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混高校你必须了解的——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的条件

教发中心 知新教学 2022-06-09




前面我们一起了解到,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职级多。职称高低不仅影响工资收入高低,而且还可能影响集资房分配、行政职务提拔、学术资源平台的占有等各个方面。因此,不断向上评职称,已成为高校一线教师一项为之奋斗的事业。





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有哪些基本条件呢?一般来说,各个省、自治区的职称评审条件是不同的,但是也是有共性特征的。从讲师到教授的评审,基本包括以下几类条件要求。下面,熙教授跟大家逐条梳理、分析。




一、思想政治条件

【要求】该条件要求参评者爱国守法、准守职业道德,近5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如果参评者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出现学术不端、材料造假等,将取消参评资格,甚至终身不得参评。

【分析】多数教师都能满足思想政治条件。极少数人会铤而走险,出现学术成果造假的现象。熙教授就看到过有人因篡改论文期刊信息而被处罚2年不能参评职称评审。





二、学历资历条件

【要求】该项要求规定了参评者的学历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有不同的要求。

【分析】举例说明:硕士学位者评讲师,需要工作两年;博士学位者一般直接定讲师,在讲师岗位工作满2年可参评副教授,而硕士及以下者需要在讲师岗位工作满5年;硕士及以上者,在副教授岗位工作满5年可参评教授。




三、外语和计算机条件目前越来越多的省份,已经淡化或者取消外语和计算机条件,这里就不讨论了。







四、继续教育条件

【要求】任现职以来,完成政府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所在单位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分析】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完成继续教育和公需考试,每个大学老师也是逃不掉的。很早以前,供需考试还要交钱,自从八项规定以后,这项就免费了。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条件

【要求】此项条件要素较多,要求比较繁琐。包括讲授课程门数要求、教学考核要求、指导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要求、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要求等。

【分析】举例说明:某省评教授要求系统讲授2门以上本科生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综合考核成绩为B级(良好)以上;担任过研究生导师,或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学习2年以上并取得较好效果;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六、业绩成果条件

【要求】该条件要求也比较细致,包括科研获奖要求、教学成果奖要求、教改项目要求、指导学生竞赛等要求。

【分析】例如,某省评教授要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哲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之一或其他专业奖项,或者获省部级上述奖项一等奖、二等奖(排名前五)、三等奖(排名前三)等奖项之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者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排名前七)、二等奖(排名前五)、三等奖(排名前三)等奖项之一;主持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大学生专业竞赛获一等奖以上(排名前三),或二等奖2项(次)(排名前二)……。





七、论文、著作条件

【要求】本项条件对教师的论文和著作数量、档次有明确要求。

【分析】以某省评教授要求为例:公开发表(出版)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著作:理工类5篇(部),文科类6篇(部);在国际权威刊物或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本学科领域论文,其中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SCI二区以上发表论文2篇等等。





大家看了以后,是不是觉得高校教师评审职称的条件不算很高呢?

如果真这么觉得,那恭喜您,被假象蒙蔽了。


以上条件和举例说明,只是省里对职称评审的最基本条件,各个高校往往依据该条件制定本校的评审要求。也就是说,省里的评审条件一般都是保底的“红线”,而高校自己的条件,一般都比这个高很多。


这是因为,高校博士扎堆,论上课,大家都差不多,半斤八两。论科研,你有3篇SCI,我有8篇;你数量多,我影响因子高;你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我横向可以经费足……。正所谓水涨船高者也。

另外,有的学校还有些附加规定,如必须做1届班主任、必须出国深造1年以上、必须教学考核有1次优秀、必须到企业挂职1年以上…等等如此,五花八门,总有一种不让人好好评职称的感觉。


所以,你会发现,越好的高校,越难评职称。这类学校很多讲师的条件,在一般高校里都够评个教授了。这就是为什么985高校的教授就是比实力一般的二本高校教授强很多很多的原因。(熙教授说得自己已经无地自容了)


不得不多说两句,高校职称评审是个相对公平的过程。不过,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评职称也逃不出有些潜在的规律。比如,远近亲疏的关系、学科专业的平衡、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名额的缺乏等等……这些或多或少会对职称评审产生影响。


职称评审,评审职称。多少高校教授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汗牛充栋、凿壁偷光,高筑墙、广积粮,以惊人的毅力,一步一步朝着希望的终点迈进着。


职称职称,教师的命根,工资多几成,房子早点分,导师早点上,多招研究生……这就是高校普通教师的打怪通关之路。


本文只针对高校普通教师,对于引进的高级人才,直接给职称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来源:今日头条 熙教授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侵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