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暨《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开题”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央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出席会议并以《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杨竑指出,要以金融科技人才来汇集和融合金融的业务需求与科技的发展能力,构建协调统一的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推动改革发展进程。我国金融科技人才底子薄弱,存在人才短缺、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金融科技人才建设中,需要从金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金融科技人才库等三个方面同步发力。此外,要优化金融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破除不利于人才集聚特别是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要强化金融科技人才保障措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以下是演讲全文:
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世界的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础、商业模式、新型经济形态,引发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蝶变”,正以蓬勃的驱动力成为各国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迎接数字化时代、激活数字要素。这是从国家战略视角同时要求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的建设。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得益于新基建和市场的优势,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能力在不断加强,金融科技产业也在快速地发展。今年来我国和美国、欧盟、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科技数字化发展战略,布局金融科技发展。人民银行是从2017年就提出来要建设数字央行,2019年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仍需加强,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能力、创新动力、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相对失衡。这是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际,我就金融科技人才队伍谈一些思考。
什么是金融科技人才?我觉得先要从金融科技的定义来看,这里引用了FSB对金融科技定义,来看它的作用和影响。我觉得它的重头词是“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巴塞尔委员会将金融科技涉及的业务分成四类:支付清算、存贷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和市场设施。市场设施就是源于新一代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由此可见,科技已经成为了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可或缺。正如中国金融学会周小川会长所言:“金融业本质上是一种IT产业”。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金融科技不断地支持和推动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进程。我认为金融科技是由科技的能力特征、支撑和服务于金融业务应用的融合体现,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结果有所不同。适合上述发展的金融科技人才又如何定义?一是来自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对金融科技人才给出这样的定义:机构内具备金融科技专业资质或从事金融科技相关工作的人员,相关岗位包括但不限于金融科技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理论研究、创新研发、基础建设、渠道拓展以及系统开发与运维等。这一定义从科技的视角谈得更多一些。二是来自华东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部吴信教授的观点,他认为金融科技人才应该具备5个条件: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完备的现实调查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数字功底、过硬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可以看出,来自不同领域的观点定义和要求其实是各有侧重的。建设高水平的金融科技来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是需要多因素协同推进的,核心要以金融科技人才来汇集和融合金融的业务需求与科技的发展能力,构建协调统一的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推动改革发展进程。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就明确指出,金融中心在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端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数量是衡量国家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出我国对金融科技领军人才的强烈需求。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被列为重点任务要求,围绕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实际需求,研究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团队建设规划、人才激励保障政策等,合理地增加金融科技人员占比。《规划》建议深化校企合作,注重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造就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优化金融业人才结构,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国际上看,金融科技人才在金融领域一直是各方争夺的焦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各国在人才培养、认证、投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呈现出体系化建设的特点。相对而言,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在金融科技人才建设的成熟度和专业化程度上有一定的优势,政府、协会、高校、机构等多方的联动协同经验也相对丰富。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英国出台了STEM政策文件,新加坡出台了MAS绿色金融投资计划等;在人才资质认证方面,美国注册金融科技分析师协会推出的注册金融科技分析师、亚洲金融科技师协会推出的金融科技证书、国际金融管理学会推出的注册金融科技管理师等。从国内看,我们在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在人才认证方面,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以及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都设立了三级证书体系。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还比较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法规和道德知识模块,包括《监管与合规通识》、《伦理与职业素养通识》等课程,有助于加强金融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然而,我国的金融科技人才底子薄弱还没得到根本的改观,很多金融科技行业雇主认同专业金融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也存在人才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一直来也关注国内金融科技人才紧缺需求的变化,一项针对38家金融机构和24家非金融机构的调研表明,金融科技人才普遍短缺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发现,软件工程师、业务分析师、技术架构师最紧缺;计算机学科软件工程成为金融科技人才招聘最热门的专业;数据类技术、架构设计场景应用、网络安全等技能需求最突出;能力评价难、薪资难以匹配是招聘时最大困难因素;对金融科技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更加青睐。
有鉴于我国金融科技人才紧缺需求现状和金融发展要求,我认为金融科技人才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同步发力。一是金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需要明确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要求、制定衡量微观个体的统一的量化标准,全面评估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二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效地规划金融科技人才成长道路,通过政府引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强化实操、夯实人才底座。三是金融科技人才库需要向政府、监管机构、高校、企业等金融参与各方提供精准服务,深挖人才资源的价值。在金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方面,在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上,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引导金融科技合规发展。一方面要梳理金融需求、突出重点,将战略性、引领性重大需求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明确需求的能力要求和岗位分布。另一方面,充分吸取人才计划,同行评议、招聘要求、专家访谈等各方的经验,将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条件以可量化、可比较的方式衡量,通过两方面的协同推进,使得无论是传统专门研究金融科技发展的科研人员,还是进入金融领域的科技人才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要顺应新时代金融人才需求变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培养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特色、紧缺人才作为重点方向。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服务需求、优化结构的原则,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联动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的原则,把产教融合理念贯穿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院校、行业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提供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资源的有机整合,打造一批勇于创新、技术精炼、精通业务的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基本解决金融科技人才教育培训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形成金融科技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在金融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方面,以打造技术先进、价值共创、数据共享、协同创新的金融科技人才库为目标,以数据挖掘为手段提供金融科技人才智能服务。数据是价值输出的基础,要借鉴金融业数字化的经验,完成金融科技人才的数字化,综合人才主页、舆情、人才计划、研究成果、调查问卷、众包填报等大数据来绘制金融科技人才全息画像;深入分析政府、监管、机构、高校、企业等金融科技参与各方对金融科技人才关注的侧重点。从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行业生态、打造引领人才能级提升、指导高校人才培养、促进企业科技能级创新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最后我提两点金融科技人才建设的后续思考。一是优化金融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破除不利于人才聚集,特别是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要创新金融科技人才考核激励措施,以提高金融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实施柔性化管理。要优化金融科技人才职业通道,建立资格评定及动态管理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以动态化管理确保金融科技人才名副其实。要增强金融科技人才荣誉激励,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省部级奖励构成的荣誉体系中加大金融科技人才比重。要试点金融科技人才待遇的配套,在户籍、住房等方面适当倾斜,保障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二是强化金融科技人才保障措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健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法规及标准,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金融科技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促进我国金融科技整体的快速稳步发展。要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支持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要设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建立创新能力的考评标准,以领军人才保障人才培养的水平,要完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评价反馈,建立客观规范的评价制度,加强同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