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巴曙松:牢牢抓住疫情带给金融科技的机遇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社会战“疫”期间,公众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调整,其中最为突出的趋势之一,就是全社会非接触性社会形态特征得到加强,最大化地减少线下接触,尽量通过线上交流来完成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须事项。金融企业复工后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通过轮岗、非现场办公等方式,将此前需要现场集中完成的前、中、后台业务更多地通过线上来进行和开展。这些前、中、后台业务包括获客、路演、营销、调研、签单、风控、运维等多个业务环节,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各家金融企业线上化办公总体上能满足工作需要,在最大化减少线下接触和交流的同时,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营。

文 /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科技战“疫”优势与不足并存

金融科技本身就关注数字化、线上化、远程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这几大主要特征,以数据为基础,建立多功能全流程端到端的系统,实现多用户多终端异地并发办公,智能化地协助应对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以图形、图像等直观方法呈现在人们面前。


例如,以金融行业中的尽职调查环节为例,金融企业中传统的尽职调查过程需要在一套严格的流程上,强调己方人员在对方现场履行完尽职调查程序,以实现事前风险控制和评估的目的。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尽调人员可以首先通过人脸识别和CA技术登录到相关的APP系统打开视频通话功能,基于GPS、LSB多模定位以及AGPS辅助定位技术画面即时显现人员身份、时间及所在位置等详细地址。再通过手机摄像头,让尽调人员可以观察到项目内外部以及周边环境情况,并实时将影像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云平台上,保证尽调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同时,尽调人员在访谈现场相关人员时,也同样可以用到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模块对被访谈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核验,以防冒用身份的现象发生。


此次金融企业战“疫”期间,金融科技的应用也体现和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是部分金融企业准备不足。尽管金融科技在技术层面已经快速发展,并且开发出了许多应用和解决方案,但部分金融企业此前仍然会出于惯性而习惯性地依据已有的规章流程,要求人工化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于突发疫情导致的在线办公需求,一些金融企业对应用金融科技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准备不足,不少员工对金融科技本身及其应用的了解也相对有限。从战“疫”期间的实践中看,目前一些金融企业对于科技的应用还更多地停留在线上会议、VPN连通的阶段,离通过利用金融科技智能化地改造业务流程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是金融科技和各类金融业务的结合还存在着不足。在技术层面上看,金融科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如何将已有技术与各类金融业务相结合,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实际业务需要的产品,还需要更多积累和探索。眼下,各类能直接应用于金融行业中的产品还相对有限,在金融行业战“疫”期间,也难以形成金融科技和金融行业在此次疫情期间更快速融合的局面。


金融科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从政策层面到市场层面对于许多产业形成了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的要求和预期。对金融行业而言,此次疫情让监管层到各个金融机构都充分意识到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利用金融科技对现有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的共识。具体来说,此次疫情对我国金融科技领域最大的影响,应当是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社会涌现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换,形成了来自于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进而反过来推动金融科技在技术层面的进步,以及金融科技同实际业务更为紧密的结合。


对于各类金融科技企业而言,需求的快速增长必定会推动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金融科技行业中部分企业如果能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就有条件在这个浪潮推动下成长为优秀的公司,就如同非典时期促成了一些优秀的电商企业成长一样。


对于传统的金融企业而言,与金融科技更为紧密的结合同样意味着具有广阔空间。在传统金融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成形、特别是强者恒强的趋势与背景下,同金融科技的结合既可以是一些行业内大企业巩固自身行业地位的护城河,也可以是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实现特色发展的机遇和法宝。


对金融行业从业者而言,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和金融行业更为紧密的结合,未来金融行业对于执行层面的人工工作需求会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对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从业者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金融科技必须从严监管、规范发展


首先,要考虑厘清金融科技边界。引导行业聚焦科技进步与金融行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监管的一致性原则,避免打着科技旗号规避监管现象的发生。目前,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体现在科技企业跨界做金融,而非金融企业主动利用科技来给行业赋能。此前的金融科技行业乱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少数科技企业在不具备金融企业经营资质和风险识别、管理能力的背景下,涉足金融行业中较高风险的领域,最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事后分析,此前很多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实与“金融科技赋能金融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引发的乱象,却反过来影响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因此,监管层厘清金融科技边界,坚持监管的一致性原则,是对真正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支持和保护。


其次,重视数据使用的安全和规范。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是本轮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石之一,但是大数据的搜集、分析以及应用过程,也涉及到许多诸如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问题。眼下,我国立法机关也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应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需要针对金融机构如何搜集、使用和保存客户及各类数据确定相应的规范,以避免因数据泄漏而引发各类问题。


  延伸阅读  
巴曙松: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支付行业进入新阶段丨《北大金融评论》
巴曙松主持,林华主讲:金融科技视角看区块链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48期
巴曙松主持,李祥林主讲:金融科技和金融科技战略问题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46期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巴曙松等:抗击疫情中的企业复工进展:挑战与建议

巴曙松:平衡抗击疫情与恢复经济,促进培育新增长点
巴曙松:积极采取应对举措,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巴曙松:疫情无情冲击,武汉倍加坚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年3月13日(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张琦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