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美幼童――制度与人

小戎在望 拾我折戟 2020-08-29
来自专辑
容闳和幼童



 

(幼童棒球队员合影)

新英格兰由六个州组成:马萨诸塞、缅因、康涅狄格、佛蒙特、新罕布什、罗德岛。面积相当于中国普通一省,人口大约一座"三线城市"规模。1620年,36名清教徒和66名破产者、流浪汉携带《五月花号公约》来到这里,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走投无路的人们,将为全人类开创一个伟大前程。这里人类精神的喜马拉雅,耶鲁、哈佛、麻省理工象三粒明珠闪耀在这世界之巅的雪线上。

1872年,一群来自中国的幼童乘船横渡大平洋在旧金山登陆,加州政府给予他们史上最高规格的接待,当晚包下市内最高的"皇宫大饭店"让他们入住顶层,得以鸟瞰全市夜景。幼童们在旧金山恋恋不舍地游玩三天后,乘火车沿着刚刚落成的铁路干线横穿北美大陆,前往他们求学的目的地――新英格兰。挽弓佩箭的印第安武士头插鹰羽、脸涂迷彩,雄壮的野牛群与火车一同奔驰在旷野上,一切都令幼童们兴奋不已。

容闳已在一个月前先行抵达,在当地教会和教育界帮助下,居民们热忱地向幼童们敞开家门。愿意接纳幼童的家庭排成长队,来自古老中国的留学生将成为自己家庭的一员,当地居民视为荣耀。容闳从中挑选出一些信仰虔诚、有同龄少年的家庭,安排幼童们入住。当幼童们到达时,人们涌上大街小巷欢迎他们,并相信数千年与世隔绝的古老文明,将敞开胸怀向年轻共和国伸出双手,地球两面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度,将从此开启一段持久而远大的共同前程,就连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收起与生俱来的"挑刺"本能,各种报导中一片赞誉之词。

(上色国画:留美幼童)

幼童们被分散到康涅狄格及马萨诸塞州各处,一部份直接入读当地预备学校,一部份需要留在寄宿家庭练习口语。每个家庭接纳二至四人,男女主人既是幼童们的在美监护人,又是私人教师。当考取更高一级的学校后,又搬入学校所在地的家庭,直到进入大学。随着时间推移,幼童们逐渐散布进新英格兰各州。

此处节选一段护送第三批幼童赴美的祁兆熙日记,尽管这位号称"通洋务"的祁兆熙,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吃的什么饭、热水龙头洗澡、女魔术师表演之类的事上,仍不经意间留下了关于幼童生活的只言片语。

"外国先生接踵到寓,来受诸生,先生男女皆有,容(闳)君叮嘱毕,传所派二生谒见,遂从往,衣箱从⋯⋯(朱锡绶与曹茂祥)彼师亦女子也,见二生喜,其亲爱之情,旁观者亦鉴貌得知⋯⋯方到之日,女师为理衣箱,派书几,有大抽屉,二人同一大榻,被褥全备……余见其师将二人所用洋布手巾缝边……日用起居,随时随地教一句、写一句……"

幼童们在美国的生活平静而愉悦,不久,学监同意他们改穿西服,以免被误认为女孩子。"对新生活适应得很快,迅速接受了美国的观念和理想……幼童们进入学校后,打棒球,玩足球,有时不惜用拳头与挑战者较量,很快,这些呼吸自由独立空气的幼童完全美国化了。"(第二批留美幼童温秉忠,后任暨南学堂总理)

们每三个月需要抽出两个星期来,十二人一批集中到位于康州首府哈特福德的"哈富公馆"学习中学。可想而知,当传统的教书先生面对一群美国化的顽童时,对教、学双方来说是何种折磨。

祁兆熙的日记里记载着四名幼童被总办陈兰彬以"龌龊而顽,拟撤去",要求祁兆熙回国时顺路将这四人带回国。"后容(闳)君面试之,西话甚熟。并念其有兴而来,当使得一技之长,以尽栽培之恩。"但陈兰彬执意不肯,二人为此冲突起来。

"前二日,见有退生师来送别,赠银一圆,为之泪下。赠银泪下,师弟之情亦厚矣。"

祁兆熙还想趁着这趟公差游玩他国,不愿带上四个累赘。一来花费巨大,到时候他不好作账;二来路上被外国人问起尴尬,"惭为西友见"。于是他联合着容闳等人找陈兰彬"重议",终于,"四生不退回矣。"

(幼童与寄宿家庭合影)

虽然一切事务几乎全靠容闳与曾兰生二人奔走,但在关键的事务上,身为"帮办"的容闳并没有发言权,"总办"陈兰彬拥有人事权,财务则由二人共管。尤其关键的是,他没有和李鸿章及国内大员们直接通信的渠道,向国内汇报留学事务进展状况的权力,完全掌握在陈兰彬手中。就象上次为江南制造局采购机器一样,清廷从未将这位受纯粹西式教育长大的人视为"自己人",而仅仅想利用他在美国的人脉。他只是一个"跑腿的"帮差。

李鸿章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包括三大事业:轮船招商局、开滦矿务局、幼童出洋肆业局。这三项事业都由容闳起草,经丁日昌引荐发起。它们从一刚开始就受到了猛烈抨击,其中尤以幼童留洋事业首当其冲,守旧势力对西式教育的敌意,远胜过技术。前两项事业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妥协,保证国家对技术的控制,以免其落入民间之手。但留学生事业却几乎无法折衷,除了坚持不懈别无选择。

在国内官场上,容闳被讥为一无是处"之人,他连个童生都不是。他希望做一些事来增加自己的发言权,于向李鸿章推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款军火:加特林机枪和鱼雷,并成功地为淮军争取到了一些订单。这些"业绩"一定程度地增加了他在李鸿章那里的发言份量,李鸿章给他请功"授三品顶戴,充江苏道员"。但还远远不够,按天朝官场的成习,道台的级别仍不能主动给中堂写信,只能给国内的顶头上司"沪局"刘总办(上海海关道员)汇报,然后被动地等着国内的信件来找他询问。

(梁如浩与唐绍仪)

如果容闳明白:自己主动写信与国内官场中人们拉拉私人关系的话,他的处境将得到极大改观。当然会者自会,不会者教也白教。

不过容闳从未怀疑过幼童留洋事业的前途,至少在头几年如此。虽然随着幼童们逐渐美国化,他和陈兰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大,但他认为无论陈兰彬对美国的一切成就如何扺触和冷漠,身为总办,他唯有将留学事务办好,才是晋升的出路所在。他雄心勃勃要将留学生事务办成一项永久性的事业,申请五万两白银在哈特福德建起一栋永久的留学生事务总部。自己也在不惑之年娶了一位传教士的妹妹为妻,终于有了家室。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一些幼童开始考入大学,或耶鲁、或哈佛、或麻省理工,收获果实的季节似乎临近了。

儒之落幕――曾国藩之死

向新大陆进发

君心良苦几人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