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前沿讲堂丨张智威:中美贸易战爆发,这些行业将受到冲击(含精彩视频)
张智威博士: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88wp99h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贸易赤字是他主要关心的事情,那么在美国,哪些行业对贸易赤字贡献最大?这张图片上的菱形图标是指贸易余额,这个是贸易赤字,贸易赤字最大的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行业,比如手机,这个贸易赤字大约有2000亿美元左右。
贸易赤字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汽车拖车和零部件、纺织品服装品和皮制品、油气开采、化学品、电子设备。美国有可能会对这些产业采取措施。这是一种看事情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看事情的方法。
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看美国产业的贸易和国内需求的关系。这个贸易余额,可以看作是三个部分的加总,这三个部分是:由国内生产满足的国内需求、由进口满足的国内需求、出口。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张图,比如说纺织品行业,在美国消费中有多少是美国自己生产的纺织品?很少,因为大量的纺织品都是从中国进口。这个菱形图标指的是1997年的水平,那么这个差别就是全球化。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把自己市场里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给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确实是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进口值是怎么样的?现在美国的进口中,手机行业的份额已经在600亿美元的水平,其中中国的增加值还是蛮多的,有大约400亿美元。这是为什么以前奥巴马和现在的特朗普都力推Apple,要把手机生产挪回到美国去。美国如果真的做这个决定,将手机生产挪回到美国,比如说富士康出口的手机在美国收30%的关税,这对深圳、富士康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按照美国的进口值大小来看,电子产品的进口值最大,其他依次是电脑、服装、家具、玩具、鞋、塑料、汽车。汽车跟中国关系不大。这个是中国占美国进口的比重,比如说电话,中国在所有美国进口的电话里占多少?占60%,电子产品占32%,电器产品占22%,电脑占63%,服装占39%。中国确实是一个贸易强国。
美国占中国出口的比重是多少?首先整个数据是在百分之十几,不到20%。欧盟占中国整个出口的22%,美国应该是在16%左右。在这些产品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中,出口美国的电子产品占15%,电话占17.5%,玩具占35%,电脑占31%,这些产品可能会受影响。
延伸阅读:讲堂现场
2017年3月15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为北大师生及专业人士带来了题为《中美贸易战的风险分析》的精彩讲座。
在讲座前的致辞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金融学助教授岑维博士详细介绍了张智威博士的求学和从业经历:张智威拥有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后,他在加拿大中央银行担任经济学家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02至2008年,他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和研究部。自2008年起,他先后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野村证券等机构负责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2014年,张智威博士加入德意志银行,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并负责中国股票市场策略。
岑维博士发表欢迎辞
张智威博士首先以特朗普上任后所采取的系列政策为切入点,说明了风险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他指出,无论是去全球化、新移民政策还是暂未成形的税法改革,这些过去在意料之外的变化,如今都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风险。因此,对美国的税法改革及其所带来的贸易战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正在进行演讲的张智威博士
张智威博士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了美国税收法律改革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影响。他指出,虽然看起来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的一半左右,但是其中很大部分是反映了东亚产业链在中国装配的影响。从增加值角度看,中国所占比重只有美国贸易逆差的16.4%。因此,美国的税法改革并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整个东亚产业链。
他认为,如果美国决定开展“贸易战”,中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有可能成为受损方。但如果美国只选择中国进行贸易战,那么越南、印度、孟加拉国、墨西哥等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就有机会成为受益方。如果中国对美的出口额下降10%,这对加拿大、日本和以色列的影响比较微小,而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会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存在着紧密的供应链关系会造成较大的潜在损失,所以他们的最后净效益也会有所减少。同样的道理,作为受益方的新兴市场国家也会因为供应链关系受到一定影响。
在介绍了美国贸易战的影响之后,张智威博士着重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战的可能性。他以“如果美国要对中国打贸易战会选择哪些行业”和“如果中国对美国进行还击会选择哪些行业”两个问题为线索进行分析。关于第一个问题,他认为,在美国贸易赤字的数据中,中国的计算机、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所占份额最大。但是由于中国纺织品、家具等行业的出口比重和增加值都比较高,所以很可能会成为比较明确的打击对象。关于第二个问题,他认为,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额只是出口额的四分之一。其中,电子产品、飞机、种子、水果和动物饲料等行业占主导。如果中国要在贸易战中做出有力地反击,飞机和农产品是两种可能的选择。张博士以动物饲料行业为例,为大家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
认真聆听的现场观众
随后,张智威博士结合目前出现的世界范围内的“去全球化”现象,对分配和社会公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恰巧与全球化的过程同步进行,中国因此而受益。但是,全球化的进程可能出现反转。
张智威博士将这种反转的原因归结为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平等”。他认为,收入分配问题在美国经济学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导致了如今反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多。在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中,伦敦区和非伦敦区的对“脱欧”的态度可谓“泾渭分明”,美国中西部出现了爆发式的“特朗普现象”,这些都说明了去全球化的背后潜藏着经济层面的驱动力。
最后,张智威博士对美国税收法律改革进行了点评,并分析了其可能的走向。他认为,特朗普可能会全力推进税收法律改革。即使不进行税法改革,特朗普政府也会采取其他措施以实践其“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承诺。
史蛟博士进行点评
随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教授史蛟博士进行了精彩点评:
她从劳动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的U型曲线之谜出发,探讨了全球化和生产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其平衡性。随后,史蛟博士强调,美国贸易顺差问题由来已久,但全球化并不是这一问题的全部原因所在。特朗普政府的税法改革是对WTO规则的一种“无视”,其所谓“改革”的传导效应会伤害到供应链上的每个国家。
她指出,美国的“自闭症”在短期内会对中国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从全球经济调整的大环境看,很可能成为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机会。尤其在当前中国 “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在推进一些由其参与制定的贸易协定中会有更多的力量和话语权。
此次讲座圆满举行
讲座最后,张智威博士与现场观众就美国贸易顺差、反全球化、非贸易壁垒等问题展开了探讨和交流。岑维博士和史蛟博士代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向张智威博士赠送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纪念品。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十七期,“金融前沿讲堂”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院长海闻教授发起创办;受海闻院长委托,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具体负责,并由其担任执行院长的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为承办单位,其发起成立的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讲堂将继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来到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完)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微信公众号2017年4月3日(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撰稿:杨璨瑜
摄影:梁欣悦
视频:熊熊
本篇编辑:朱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