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曙松:拥抱金融智能化时代丨《北大金融评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Author 巴曙松

编者按
金融智能化时代的中国,从银行、资管到保险、供应链金融,呈现各个金融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以及智能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金融监管科技、金融体系智能化治理等多个维度的实践探索和前沿评析,全方位探讨了智能金融的时代特征、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本文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北大金融评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巴曙松教授为《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2期撰写的卷首语。本期杂志聚焦金融智能化时代的中国思考,敬请阅读。本文后附《北大金融评论》购刊二维码。


文 /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北大金融评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总编辑

来自信通院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34.8%。以AI 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新经济浪潮,已经在进一步推动着数字化经济的智能化转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的“无接触金融”也预示着以数字化、线上化、远程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智能化时代的加速到来。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最为突出的趋势之一是全社会最大化减少线下接触,尽量通过线上交流、交易来完成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事项。对金融行业而言,此次疫情让监管层到各个金融机构都进一步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利用金融科技对现有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的共识。


首先,支付业务的电子银行(含自助机具)业务替代率已经超过90%,移动、线上支付迅速替代柜面业务。支付行业竞争与合作将以新技术驱动、以数据分析透视为主要手段,步入智能化的综合效能深化利用阶段。


在风控合规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有所助益。2019 年,IBM 和汤森路透共同发布了针对企业风控合规的AI 监管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将风险和合规流程数字化的方法。当前,金融机构利用AI技术整合风险数据实施监管警报已经越来越普遍。

投资决策及其辅助工作的智能化方兴未艾。2019 年,中国市场已有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AI 投资基金,通过尝试建立多个相互独立、具备学习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主动管理投资。更为优异的、能超出人类通常智能水平和业绩表现的AI,是业界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资产管理领域,一旦区块链技术成熟,并且与物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则可将固定资产管理升级为“智能化的数字资产”,有望实现托管合同签订线上化、依照投资监督指标运行、对托管资产进行控制及跟踪智能合约化等。

在金融智能化时代,智能监管也将不断获得突破。例如,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使得监管者能够跟踪过去的数据,把自己的规定写入智能合约。同时,在这种规则明确的监管框架内,全产业链可以查看数据账本上全部数据。

因此,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金融智能化时代的中国探索,从银行、资管到保险、供应链金融,呈现各个金融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以及智能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金融监管科技、金融体系智能化治理等多个维度的实践探索和前沿评析,全方位探讨智能金融的时代特征、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并期待与各位有识之士共同碰撞、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合最终仍然是追求金融服务的平等、高效、专业,以及个性化、定制化。尼葛洛庞帝认为,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深以为然。


一言蔽之,“以人为本”才是拥抱变化的根本。

本文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2期(总第3期)

阅读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阅

识别二维码可在京东购买


《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2期(总第3期)



  延伸阅读  

《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2期(总第3期)

《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1期(总第2期)

《北大金融评论》创刊号合集

用全球视野探讨中国金融问题,《北大金融评论》隆重创刊

《北大金融评论》期待您的来稿
《北大金融评论》诚聘编辑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杂志2020年第2期(总第3期)
本篇编辑:丁宇、张琦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