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斌李书福攒局,我去车企造手机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 | 吴晓宇
编辑 | 王 妍
听见炮火声的人
在今年3月的一次访谈中,李斌第一次确认蔚来手机正处于调研阶段,他提到做这件事的契机,正是因为车主反馈需要一部能和车更好进行连接的手机。李斌曾解释,“与纯粹做一个手机品牌不同,蔚来是以车为中心做IoT设备,满足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无论是研发,测试还是生产,造车都远比造手机复杂,但当这个保密项目开始在蔚来内部走漏风声,不乏质疑声。蔚来员工王蒙记得,今年上半年,在员工和李斌的面对面活动中,有人直接提出,“除了造车,再同时造手机做副品牌,有这么多精力吗?”李斌当时的回答给他留下的感觉是,“只要能提升蔚来车主体验的事情,都会去做。”在蔚来四年,王蒙觉得,老板的风格就是“认准了的事情,先做了再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蔚来坚持正向研发,这个艰难的选择不仅烧掉了很多钱,也不断消耗着资本的信心,唱衰蔚来的舆论铺天盖地而来。但李斌对此的认识是:“首先是我很坚定地认为是对的。关键是要顶得住,顶得住大家的不理解。”而如今回头看,正是这个当初在不少人看来近乎自杀的选择,才有了蔚来的竞争力。另一边,对于吉利造手机,星纪时代副董事长沈子瑜曾透露,李书福对进军消费电子思考多年。去年上半年他开始与团队商量,很快到7月份,这个项目就迅速启动,此后和魅族从谈判到签约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车企们一脚迈进手机圈,这个决定看似有些突然,身处其中的人却不觉得新鲜。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中兴消费者业务高管王德伟眼看着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行业趋同,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供应链,“车企还没开始,我们就判断它们未来可能会做手机。”另一方面,“车厂和手机厂彼此都不会完全信任”,对于彼此的合作与防备,另一家手机厂的高管感触颇深。他表示常常为了打通车上的一个小功能,沟通时间甚至能长达一个月,“即便如此,有时还没谈拢”。这无疑是车企当下的机会所在。“手机行业的人才与智能车机的研发是相通的”,今年3月,李斌在和蔚来车主交流时坦言。原本在蔚来的研发团队中,就有不少来自手机厂商的技术人才,而车企在充电、芯片等技术领域的研发,也变成其进军手机行业的优势。当汽车和手机的边界区分越来越模糊,频繁跨界也导致,从短期来看,“不造手机,相当于钥匙在对手手上”,蔚来需求解决眼下最实际的用户需求。更长远的则是车企不得不考虑防守。李斌曾表示,“想想2025年,苹果车出来了,蔚来的六成用户甚至更高都是用苹果,蔚来一点防御都没有。”
从0到1造手机
在上一家公司,徐茂负责手机系统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创新,这要求他了解当地消费者,找到他们的需求、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而不同的手机定位和场景,决定了他要面对何种市场与需求。如今的难点具体表现在徐茂身上,是如何在打磨系统的基础上,再开发出与车关联的产品特性和功能,这相当于“在全新领域做完全不同的事情”。“当前汽车行业所处的节点,很像当年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的时期”,王德伟所看好的前景最终也成为陈良说服自己加入吉利造手机的理由,他预感大有机会——从芯片到操作系统,车企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不过并非所有汽车人都看好这个新机遇。一名荣耀员工表示,虽然蔚来手机一直在高薪挖角荣耀的核心人员,但他还是选择拒绝这个机会。在他的判断中,荣耀还在继续往上走,跳出来看,手机行业也并非看不见发展空间。车企招兵买马的速度还在加快。8月10日,未来汽车日报曾独家报道,原美图移动高级副总裁易炜已加盟蔚来手机团队,担任软件部门负责人。截至目前,整个研发团队已有300余人,视觉系统设计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人员已到位,成员背景来自OPPO、美图、华为等。据星纪时代副董事长沈子瑜此前介绍,其团队人数将近1000人。未来汽车日报从多方独立信源处获悉,星纪时代管理团队中,软硬件研发、工业设计、测试等管理团队基本已经到位,包括小米MIUI首席架构师汪文俊,任职星纪时代副总裁;此外,工业设计部总监、AI产品部总监、XR产品规划部总监、质量运营管理部总监均已到岗。如今,星纪时代的包括系统、产品定义、设计、UED等业务的大部队在上海和武汉,北京团队主要负责AI相关业务。一名从业10年的工程师介绍,“在手机行业,300人只能做一个demo,比如小米的一代产品小米1差不多就是300人左右,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前了,要想造手机,蔚来还需要在人才上持续投入。”
回到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