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巴曙松《互联互通与香港新经济融资创新》
主编 /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书籍简介
在过去两年,香港交易所透过出版专书,以专业角度检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路向。人民币要国际化,香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离岸中心,未来人民币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随着互联互通政策在香港推行,香港的金融业进入了另一个大时代,以后还会如何处理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关系?「债券通」是互联互通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容许港中两地互相投资对方的债券市场,中国的债券市场开放对香港可以有什么好处?前三本书相信已解答读者不少问题,但金融世界的复杂多元、千变万化,又岂是三本书可以说完?
序 言
在国际大变局中探索香港的独特战略定位
李小加(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
当前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可以说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而推动这一变局的重要力量,就是东西方的互动。香港作为与世界金融体系融为一体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思考自身的战略定位时,必然需要将其放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变革背景下来考察。
实际上,香港经济金融体系的成长史,也可以说在全球化大浪潮的风云激荡中不断创新探索的历史。过去四十年,香港伴随著中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为中国内地的经济起飞卓有成效地做了三件大事:第一,70年代以后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转口贸易港,为打开国门的中国带来第一桶金;第二,80年代开始,香港为内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海外直接投资(FDI),自己也成为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第三,香港资本市场大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内地输送了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本。从1993年青岛啤酒第一家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以来,香港已然成为内地企业境外集资的最主要国际市场。自那时起,内地企业在港上市首次公开发行的集资总额已超过29,900亿港元,上市后增发集资额达34,200亿港元,总集资额超过64,000亿港元;目前内地企业佔香港市场总市值已超过68%。香港上市融资不仅为内地企业提供了自身发展的重要资金,更在制度建设、管理效率等方面帮助内地企业向国际准则靠拢、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准和透明度,为内地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为全球领先的科技、电讯、能源、银行企业打下扎实基础,进而也成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挥战略性推动作用的领域,也必然是会给香港带来巨大发展新动力的领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也许香港早已不再是中国连接世界的唯一视窗,但仍能创造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如果人民币想真正成为一个在国际市场完全自由流通的交易媒介、一个被国际金融体系广泛接受的价值储藏载体和投资计价工具,就需要有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环境来支持。这个市场不但能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还要具备中外各方均能接受和认可的规则体系与制度安排,这恰恰是香港重要的竞争优势所在。
香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以及它与国际高度接轨的金融市场体系与制度环境。在内地与国际金融规则与运作体系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香港可以最小的制度成本连接中国与世界,担当中国资产和资本与国际资产和资本之间的转换器和连接器,加速推动人民币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
这也正是近十年来香港交易所推动的「互联互通」体系以及推出多项制度改革、不断进行人民币计价的产品创新的主要战略著眼点:让两地市场在充分保留各自监管规则、市场结构和交易习惯的前提下,实现两地市场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互联互通;在不增加资本流出风险的情况下,实现内地市场最大效果的对外开放,让国际的产品、价格或投资流量更快地「请进来」,也让中国自己的产品、价格或投资流量更便利地「走出去」。
在香港交易所过去的三个「三年战略规划」期内,我们不断升级和扩容风险可控的「互联互通」机制 ──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再到「债券通」,推动内地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也逐步把香港从传统的离岸集资中心转型成一个为股票、债券、外汇、商品多产品类别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国际金融中心,连接中国与世界。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我们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加全面和系统地筹画人民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路径和方向。如果说以往香港交易所的战略规划还主要侧重于单个「互联互通」专案或产品的开发,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全面展开而试水,那么,未来规划将会进一步整合这些突破点,把它们连成线、形成面、聚成体,依托「互联互通」框架,从钱(资金)、货(产品)、场(功能)三个方面立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越来越多中国的「钱」和国际的「钱」积聚于香港市场,让越来越丰富的中国「货」、亚太「货」和国际「货」摆在香港的货架上,在香港构建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生态圈,发展风险管理、交易后托管结算和质押品管理服务能力,让中外投资者在香港「互联互通」这个既符合中国金融开放的要求、又符合国际认可规则的交易体系中,自由地实现国际与国内、人民币与外币、资金与资产等多个层次的资源互换,更快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我们也相信,未来全球经济转型的关键载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未来十年内地和香港将会有大量的创新科技企业出现,这些新经济企业的公司组织、管治架构和发展轨迹与传统的企业有很大差异,需要突破传统的上市框架,引入金融资源。香港交易所2018年4月宣佈实施的上市制度改革,为不同股权架构的新经济企业和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资开闢了路径,也将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地位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的支点。
经济崛起中的中国已经有了上海、深圳和广州,放眼未来,她同样还需要一个与众不同、拥有“一国两制”优势的香港。香港的繁荣不应离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更应利用好香港的独特优势;过去如此,今后亦然。
是为序。
目 录
后记
把握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大趋势,促进互联互通和新经济融资创新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在当前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以“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机制,奠定了香港连接东西的独特金融枢纽地位,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随着A股加入MSCI的国际指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等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带来的重大趋势性转变,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市场参与者正不断参与到現時由“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组成的“互联互通”体系当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中国或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连同中国内地国民财富持续累积带来的全球化、多元化配置趋势,“互联互通”正逐步成为跨境资本全球配置的重要新平台。与此同时,在全球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趋势下,香港在新经济融资创新方面不断积极探索,积累了亚洲时区可供参考的探索经验,促进香港市场逐步形成新的、围绕新经济企业的生态圈,为参与“互联互通”的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标的。
为了回应市场对互联互通和新经济融资的广泛关注,我们特意组织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士和研究力量,编撰了这本名为《互联互通与香港新经济融资创新》的图书,围绕近年来促进香港和内地金融业开放创新的最为关键的动能:“互联互通”、“新经济融资”、“全球资产配置”展开深入讨论,系统梳理互联互通的独特设计理念,总结香港交易所新经济融资的改革探索经验,为市场参与者更好地把握“互联互通”和新上市制度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提供系统的专业研究支持。
作为市场上第一本深入阐述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和新经济融资创新的中、英双语著作,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独特性和创新性:
第一,本书邀请具体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以自身的经验对“互联互通”框架进行系统性、具深度的梳理和总结,让市场参与者更加深入理解互联互通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创新制度安排,“互联互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推动内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在不增加资本流出风险的同时,实现了中国内地与世界金融体系的有效对接。近几年来,“互联互通”平稳运行,体系不断延伸,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券通”,亦在主要国际指数覆盖中国内地资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内外市场急需系统了解互联互通的总体框架和运作逻辑,为数万亿元计的国际和中国资本寻求更便利的配置渠道,为金融资源对接新经济企业探索更好的机制安排。本书第一章由“互联互通”机制的设计者与推动者、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先生主笔,系统总结了互联互通的运作机制,分享了他近年来推动香港上市制度改革与新经济行业融资的设计理念和新思路,彰显他作为一位国际著名金融家的宏观视野。同时,第一篇也邀请了海外市场资深专家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先生和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部主管洪灏先生,深入探讨了香港在新经济公司融资创新方面的独特定位,互联互通框架对境内外市場的影响、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独特意义等诸多市场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基于扎实的市场数据深度分析,让市场参与者多角度了解“互联互通”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本书系统介绍了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制度和流程、特别是针对2018年4月新经济公司上市的制度改革,为市场全面了解香港交易所新上市制度和实务操作提供了权威的参考资料。
新经济企业崛起已成为引领全球资本市场结构转型的一大趋势。2018年4月香港交易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对新经济企业融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香港IPO(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再次荣登全球榜首。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正在着手安排香港的上市安排,迫切需要对香港交易所新的上市制度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为了给海内外市场提供一份全面、易于查阅的上市参考资料,本书的第二篇全面介绍了香港主板上市的一般性要求、上市审核流程特点、主板上市定价与发行等市场关注的要点,又重点介绍了与香港交易所2018年上市规则改革以及与生物科技行业相关的上市实务操作。另外,本篇有两个章节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同股不同权的法律意义和影响,让市场深入了解同股不同权架构在新经济公司成长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为了让市场更全面地把握香港在新经济融资方面的创新趋势,本篇还专门邀请了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和德勤中国的研究力量,綜合介绍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债、海外并购的具体案例,分享香港多层次融资渠道对新经济企业发展、海外并购带来的支持作用。
第三,本书专门在第三篇多角度说明了“互联互通”作为海内外资金进行国际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功能,为市场参与者深入了解互联互通机制在国际资金配置中的实际操作意义提供不同思路。
互联互通机制创新性地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内地市场,也为内地投资者进行国际资产配置提供了低成本的平台,而新经济融资创新,则为资产跨境配置提供了重要的标的。如何在“互联互通”和“新经济融资”创新框架下为跨境资产配置和相关产品创新找到新思路一直是海外内市场热烈讨论的议题。
本书第三篇邀请了指数公司MSCI的中国研究主管魏震和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丁晨总裁各抒己见,分享了他们对互联互通机制下投资A股市场与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进行资产跨境配置的专业观点,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基于“一带一路”板块和生物科技行业开发的相关指数,便于投资者充分运用好相关的工具与平台。股票互联互通优化中的大宗交易机制与交易所买卖基金互联互通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在第三篇进行了探讨。
本书围绕“互联互通”、“新经济融资创新”、“全球资产配置”三个主题并行展开,互相呼应,以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的研究力量为主要组织者和起草者,同时邀请香港交易所的相关业务部门和海内外不同业务领域富有经验的知名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和资深专家共同参与写作,得以形成这样一本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系统梳理互联互通、新经济融资创新、全球资产配置的专业著作。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先生的鼎力支持,他本人专门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和第一章,分享了他对其一直不遗余力推动的“互联互通”体系和新经济融资的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同时,香港交易所的合规团队、法务团队、企业传讯团队、翻译团队、相关业务部门也提供了大量帮助,正是他们的通力合作和建议,本书才得以成功出版。另外,本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高效率的专业配合,将本书及时推向市场,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的香港与祖国内地紧密相联,唇齿相依,香港打造出的“互联互通”为中国连接世界市场提供了独一无二、风险可控的开放平台,既利于香港的繁荣,更利于国家的开放发展。“互联互通”下香港不仅是内地连通世界的门户,还可以与内地金融体系进一步融合,成为内地引入新的资金流量和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为再次助力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揭开新篇章。
由于“互联互通”这一创新发展涉及到市场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继续发展演变之中,书中缺点错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香港地区征订渠道
(填写表格后以“条款及细则”中所列方式交回商务印书馆市场营销部即可订购)
内地征订渠道
售卖点
(一)内地
又日新图书专营店:https://yrxts.world.tmall.com/
本来书店:深圳福田深业上城小镇T3030号
中华商务图书专营店 :https://zhswts.world.tmall.com
联合图书音像专营店:https://lianhetsyx.tmall.com
广州联合书店:https://mall.jd.com/index-133203.html
(二)香港
全线商务门市
超阅网(superbookcity.com)
各大书店
(三)台湾
博客来
三民网路书店
各大书店
延伸阅读
2019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榜单揭晓,巴曙松教授《互联互通与香港新经济融资创新》入选“年度榜单书籍
新书丨巴曙松等著《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自由贸易组合港模式》
新书丨巴曙松教授《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市场大动荡中的资管行业》出版(含购买链接)
新书丨巴曙松教授系统跟踪并深入研究港交所产品与业务创新的系列著作回顾
新书丨巴曙松教授著《新金融,新格局:中国经济改革新思路》出版发行
文章来源:《互联互通与香港新经济融资创新》,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张琦杭、黄宇宸、陈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