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否会错过下一个风口:平台化的刑事法律服务生态圈

庭立方 2022-07-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律新社 Author 律新社编辑部


一个人每天生产20枚扣针,

10个人每天共生产多少?

答案是48000枚。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洞见了分工协作与效率的秘密。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一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一人一天连20枚都生产不出来。


20英镑背面人像,西方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


为西方文明奠基的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每个人只干一种活,而大家又在为一件事共同努力,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看到了人类的伟大。


三百年前,人类已经有了专业化分工的意识,已经是10个人生产一枚扣针,而在300年后,刑事律师往往还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身兼数职,全程处理一个案件,他们既是“法律专家”又是“营销员”、还身兼“回访员”、“服务员”和“心理辅导员”……



现状

律师行业的变与不变



说到变化,整个律师行业最大的变化在于业务领域的专业化。


经过40年的发展,律师行业业务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以最为传统的刑事律师为例,就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在综合所里建立刑事团队,另一种是建立专业化的刑辩所。然而这两种类型仅仅是在业务领域实现了专业化,却很难在团队和律所的发展中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


从本质上说,这种专业化只是一种刑事与非刑事的区分,是一种不彻底的专业化。


然而,对于律师个体而言,40年过去了,律师与律所的关系没变,律师的作业方式没变,开拓案源的方式和学习方式等依旧没变。


01  律师与律所的关系没变


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


众所周知,律师与律所是一种挂靠式的依附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弱关系,而非强关系,所以律所很难管理好每个律师。


02  律师作业方式没变


中国律师制度已经恢复40年了,然而40年来,律师的作业方式主要还是一种“全科医生式”的单打独斗,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团队协作。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案子一个律师。这种一人身兼多重角色的作业方式,导致了无论是团队还是律所,在发展中都困难重重。


03  律师业务开拓方式没变


对于律师而言,案源主要来源于熟人介绍,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朋友圈变现。想要获得更多的案源,就要思考如何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和人际关系网,这是一种很传统的业务开拓方式。


04  律师学习方式没变


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律师这个群体都勤于学习,且对学习有一种源自内心的自我驱动力。但很多时候,针对律师群体的讲座与培训,更多的只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输出,不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乏培养律师的多维度思考能力。


改变即将发生。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律师从业人数为20.4万名,2015年达到30万名,而截至2018年底达42.3万名。从20万增至30万用了5年时间,从30万到42.3万却三年不到。


根据司法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目标,2022年全国的律师总数预计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的律师数达4.2名。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庭审实质化的持续推进,多地试行刑事律师辩护全覆盖,这种由上而下的变化,也迫使行业不得不做出改变。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看似传统的律师行业还能继续传统下去吗?



痛点

刑事律师行业发展身处困境



在5月18日、19日广西南宁的庭立方刑事律所主任私享会上,百余位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刑事律所主任坐而论道,直切刑事律师发展的痛点。



是选择在综合大所中做专业刑事团队,还是成立小而美的专业刑事所?


01  专业所的痛点


  • 规模难以扩大,无论是对内运营还是对外拓展,都根本无法实现市场化,基础投入大、利用率低、成本高;

  • 收费标准低,盈利能力低,难以进入刑事高端业务领域;

  • 在品牌化、互联网化、规模化进程中,品牌投入成本高、产出小、见效低;

  • 人才招聘难,引不进、留不住优秀人才;

  • 很难获得、维系高质量的客户,面临优质案源和优质业务迅速流失的风险。


品牌与客户认同感,成了专业所能否获取案源的关键因素。于是,为了打造品牌增加客户认同感、客户粘度,各家律所本身的成本居高不下,效率却越来越低。各家所成本负担大,资源获取能力差,难以为继。


02  专业团队的痛点


而在大所中做专业团队,律所很难切实为每个团队赋能,团队又很难调集律所资源为我所用,团队之间的资源壁垒森森,利益分配也万分纠葛,专业化建设十分困难。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刑事专业化道路?如何拓展案源?如何破解人才流失问题?如何实现跨团队、跨所、跨区域合作和分配?


事实上,这样的痛点也存在于全国上万家中小所。司法部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律师数据,全国3万多家律师事务所,律师30人以下律所9300家,个人所9140家,可谓大半壁江山都是中小所。



破局

一种全新的平台化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首先是一种思维模式。有没有一种新的模式能破解上述两种模式的顽疾?


庭立方创始人、核心导师

成安博士


庭立方创始人、核心导师成安博士入行20年,曾在两个大所中带领刑事团队,后建立了刑辩专业所。亲历了这两种模式后,他开始带领庭立方联合全国各地的刑事律师一起探索第三条道路。


“小前台、大后台”分工协作模式:“小前台”可以心无旁骛做业务;“大后台”全心全意做服务,赋能律所创造价值,提供品牌、文化、人才、工具、数据、案源、培训、管理等资源的强大支持和服务。


能否落地执行是检验商业模式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5月18日开业的庭立方·广西望之辩律师事务所,就是成安博士倡导的刑事律所及团队管理的“小前台、大后台”新模式的大胆探索与实践。



庭立方·广西望之辩律所主任龚振中博士这几天有当“新郎”的感觉。龚主任做了20 多年的刑事律师,在广西业界很有口碑和影响力,曾在一家大所刑事部担任负责人,常被庭立方学员亲切地喊为“老龚(公)”。


人生第一次做了一家律所,还是广西目前唯一一家专门做刑事的律所,而且是庭立方刑事培训机构孵化出来的第一家样板所,时尚大气的欧式装修风格,让所有来宾眼前一亮。


文化输出也是平台的一部分。刑辩文化就是一种极致的人文主义关怀。在庭立方·广西望之辩律所内,就成立了刑辩文化馆。


“善恶共生,这就是人的两面性,刑事律师应当站在人性的一边,去关照那些在灵魂深处的矛盾和困顿,我们不能解决人的灵魂升腾与堕落,但是我们可以伸出援手,为他做最好的也有可能是最后的辩护,这就是我们作为人对同类善意的表达。”



刑辩文化馆的这则《序言》展示了刑事律师的职业意义,也开启了认识刑事法律文化的旅程。在望之辩的律所会议室和长廊上,展示了刑辩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这些文化对当事人、对律师都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影响力。 


作为本次刑辩文化馆讲解员,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绍娟律师为100多位刑事主任作了详细介绍。


她说,广西望之辩所和四川卓安所的装修风格都是一致的,未来加盟庭立方的刑事律所也将是统一的装修风格,并由庭立方大后台中的十大平台提供统一的支持。


望之辩所的刑辩文化馆是庭立方全国二号馆,所有行业的文化建设,都由庭立方大后台中的刑辩文化研究平台梳理后,再进行统一的文化输出。以后小前台的每个所都会有一个文化馆,3号、4号……一直延续下去。


这是一种夫妻式的融合体。


庭立方·望之辩所一共只有8名刑事律师,是名副其实的“小前台”,他们敢于在广西成立一家专业刑辩所的底气,来源于庭立方大后台的支持。


据了解,本次开业所有的人员邀请、活动流程、物料准备、文案宣传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都在庭立方全方位的支持下完成,整个活动的准备时间不超过20天。



采访中,律新社通过龚主任了解到,未来望之辩所无论是在管理上、运营上,还是客户服务工作,都参照庭立方模式,由庭立方提供支持。


望之辩所的专业律师也由庭立方培养,在复杂疑难的案件方面还有庭立方的指导甚至直接参与,庭立方将支持望之辩所在广西打开知名度,对接全国在广西的案源和其他机会。


这种前所后平台的“新婚模式”,在全国刑事律师心中激起了涟漪。


望之辩所成为庭立方孵化和支持的第一家外地所,将开启联盟所的开设模式。律新社注意到,这次开业吸引了全国各地刑事律师赶来庆贺并观摩,其中也有几家即将开业的庭立方联盟所。


庭立方“小前台、大后台”的模式因何而起?又有哪些特色?它会为中小所突围提供可借鉴样板吗?律新社带你一起探究。



启示

梅奥模式的战略指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怕是相隔150年之久,律师行业和医生行业一直以来都有太多的共同点,而刑事律师的特性更是像极了医生这一职业。


在一次偶然看到梅奥诊所的介绍后,成安博士大为震惊并热泪盈眶,他发现,两者的模式竟然高度契合!成安博士说:“我多么想倾其所有换来穿越150年的机会,只为和梅奥兄弟交谈一个下午,他们就是我的知己,我的所有思考都在梅奥模式中得到印证。”



梅奥诊所是1863年在美国创立的民营医院。它以不断创新的医学教育和世界领先的医学研究为基础,建立起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体系。它始终致力于团队中每位成员职业素养的共同提升,并通过专业分工产生效率、创造财富。


梅奥诊所重视品牌管理,并通过“梅奥故事”“梅奥遗产纪念日”“梅奥手术馆”和“梅奥图书馆”等,形成了独有的梅奥文化体系。同时,梅奥诊所追求服务创新组织化,认真研究患者的显性需求、隐性需求与潜伏需求,把梅奥“疾病治疗”调整为“健康保障”,实施“健康执行计划”,配备一对一健康管家。


梅奥诊所之所以让成安博士惊艳,在于它抓住了核心——人,解决了合伙人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如何处理客户关系、如何处理好员工关系以及这么多人如何协作等问题,构建了复合价值创造平台。


01  开放互动的市场拓展


梅奥诊所拥有两家直属分诊所:奥斯汀医疗中心和梅奥健康系统,16家加盟医院;扎根社区,拥有72家社区医院,2家合同管理医院,6家养老院;与遍布全世界的医院合作,培训上述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


梅奥诊所有三个大型医疗中心,在这些中心周边布满了星罗棋布的诊所,这些诊所和三家大型医疗中心构成了梅奥医疗体系的主要部分。诊所主要负担初级医疗服务,大部分问题在诊所都能解决。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则就近转介到梅奥的这三家医疗中心。


所以梅奥的外科医生在门诊看的病人全都是需要手术的病人,病人来门诊的目的就是了解手术方案、风险及预约手术时间。做完手术后,这些病人返回当地诊所进行后续的治疗或随访,实际上是自己体系内的双向转诊。他们的外科医生是不参与术后常规随访的。


梅奥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各个国家的医院展开合作,开放边界,互动生长,资源共通,价值共创。梅奥自己体系以外的医生转介病人到梅奥就诊的,梅奥会给转介医生一定的“回报”。梅奥本身有超高的名气,又有遍布全国的诊所,还把触角伸到了海外,所以它的病人源源不断,光罗彻斯特一个院区每天新收病人就有一两千人。



02  专业化分工和团队行医


梅奥做到了以人为本,其品牌核心价值观是“病人的需要第一”。围绕这个核心价值观, 梅奥诊所在一份病人的“综合病历”基础上进行高度分工,所有人都围绕综合病历完成协同,这些人再依据工种进行仔细拆分,培养每个岗位的专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梅奥诊所的每一个科室有两个领导,一位是医生主管,另一位是运营主管。科室医生主任的职责是负责科室业务的远景规划和战略方向及每位专家的事业发展、研究、实践及业绩审查。


运营主管的职责是负责相关事务的日常运营管理、协调及监督和管理。科室是医院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最基础单元。在这里,形成了“医生—运营”的合作模式,是由两个上司领导,而不是一个上司全权负责。


03  理论、教学、实践三位一体


梅奥诊所诞生于罗切斯特这个小镇,相当于中国的十八线城市,镇上总共有十多万人,其中有一半是梅奥诊所的员工,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美医院排名第一,成为“世界医疗的终结地”,完全是因为实现了教育、科研及临床服务(实践)三者的结合。


正是通过教育、科研及临床服务(实践)三者的结合,使得梅奥诊所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医疗中心。而梅奥三个盾牌的标志就代表了其核心价值,也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即通过医、教、研的发展,为每个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梅奥旗下的梅奥医学院、梅奥健康学院、梅奥继续教育学院、梅奥研究生院等2016年提供了580多门课程和9900小时的继续教育,60035名专职医生参加了培训。同时,梅奥还提供了对专业医生的认证。



新生

庭立方小前台、大后台模式的探索



梅奥诊所的平台化战略给了成安博士以启迪,能不能打造 “律师界”的梅奥诊所?


一个人是突破自己,一群人的努力就是在重塑行业或社会。选择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围绕“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 庭立方从为平台律师和律所提供培训服务出发,并以此继续延伸——将提供从营销到服务到品牌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从案件拓展有效化到案件办理精品化再到品牌建设个性化。


该平台还提供人才培训、产品研发到管理提升再到运营强化,品牌输出、案件拓展、案件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将协同全国各地律师事务所建立刑事辩护领域生态圈。


如何让庭立方成为小前台有力的靠山?让刑事律师专注“做好一名刑辩匠人,打磨好每一个案子”。成安博士规划清晰,庭立方将把刑事辩护文化馆打造成核心招牌,同时成立十大中心,包含疑难案件研究中心、市场拓展中心、品牌宣传中心和资源整合共享中心等。


此外,庭立方将在现有技能学院、合规风控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刑事理论研究中心和管理学院,形成理论研究、培训、实践人才一体化。



01  刑事法律服务的产品核心在“体验”


庭立方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是为客户提供极致刑事法律服务,为刑事律所(团队、律师)提供链接和赋能的平台。以人为本,以客户的需求至上,构建健康的刑事法律服务生态圈就是庭立方的发展愿景。而庭立方的使命则是让刑事法律服务更专业,让刑事法律服务更有温度。


庭立方是在深度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小前台和大后台相结合的模式。庭立方与客户、律师端形成了三边互动,既注重平台价值,又尊重前台价值,在分工协作中实现全心全意以客户至上的效果最大化。


02  打造岗位专家,构建价值共创体系和分工协作体系


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卓安所”)是成安博士带领其他9名合伙人联合创办的四川首家刑辩专业所,卓安所的律师一直以拥有高比例的高校教授、博士、公检法优秀人才而著称。


庭立方培训本身脱胎于卓安所,先期的培训导师基本来源于卓安所的专家顾问和执业律师。而当庭立方迅速壮大后,又对卓安所进行反哺,卓安所仅保留了30多名律师,无论卓安所的前台还是业务拓展、新媒体建设、活动组织等一切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都来源于庭立方。


甚至细致到律师案件谈判中、法律分析以外的服务和后期人性化部分的案件管理,都由庭立方大后台进行处理,卓安所的律师只用专注于三件跟专业水平提升紧密关联的事情 :“办案”、“写作”、“演讲”


庭立方在管理运营层面支持卓安所,而卓安所的专业人才又反过来支持庭立方事业,比如庭立方培训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导师,为庭立方疑难案件研究平台提供论证专家,为庭立方知识成果研究及转化平台提供刑事领域的知识管理成果等。


03  构建“理论、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战略


庭立方对于中国的刑事法律人来说并不陌生。自2016年创立以来,其开展的刑事技能培训方法独特、适用性强,因“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被全国很多刑事律师赞誉并推介,有“爆品”之称:3年来线上8万多人次,线下5万多人次,深度培训6000多位律师。


正因为庭立方与卓安所二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发展路径加上有了深度的分工协作,庭立方才有了对未来路径的探索,那就是“理论”“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型,即在一个企业内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经营,三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一方面,以最好的实践性培训为全国各地输送符合庭立方律师精神的、极度专业的刑事律师;另一方面,通过案源平台整合案件资源,匹配到全国各地,在庭立方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专家的指导下,由培养出来的刑事律师进行案件实践操作,同时,全国各地的实践最后又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形成庭立方的学术理论。


04  大后台和小前台星罗密布的网络体系


庭立方在已有的全国数万名培训律师的基础之上,紧紧围绕“理论”“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集中专业所和专业团队的优势,打通专业所和专业团队在发展中的困境进行发展。


陆续在全国各个城市以不同的程度赋能给各个刑事专业所和刑事专业团队,这些成员就是庭立方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的小前台,让客户找专业刑事律师更轻松更便捷,庭立方也以此来建立统一的网络效应,并为这些律所导入一体化的法律文化、职业文化和业务规则。


小前台在前面作战,为全国各地客户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务;大后台在后面赋能,为小前台更精准的提供法律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撑。



 第一  为小前台提供技能培训。


通过刑事学院为各个成员单位培养极度专业的刑事律师,并建立培养人才的准入制度以及淘汰制度,降低各个小前台招募和培养人才的成本。


 第二  为小前台匹配全国案件。


通过自媒体及网络建设、刑事风控学院对直接客户的培训,带动庭立方成员单位在客户中的影响力,并通过行业内整合的案件资源,由庭立方为客户匹配律师,分解到全国各地,由庭立方培训的专业刑事律师,按照庭立方的质量标准和协作标准,及时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让庭立方标准刑事法律服务抵达每一个城市。


 第三  由强大的后台进行资源处理和资源共享,盘活资源,降低成本。


品牌共享:由庭立方统一投入、统一推出、统一建设,由庭立方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庭立方品牌建设,共同享受品牌效益。


人才共享:各个地方的成员所有需要论证或技术支持的疑难案件,将由庭立方在全国范围内调集资源进行配合,共享专家、共享律师、共享服务。


成果共享:庭立方一方面集中资源和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和运营知识的管理和研究,另一方面汇集全国各地成员的研究成果在平台上进行共享,降低各个成员团队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输出的质量。


工具共享:庭立方的大后台由统一的工具对共同案件进行管理,在一份“综合病历”的基础上,由全国各地需要的参与者一起,参与到一个案件中来进行分工协作,并共享到整个庭立方体系的数据和系统。


机会共享:庭立方体系不断的对外辐射,将再次整合所有成员与外界的系统关系,全国各大综合型律师事务所、其他业务类型的专业所、其他机构和团队的资源,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提供给所有成员所。


运营共享:借鉴梅奥的双领导管理模式,由统一的庭立方后台为各个成员单位完成运营型事务,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让小前台的律师专注于业务本身,为客户提供更极致的体验。


庭立方同时为律所赋能并创造价值,负责品牌、人才、工具、数据、案源和培训、管理等资源的输出和输入,在统一的生态圈内,律所间的互动不断加强,最终形成梦幻组合。


05  生生不息的品牌和文化建设


庭立方立志成为中国刑事法律服务领导品牌,打造“刑事法律人的故乡”,这是平台的核心价值,也是客户选择的关键因素以及律师选择平台的首要理由。庭立方将“长期主义”作为重要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重视积累产生的质变飞跃,把事情放在更长维度作决策,辩证地看待当下的得失和未来的收益。


庭立方打造了全国首家刑辩文化馆——“卓安刑辩文化馆”,使之成为庭立方的核心招牌。庭立方以“自信、正直、专业、仁爱、尊重客户、因人制宜、坚持不懈、全力以赴”为律师精神,建立了团队合作、集体共创的平台文化和客户利益至上、客户极致体验的客户文化。


经过庭立方精心的谋局部篇和实践尝试,庭立方“大而强”、小前台“小而美”的蓝图徐徐展开,成安博士形象地称,大后台和小前台联姻,是 “7+3+5”模式的最佳组合——大后台“七强”:人员专注能力强,赋能能力强,链接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技术和工具强,迭代、进化能力强以及协作(运营)能力强。


在大前台的多样化赋能下,小前台“三少”:事情少、人员少、硬件投入少;实现“五美”:律师“美”、独立“美”、办案质量“美”、办公条件“美”、效率“美”。


小所无法比拟的资源,大所无法分配的资源,在庭立方第三种模式中将有可能被强有力的后台进行集结和整合。在庭立方平台上,刑事律师行业担心的案源问题、人才培养和利益分配问题或将迎刃而解,真正实现让刑事法律服务更专业,让刑事法律服务更有温度。


庭立方将通过庭立方·望之辩所这样的小前台模式,让符合庭立方价值观、文化、标准的刑事法律服务抵达中国的每一座城市。





创立庭立方有怎样的心路历程?自2016年以来,庭立方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是否实现了盈利?律新社和庭立方创始人、核心导师成安博士进行了一场对话。


律新社:请您谈谈,当初为什么要创立庭立方?


 成安博士 


第一是因为有一群“想折腾”的人。


我是川大刑事诉讼法的博士,由于情感的连接,很多同门聚集在了一起,我们一方面具有实务经验,另一方面有高校的背景,都是大学的教授,还曾有在公检法工作的经历,比如马静华老师、雷建昌老师和兰荣杰老师等。


庭立方创始人、核心导师成安博士


我们这群“理论、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人聚在一起,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有一个平台,让大家发挥所长“折腾一下”,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向外辐射,影响到更多的人,为行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创办庭立方最底层的初心。


第二是因为有市场的需求。


我们在平时办案过程中,跟很多律师有接触,比如一起开庭,我们发现律师们还欠缺很多基础技能的培养,这不怪律师,而是因为在大学法学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律师培养体系中的硬伤,律师们都在想方设法地补齐这块短板。


做庭立方前,我们考察了市面上的很多律师培训,除了国内的,我们还去了国外考察,特别是参加了美国天普大学的“诊所教育”培训模式的学习后,更发现目前律师的技能培训整个市场上,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填鸭式的教育阶段,缺乏互动性,缺乏虚拟训练,缺乏案例式的、实践性的教学训练。


填鸭式课堂上,讲课老师根本没有系统化的技能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得很高兴,大家听得也很热血沸腾,但回去之后,实践中却用不起来,也没有进行系统化和实操性的训练。所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庭立方强调系统化和实操性的律师技能培训是有意义、有空间的。


拒绝填鸭式教学,补齐你的硬伤与短板!

庭立方由马静华教授与詹勇律师领衔,为你拆解在法庭上如何运用证据规则与公诉人对抗。



第三是有愿意成长的团队。


原来在卓安所我们就有一支20多人的运营团队,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运营团队在服务好律所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身造血甚至盈利。


我们就尝试把老师和运营团队组合搭配,看是否能把彼此的功能都放得更大,老师专注于钻研和讲课,而运营团队为他们提供其他的所有服务。


这个模式成功了,所以就有了目前大家看到的“小方”团队。


有人,有需求,有团队,有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的初心,所以我们创立了“庭立方”。


律新社:庭立方是圈钱还是烧钱?现阶段是否有新资本注入?


 成安博士 


庭立方既不圈钱也不烧钱,因为我们不缺钱。我们是一个扎扎实实做事的团队,通过培训课程的收入,我们已经实现了盈利,且每年的营收都在大幅度增长。通过培训,真正帮助律师提升了技能,使其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我们期待通过更多形式为律师和律所赋能,建立起一个刑事法律生态圈。


其实资本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相较于其他的产业不一样,它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更看重找到真正的专业的人,合力做这样一件事情,一个一个的做好,把服务做到位,把产品做到位。


我们“小前台、大后台”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去年峨眉山年会上,我们开放了股权合伙人的投资窗口,不少学员出资,成为庭立方的股权合伙人。


律新社:创业是向死而生,庭立方会不会被第三方颠覆掉?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成安博士 


关于这个颠覆的问题,我想任何一种模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肯定都会被另一种模式所颠覆,这是一种规律。我们实际上要想做的事情就是扎扎实实地把事情做好,做这个行业需要的事情,做好这个时代需要的事情,做这些客户需要的事情。


把这些事情做好后,我们自己也会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去颠覆自己已有的方法或传统的方式,不断地去革自己的命,然后让我们整体保持一种创新力,保持一种生命力,这才是我们的“向死而生”。


至于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个我们现在没想过,因为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要做这件事,不是因为它离成功更近,而是做这件事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去尝试,并尽力去把它做到最好。


万一失败了,就开始第二局,就像下棋一样,我最喜欢的状态不是成功,而是每天都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用去担心失不失败的问题,每天都活得很开心、很美好,每一天都在创造。对个人的生命来说是这样的,对一个公司的生命来说,我觉得也是这样的。


一个人或一个公司,他的存在注定有其价值,他实现了自己的使命,我觉得这就是意义,有时候失败也是另一种成功。


律新社:庭立方专注培训刑事律师,对律师是否有准入门槛? 另外,可以谈谈培训课程是怎么设置的吗?


 成安博士 


庭立方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培训的对象从律所主任,到资深律师,再到执业0-3年的青年律师都有,庭立方不止陪伴他们成长,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培训课程是按各个学院应对的不同实践场景来设置,有免费的公益课,也有收费的专项课,两者比例大致是4比1。


截止2019年5月10日,庭立方已经在28个省,42个城市,开课72场,签约事业合伙人16家,签约城市合伙人64家。


律新社:自2016年成立以来,庭立方为学员上过多少堂培训课?


 成安博士 


庭立方平台课程线上听众超过8万人次,线下听众超过5万人次,付费学员6012人(截止2019年5月10日)。包含我在内的庭立方导师团队,每年为“公检法司律”开设免费讲座超过600场。


律新社:可以谈谈庭立方目前在学院方面是如何设置的吗?


 成安博士  


目前我们建立了刑事技能学院、刑事合规风控学院、管理学院。另外,包括刑事理论研究中心在内的十大中心是庭立方落地平台赋能的职能中心,这个生态系统已经投入运行。


律新社:自2016年成立至今,庭立方是否有提供案源转介服务?


 成安博士 


律师都需要案源,“得案源者得天下”,是行业的底层逻辑之一,庭立方学员也不例外。但现实是一直都缺乏一个成熟的机制和工具来承载案源的收集和有序分发,所以庭立方是从今年才突破技术的难题,来为学员提供案源转介绍服务。目前已经成功落地了价值累计数百万的案源合作case,客户和学员都很满意。


想为刑事律师做点有价值的事,这是成安博士最朴素的想法。他不止一次地向学员们畅谈未来的愿景,令人神往。虽然成安博士清醒的知道,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创业都是向死而生,即使如此,来不及犹豫,他们已经上路出发……



识别二维码,添加小方微信

加入庭立方

与坚持刑辩梦想者同行

庭立方 · 刑事法律人的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