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瑞兴 || 从山村走进清华园

梁瑞兴 NAFTHAA 2021-03-29

清华77级校友高考回忆专辑文章(三)

从山村走进清华园

作者:梁瑞兴

最近77届大学生里号召写高考经历,毕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值得回忆纪念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本来没想写什么,读了许多回忆高考的文章后,顿然感觉自己农村成长的经历比较特殊。于是心里痒痒起来,忍不住了…

我在广东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长大。这个村虽是公社所在地,但只有一百多人,不通公路,到县城连州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父亲是村里公社粮店的店长,管收公粮和卖返销粮,算居民户口。因为附近没有卖菜的市场,这里居民户口家庭也给发自留地。我从小自己种菜养猪养鸡,上山打柴,农忙季节帮农民干活赚饭吃。习惯了干农活,下乡是小事一桩。

当年的山村,现在还是贫困地区。

这些房子是我走后建的,原来的土坯房不见了。

说起来没人相信,我能考上大学的原因之一竟然是文化大革命。

我上的公社中学设在离家15里地的深山里,拥有15亩农田,一头大水牛(后来又生了两头小牛,变成3头)。文革前叫农业中学,顾名思义是教农业技术的,数理化不是教学重点。因为离家远,学生都是住校,星期六回家,星期天带着一个星期的粮食回校。每人每年要交700斤木柴,供师生做饭烧水。师资力量很贫乏,文革前没有一个毕业生能考上中专,更别提大学。

大学时代(一)

荒唐的时代命运总是变幻莫测。文革对别的地方都是大灾难,但对这个中学就是天掉馅饼的事件。因为条件艰苦,这里成了发配 “有问题” 教师、让他们 “接受再教育改造思想” 的地点。于是从城里来了好些优秀教师。数学老师是中山大学数学系助教,物理化学老师是拥有英国教育学位的归国华侨,还有英汉大词典的编辑,文革前中学教材的编者等等,名牌中学恐怕都没有这样大牌济济吧!而且很幸运,工宣队出身的校长,虽然也喊喊口号做政治性训话,却也是热心办学的好人,和那些老师关系很好。更巧的是,即将从初中升高中时,正好赶上了邓小平的复辟回潮,教师们都热情教学。以后两年多,我们有优秀老师的指导,每天早7点半开始自习,晚上点着煤油灯复习到9点。这样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在当时的荒唐中国绝对罕有!两年下来我们补回了初中的损失,不仅学完了整个中学的数理化课程,还读了许多那些老师带来的科普书籍。

高中快毕业时,这个中学因为实在太破旧拆了。靠仅仅一万元的经费和师生的劳动,搬到了公社所在地建了新校舍。有几间小房子勉强还能用,就留了下来,用来安置知青。

我的中学母校。已经关闭,现在是旅游客栈。

左边的低矮房是75年建的校舍,有我的汗水。右边楼房建于80年代。

75年高中毕业后不久,不到16岁的我下乡了。其实只不过是回到了中学的旧址而已,这里的一草一木,附近的老乡,早就熟悉了。我住的地方是原来中学的牛舍,花了几天时间修理改造,自己搞来了石灰粉刷了一遍,还有些臭味但尚能忍受。也许是习惯了,没有觉得生活很苦。头一年有每月18元(第二年12元)的生活补助,这相对于当地农民收入(两毛钱/10工分)绝对是富豪了。我从小喜欢科技,因为对农业科技感兴趣并下功夫学了一阵,捞了个农业技术员的头衔,管理稻田用水施肥喷农药事宜,重体力活少干了很多。那年粤北地区稻田三化螟虫大爆发,我到田间仔细观察虫卵,在孵化的高峰期时精准用药,仅用少量农药就成功地控制了虫害。我还兼职会计,当时就是想尽量表现好些,争取早日被招工进城。这个职位可以享受一盏公费大号煤油灯,复习功课时发觉真是好处大大的。

原则上,知青下乡两年后就有被招工的资格。可是在经济落后的粤北地区,招工的名额极少,重体力的建筑工搬运工的名额都要走后门才能拿到。我没有走后门的能耐。就在开始感到焦虑失望的时候,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了。当时的感觉真是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亮光,立刻就报了名并开始复习功课,用了不少公家的煤油。后来全县举行了一次数理化摸底考试,取前200名到县城中学补习一个月。我平均99分,拿了第一名。请假不是问题,管我们知青的是从小就认识的烟酒不分家的大叔。这次补习也是受益匪浅吧。

大学时代(二)

考场是在县城一个小学的教室。那几天的事情,不知为什么记忆有些模糊。只记得我住在一起下乡的知青朋友家里,考试前两天停止了复习,在县城里逛街睡大觉。

报志愿时有些为难。山里人消息闭塞,清华基本没听说过,中国什么大学好也不知道。找原来中学的数学老师商量,他仔细问了我主要考题的解法和答案后,坚定地让我报清华或北大。于是我挑了清华作为第一志愿。

等候录取的几个月是痛苦的。期间有很多谣言,有声有色。说录取通知早就发了,没拿到就是没有了等等,搞得我这很心焦。终于有一天,县教育局给公社电话,然后公社派人来找我,让我去取清华录取通知书。听到消息,一开始我呆了好久,然后就进入亢奋状态,到田埂上跑,不知跑了多长时间。第二天徒步来回8小时,到了县教育局取来了盖有清华大红印章的录取通知。

100周年校庆室友合影

那一届整个县总共只有两人考上大学(中学同班同学有好几个考上中专的,对于偏僻农村也是奇迹了)。在我们两人之前,解放以来全县只有一人考上过大学(不算工农兵学员)。所以我上清华在当地引起了不少震动。县教育局知道我们家经济状况后给补助了50元车票费。启程时有学生列队送行,记得有“向……同学学习”和“坚决步……同学后尘!”的横幅。

回想当年,最要感谢的是中学的老师们,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辛勤耕耘,改变了我的命运。感叹之余,也期望农村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农村上大学的不再是吃到天掉馅饼的少数。

北美清华校友会联合会(NAFTHAA)简介

北美清华校友会联合会(简称联合会)(英文名称:North America Federation of Tsinghua Alumni Associations,英文缩写:NAFTHAA)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联合会是由北美地区清华校友组织自愿组成的非营利、非宗教和非政治性联合团体,会员单位是北美各地区的清华校友会。联合会旨在传承母校清华大学的文化;组织与协调跨北美地区的校友活动,促进北美各校友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帮助北美各校友组织的发展,并通过北美各校友组织,为北美校友在生活、学习、工作和职业发展上提供帮助。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北美清华校友会联合会(NAFTHAA)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