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焦念志:推动蓝碳发展正逢其时
推动蓝碳发展正逢其时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
我国蓝碳发展自然条件优越,潜力巨大,蓝碳研究业界领先,发展蓝碳对于国家减排增汇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应在国际蓝碳研究日新月异、建立全球蓝碳秩序呼之欲出之时,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蓝碳事业,拓展减排新空间,增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话语权。
蓝碳作用:助力解决三大问题
“蓝碳即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焦念志告诉记者,“发展蓝碳旨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环境问题。海洋有着巨大的碳汇研发潜力,发展蓝碳将在很大层面助力解决我国面临的三大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地缘政治、气候变化。”
焦念志说,环境问题全球关注,我国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新常态下的沿海经济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因此海洋环境问题也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面。在地缘政治方面,海洋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大。发展蓝碳可以对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协调和谐共同发展有积极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单纯硬性减排势必牺牲经济发展,增汇则可一举两得。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为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增汇潜力巨大。海洋碳汇尚未纳入国际碳汇体系,成为亟待填补空白的前沿领域。研发海洋储碳机制,将蓝碳纳入碳交易体系,引领全球碳汇/增汇标准,成为各国追逐的目标。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作为海洋大国,要建立海洋碳汇的有效机制、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由此可见,抢占蓝碳国际制高点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焦念志指出,中国海域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研条件扎实,为发展蓝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蓝碳是我国最为理想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蓝碳意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
“蓝碳即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焦念志告诉记者,“发展蓝碳旨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环境问题。海洋有着巨大的碳汇研发潜力,发展蓝碳将在很大层面助力解决我国面临的三大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地缘政治、气候变化。”
焦念志说,环境问题全球关注,我国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新常态下的沿海经济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因此海洋环境问题也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面。在地缘政治方面,海洋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大。发展蓝碳可以对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协调和谐共同发展有积极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单纯硬性减排势必牺牲经济发展,增汇则可一举两得。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为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增汇潜力巨大。海洋碳汇尚未纳入国际碳汇体系,成为亟待填补空白的前沿领域。研发海洋储碳机制,将蓝碳纳入碳交易体系,引领全球碳汇/增汇标准,成为各国追逐的目标。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作为海洋大国,要建立海洋碳汇的有效机制、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由此可见,抢占蓝碳国际制高点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焦念志指出,中国海域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研条件扎实,为发展蓝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蓝碳是我国最为理想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研究现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关注由来已久,蓝碳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追逐的焦点和热点。”焦念志介绍说。
据悉,2009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第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式提出“蓝色碳汇计划”。2013年,多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联合发文称,近海海洋可能已成为后工业时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新型碳汇。
“在蓝碳研究领域,我国无疑已走在世界前列。”焦念志表示。记者了解到,焦念志团队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解释了海洋巨大溶解有机碳库(新蓝碳)的来源,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认同。作为领先世界的理论框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被《自然》《科学》等顶尖杂志争相报道,并屡次作为封面展示。2013年我国30多个涉海科研院校、部委和企业,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主,涵盖产、学、研、政、用的联盟体——全国海洋碳汇联盟,旨在推动蓝碳研发,服务国家需求。2014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39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我国海洋科学家又自发成立了中国未来海洋联合会,对内衔接中国“未来地球”计划,对外衔接国际“未来海洋”计划。这些活动,极大促进了我国蓝碳研究进展。
政策建议:多措并举推动蓝碳发展
焦念志指出,虽然我国蓝碳研究在学术上已取得一系列进展,但如何让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和民生,需要群策群力,急需政府在政策、研究、示范方面的大力支持。对此,焦念志提出了发展蓝碳事业的5条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中国蓝碳计划国家领导小组,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成立中国蓝碳计划国际咨询委员会,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国际知名科学家参与。组织依托国际计划的国际合作项目,集全球智慧,为我国蓝碳计划服务。
二是联合国内涉海科研力量,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所、企业,以海洋碳汇与环境关系为主线,以海洋碳汇过程与机制为突破口,聚焦海洋碳汇关键环节,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解析海洋碳汇形成过程和调控机制,厘清我国近海碳的源汇格局,盘点我国主要海区的传统蓝碳家底,建立海洋碳汇与典型海洋环境问题的对应关系。在海洋碳汇对生态环境的调控、海洋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若干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实现突破,取得原创性成果,引领国际发展趋势。
三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同时被国际认可的海洋增汇理论、方法和实现路径,填补海洋碳汇标准国际空白,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参考国内外现行体制、制度,建设“国字号”碳汇交易市场,先行先试,调动政府、学界、商业、民众积极参与。
五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蓝碳推广中心,提高地缘政治影响力。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海洋报》,2016年12月22日,第3版。
作者:焦念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