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理工麦立强&伦敦大学学院何冠杰Angew: 微量欠电位沉积引发剂实现可逆锌金属负极

能源学人 2023-03-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水系储能 Author AESer

【研究背景】
水系锌金属电池具有高容量、低成本、本质安全的特点,是解决当前能源和环境危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然而,锌金属的循环稳定性仍较差,尤其是在低电流密度下,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严重的锌枝晶和析氢反应是限制其循环可逆性的两大关键难题。常规电解质添加剂由于主要以离子形式起作用,难以在电极表面实现全覆盖,且很难主动引导原子级的锌沉积,因此其引导锌沉积的效果有限;而引入保护性涂层的策略会不可避免的增大界面电荷转移阻抗,同时涂层开裂和脱落的问题也限制其长期发挥功效。能结合人工涂层和添加剂优点,同时避免其缺点的方法仍未开发。欠电位沉积(UPD)是物质在高于其平衡电位的电位下发生电沉积的一种现象。它发生在当基板(A)的功函数高于沉积金属(B),使得A-B相互作用强于B-B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因此,UPD可以理解为一种金属可以更容易地沉积在另一种材料上,而不是沉积在自身上。
         
【工作介绍】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麦立强教授和伦敦大学学院的何冠杰助理教授合作,基于欠电位沉积机制提出了一种电解质添加剂的“护送效应“。以Ni2+添加剂为例,这种具有比Zn更高功函数(Ni为5.15 eV,Zn为4.33 eV)和更高还原电位(Ni/Ni2+为-0.257 V,Zn/Zn2+为-0.76 V (vs. SHE))的金属会优先沉积并引发后续Zn在Ni上的UPD,从而促进Zn均匀地成核和生长,减少枝晶或副产物形成。随后,Ni 会在Zn剥离后溶解,从而不引起额外的界面电荷转移阻抗(图1)。结合理论计算和表征,包括对原位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弛豫时间分布 (DRT)分析,证明了Ni2+的“护送效应”。此外,在使用Cr3+或Co2+添加剂的体系中验证了这种“护送效应”具有普适性。此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武汉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戴宇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麦立强教授和何冠杰助理教授。
         
【内容表述】
图1. 基于欠电位沉积 (UPD) 机制的电解质添加剂Mn+的“护送效应”原理示意图。
图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理论计算。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显示Zn原子在Zn和Ni平板上的吸附能分别为-3.75 eV和-3.98 eV(图2a),表明Zn原子与Ni平板之间的亲和力强于Zn与Ni平板之间的亲和力,表明(亚)单层Zn原子在Ni上的沉积比在Zn上更容易。Zn原子在不同平板(Ni和Zn)上的差分电荷密度图进一步描绘了Zn原子和Ni平板之间形成的更强的化学键(图2b,c),这表明Zn在Ni上更容易成核。此外,Ni和Zn平板上Zn原子的扩散势垒分别为0.15 eV和0.42 eV(图2d),证实了Zn原子在Ni表面的迁移比在Zn上快得多。除了研究Zn原子,我们进一步的差分电荷密度图表明与Zn板-Zn板相比,在Ni板-Zn板之间观察到更多的转移电子,且Ni板-Zn板的界面能(-0.114 eV/Å2)低于Zn板-Zn板(-0.085 eV/Å2)。这说明 Zn 金属在Ni基板上比在Zn基板上生长更致密。这些计算结果表明相比Zn衬底,Zn更容易在Ni衬底上成核和生长。
         
图3. Zn||Zn对称电池在含Ni2+-ZS电解液中循环后对锌负极的表征。
         
Zn||Zn对称电池在2 M ZnSO4+0.004 M NiSO4电解液(表示为Ni2+-ZS,而裸ZnSO4 表示为ZS)中循环后,锌箔表面有大量的Zn和Ni的信号(图3a)。此外,从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中可以看出,表面原本不存在的Ni信号在300秒蚀刻时间后出现(图3b)。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PS)进一步探测了不同深度(在不同蚀刻时间后)的电极表面。从图3c-e可以看出,随着蚀刻时间的增加,表面的功函数先增大后减小(而使用ZS循环的功函数没有产生这种演变),这分别对应于固体-电解质界面(包括沉积的Zn)、沉积的Ni和Zn箔基板。然后在1 mA cm-2下剥离1小时后Ni信号会消失,表明我们的实验模型与示意图中提出的“护送效应”模型以及理论计算中的构型一致。
 
图4. 不同电解液中Zn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Ni2+-ZS中锌在1 mA cm-2和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成核势垒均小于ZS(图4a-c)。有趣的是CA测试结果中(图4d),Ni2+-ZS中锌不仅很快达到二维扩散,且经历了两个2D-3D扩散过程,可以对应于Ni首先沉积和其后Ni上Zn的UPD。从Zn||Zn对称电池的倍率性能测试中拟合可以得到Ni2+-ZS中具有更大的交换电流密度(图4e,f),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值表明更有利的金属锌沉积动力学。最后,由于电解液添加剂的“护送效应“,Ni2+-ZS电解液中Zn||Zn对称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ZS。


图5. 循环后进一步的Zn电极相关的材料表征。
         
除了电化学研究外,我们还通过光谱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锌沉积过程。首先,通过掠入射 X 射线衍射 (GIXRD)表征(图5a)发现循环后Ni2+-ZS电解液中Zn负极的(002)晶面明显多于ZS电解液中,表明含Ni2+的系统中增多的Zn(002)面。这可能源于Zn在Ni上的UPD引发了更倾向于水平和连续的生长,有助于Zn的紧密沉积并减少枝晶。另一个现象是Zn4SO4(OH)6·5H2O(ZHS)在Ni2+-ZS电解液中的强度低于ZS电解液中的强度。这种ZHS是由HER导致的局部pH值升高引起的,因此我们认为Ni2+-ZS体系中的HER得到了改善。为了进行更准确的研究,我们对两个系统的原位EIS曲线进行了DRT分析(图5b,c)。我们用不同的时间常数校准了峰,其中,P3-P5可归因于界面电荷转移阻抗的区域。可以清楚地看到,ZS电解液中的界面电荷转移阻抗在第一次电镀/剥离循环后显著增大,而Ni2+-ZS电解液中的界面电荷转移阻抗保持相对恒定,对应于ZHS副产物的显著减少。后续的SEM和原位光学显微镜表征提供了直观的结果。可以看出,在ZS电解液中沉积/剥离后,Zn箔表面生成了大量的Zn枝晶/ZHS小碎片(图5d,e),而在Ni2+-ZS电解液中仅生成少量微小团簇(图5g,h),表明Ni2+对均匀 Zn沉积的引导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界面电化学的电解液添加剂的“护送效应”,即利用比Zn具有更高功函数和沉积电位的金属的离子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提前沉积并引导后续Zn的沉积,且能在Zn剥离后溶解回电解液中。当使用Ni2+添加剂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征,包括不同深度的XPS和UPS,GIXRD以及对原位EIS谱的DRT分析,我们验证了Zn在Ni上的UPD能够实现均匀的Zn沉积,抑制副反应,稳定了界面电荷转移阻抗,并在1 mA cm-2的低电流密度下实现了可逆的Zn金属负极。基于Cr3+和Co2+添加剂,我们验证了“护送效应”的普适性。“护送效应”的设计将激发一系列新的电解质添加剂策略来优化金属沉积,同时也有望应用于其他金属电池的研究。
         
Dai, Y., Zhang, C., Zhang, W., Cui, L., Ye, C., Hong, X., Li, J., Chen, R., Zong, W., Gao, X., Zhu, J., Jiang, P., An, Q., Brett, D., Parkin, I., He, G., Mai, L., Reversible Zn metal anodes enabled by trace amounts of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initiator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1192


厦门大学杨勇教授综述:学好电池,从系统了解EIS在电池中的强大功能开始

2023-03-07

评述Nature文章|利用III族氮化物纳米线向太阳光全解水制氢的商业化门槛迈进

2023-03-07

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核-壳硅氧碳负极”助力新一代锂电池

2023-03-07

中南大学韦伟峰教授:为宽温域,高电压的富锂锰基材料定制的碳酸酯电解液

2023-03-07

Carbon Energy:界面工程构筑离子取向通道调控锌离子沉积

2023-03-07

湖南大学陈小华团队EES: 锌金属负极中电解液添加剂对双电层结构调控的关键因素及其选择标准

2023-03-07

面向新能源消纳的抽水蓄能机组日前调度调节强度评估

2023-03-07

“IF>60”顶刊:“镁”轮“镁”奂—囊括催化、光电、储能领域

2023-03-06

废旧锂电池:除了活性材料,“集流体”也是宝

2023-03-06

清华大学何向明教授JPS:塑料集流体,助力锂离子电池更上一层楼

2023-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