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大湾区跨境金融融合为产业结构转型带来新机遇
文 /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方堉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兼具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政策优势。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经济实力以及对其城市群的集聚效应都显著增强,是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与湾区强劲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是湾区发达的金融市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梯级式金融城市群,以各城市金融业增加值来划分,大湾区城市群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的香港、深圳、广州。2017年,这三地GDP均超过2万亿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核心枢纽城市。东莞、佛山、澳门作为大湾区金融城市群第二梯队,其金融增加值大约在2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金融系统相对发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城市群中的第三梯队,是金融业增加值不足200亿元的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5市。2017年,该5市的GDP均在5000亿元以下,其中,惠州、江门的城镇化率不到70%,肇庆的城镇化率不足50%。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广东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无疑为湾区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粤港澳三地城市群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了三地在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方向有所不同。
与香港、澳门相比,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珠三角9市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较大,且地区具备较为先进、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创新活力较高。2017年,珠三角9市共计授权专利约2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4万件,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与此同时,珠三角9市近3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也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2017年,深圳以超过50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遥遥领先;第二、三梯队的东莞、惠州、广州、佛山、珠海、中山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从200亿元到1200亿元不等。此外,江门与肇庆由于自身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排名靠后。整体上,珠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各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趋于吻合。
与珠三角相比,香港、澳门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较高,2017年,港澳服务业占比均超过90%。由于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香港、澳门的工业产业链相对薄弱,科技创新应用于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短板。但香港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具备活跃的国际金融交易场所、便捷的国际融资服务以及高效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这使得香港能够有效地连接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与珠三角9市,甚至泛珠三角9省的科技创新产业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发展,珠三角产业结构转型期旺盛的融资需求得以与香港甚至国际高流动性资本的投资需求有效地对接。
截至2018年9月,珠三角地区已有超过100家企业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其中超过1/4的上市公司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范畴。另外,近3年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新经济类型的企业也不断增多。多元化与专业化的融资服务,为珠三角企业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018年4月24日,香港交易所通过修改上市制度,进一步拓宽了上市渠道,特别是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渠道,为内地新经济企业与国际资本对接提供了新窗口,同时分流了内地企业上市融资的压力。此外,港交所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和产品线也为境内投资者探索多样性投资策略提供了基础条件。
通过拓宽上市渠道改革,接下来,港交所有望将国际金融资源吸引到中国有活力的新经济公司中来,同时为粤港澳等国家创新型经济区域中心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未来,或许有更多的内地年轻优质企业选择在香港跨境上市,而以香港为支点的跨境融资体系,也进一步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金融系统的核心金融枢纽。
延伸阅读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投50人交流会举行,巴曙松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含精彩视频)
文章来源:《大河报·大河财立方》2019年2月14日-20日(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鞠諃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