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推动绿色债券与国际接轨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绿色债券的热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的中国如何加速与国际接轨?9月26日,参加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指出,应发挥香港连接内地发行人与国际投资者之间的纽带作用,支持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第一只绿色债券是由欧洲投资银行在 2007年发行。统计显示,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在 2012 年时只有 21 亿美元, 次年即达到 126 亿美元。之后保持快速增长,2017 年达到 1608 亿美元,2018 年预计可达到2000-2500亿美元的规模。
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去年发行量达到了2486亿元。
“但其中有大约20%-40%被视为不符合国际标准对绿色债券的定义。”巴曙松解释说,这主要体现在符合条件的绿色资金用途的分类、用作偿还债务和一般企业用途的上限、信息披露等方面。他认为这会降低国际投资者需求,使得绿色债券的离岸发行成本上升。作为香港交易所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特意提到了香港作为连接内地发行人与国际投资者之间的纽带作用。据悉,香港的第一只绿色债券就是新疆金风科技的一家子公司在 2015 年时发行的离岸债券。今年香港的绿色债券总发行量已经上升到约 50 亿美元。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动南向债券通以及交易所交易的外汇衍生产品。南向债券通包括香港的绿色债券可吸引筹集外币的内地发行人和面向内地投资者的海外发行人,同时更齐全的交易所交易的外汇衍生产品能够满足发行人和投资者对冲外汇风险的需求。”巴曙松建议,香港市场也可以考虑配合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需求, 设立一个绿色债券的专属板块,定位为一个专属的双向信息平台和一个跨境合作的平台,显示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债券的环境信息披露和价格数据,促成与跨境结算和托管服务供货商的联系和合作。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2018年9月27日(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鞠諃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