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曙松:探索编制绿色债券指数,加大对绿色债券信息披露

编者按

2017年发行量达到2486亿,中国已经跻身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并且仍在高速扩容。在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可持续金融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19可持续金融会议上,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将国际对绿色债券的公认标准与国内标准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应探索编制绿色债券指数,加大对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等观点。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2017年发行量达到2486亿,中国已经跻身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并且仍在高速扩容。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在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可持续金融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19可持续金融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存量绿色债券中,大概有20-40%被视为不太符合国际对绿色债券的公认标准定义。



巴曙松教授介绍称,国际标准通常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包括四大核心要素: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选和评估、遴选流程、募集资金的管理和披露报告,而且要求要有一个外部独立的第二意见和第三方的审查。


国内标准与之对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如下几点:

一、绿色资金用途的分类:国内允许清洁煤相关的用途,国际不允许;

二、发行用做偿还债务和一般企业用途的上限:国内标准是所筹资金可用来偿还(按国家发改委指引)上限是筹集资金的50%;而国际标准不同;

三、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国内不要求独立第三方评估审查,而这降低了国际投资者参与我国在岸投资的门槛,使离岸的发行成本上升。目前国内总体上鼓励独立第三方认证,但不是强制的要求。巴曙松引用中债数据指出,2016~2017年发行的146支绿债里,有102支出具了第三方评估意见,占比达到71%。


“国际和国内绿色债券认定标准之间的差别,发行商和投资者都不一定很清楚”,巴曙松教授说。但他对内地应该如何通过与国际之间的合作来扩大绿色债券投资者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我们可以编制一些绿色债券指数,来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了解参与,绿色债券的信息通通过推出中英双语的信息平台来显示它的价格信息”,巴曙松教授说。


巴曙松教授还指出:从全球交易所来看,加快信息披露有助于满足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需求。目前越来越多交易所开始考虑设立绿色债券专属板块,来显示绿色相关的信息披露,香港市场也应该有条件设立绿色债券相应的专属板块。



对于未来的预判,巴曙松教授认为交易平台间的合作有助于提升绿色债券的交易清算效率,降低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的成本。他呼吁研发更多新产品来改善绿色债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比如说绿色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基金,并适当引入个人投资者的参与。交易所外汇衍生品产品应配合这些指数和ETF的风险管理和对冲货币汇率的需要,有助于凸现绿色债券在长期回报的稳定性和优势。


 延伸阅读 

巴曙松:绿色债券界定仍存差异

巴曙松:科技金融公司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巴曙松:绿色债券中第三方认证是强制性的吗?

邱慈观:可持续金融——由点到面、由零星到整全

陶以平:建设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姚江涛:绿色信托创新实践与探索

徐 林:中国绿色发展孕育诸多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黄宇宸、朱伟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