习,共同参与劳动,在培训基地里面我们一切的生活和生产都是围绕可持续的元素展开。比如有有机耕作,有堆肥,有生态厕所和生活的污水处理系统,所有大家用的食材都是有机,要从很多培训过的小农户采购。
(以上文字资料源自白亚丽女士在第十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分论坛六:如何培育“一懂两爱”人才·国际交流工作坊(一)发言整理。)
推
荐
阅
读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由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倡导成立,推动社会化、生态化的食物体系,自2003年开始培训农民学习立体循环农业和生态建筑、2009年开始构建全国的CSA网络,于2017年正式注册社会团体,连续每年举办年度最广泛参与的CSA大会,并与国际社会生态农业联盟(URGENCI)进行直接的对接。
联盟致力于成为全国社会化生态农业领域专业倡导型、多元服务型的社会团体,将全国各地认同并愿意支持CSA模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构建社会生态农业互助网络,2017年发起“有种有种”全国性倡议活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相关课题、举办年度CSA大会、推动建立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和组织培训学习等。
联系方式:
电话:136-8129-1083 小C
邮箱:csalianmeng@163.com
微信: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微博:@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