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新进教师:您知道备课应该避开哪五个"坑"?

知新教学 2022-06-09

今年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许多高校在校生还未返校。截止到5月1日止,全国高校也仅仅只有100万人开学了,还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也许,有的高校本学期非毕业年级的学生,都不会返校复课了。这样一来,高校新入职的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就要滞后了。但即便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甚至连教师资格都还没有考过,但急需用人的一些高校,肯定会安排新进教师下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登台讲课了。

新手小白迅速上台讲课,第一个要过的就是备课关。近年来,大学新进教师的学历都很高,科研实力不俗;但论备课、讲课,有一部分新教师却心里没底。小编作为一名老教师,想跟年轻教师探讨一下,初任教师,备课时咱们该避开哪些"坑"呢?


                         

一、 只有借鉴没有创新


备课是个脑力劳动,智力活动,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但一些新手,由于不太熟悉教学,缺乏必要的创新,陷入只有借鉴没有创新这个"坑"中。

1、 为什么会"入坑"?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但有的教师由于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对教学的理解有偏差,认为课堂上就应该讲课本知识,于是就照本宣科。再加上近年来,一些出版社为了方便教师备课,还会为教师配套准备一些教辅资料,比如教学课件、案例汇编等。

少数新进教师得到这些教辅资料,就以为只要按照教材和教辅资料(尤其是配套的PPT)之后,就觉得无须再写教案,写讲义,只要熟悉教材,按照配套的PPT讲,就万事大吉。

但事实上,我们在听课评课中发现,有了参考资料后,少数老师备课时就简单马虎,直接把相关的PPT搬到课堂上,照着幻灯片一张一张地讲解,不分轻重,不论主次,直接照搬,只有借鉴,丝毫没有创新。

如果我们初次备课已经跳进了这个"深坑",下次备课怎样跳出来?

2、怎样才能"出坑"?

一是要认真吃透教材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写出教案和讲义,一定要在自己认真消化理解的基础上才使用教辅资料,决不可照搬依赖。

新进教师千万不要以为,进入新时代,所有的备课成果都以电子形式呈现即可,比如,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进度表、PPT,有了这些电子化的成果,就OK了。最好还应有属于自己的那种课堂讲义,否则,电子化的备课资料,并不一定反映您的大脑思维,看不出您对教材是否吃透了;

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依据本校关于该课程的课程教学方案的课时计划,对原来教辅资料做适当的删减,对原来课件中提供的资料,一定要明确它究竟说明了什么,如果有的资料说不清道不明,那就干脆不用。小编曾经有次听了一名新进教师的课,课件中提供了一个表格和相应的数据,可是,课件上就没有标注这个数据来源于哪里,数据采集的时间段都没有,教师也没有介绍。课堂上把这个"三无"资料呈现出来,就是失误,这种数据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教师在备课中,仅仅只有一次备课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二次备课甚至三次备课,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消化教材,对教材的进行转化和再造。




                       

二、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高校很重视集体备课,有很多课程,尤其是通识教育类课程,都是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既可以集思广益,凝结集体的智慧,又可以相互促进,先进带动后进,提升整个课程团队的整体备课水平,是一种很理想的备课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新进教师却未能融入这种团队教学中,而是跳入深坑了,依然单打独斗。

1、 为什么会"入坑"?

集体备课,明明可以利人利己,借才借智,短期内迅速成长,何乐而不为?

集体备课中,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相应部分教学内容的备课工作。为了做好备课,承担任务的教师,都掏出自己多年的家底,分工协作地完成了自己负责部分的备课,交由大家讨论、修订,最后分享给所有任课教师。

新进教师一般不会承担这种备课任务,只要在讨论、修订中参与,最后就可以分享其他老师的备课成果。但少数新进教师,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又不愿意虚心学习,集体讨论时提不出意见,或者害怕自己的意见很low,就不提意见。但别人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准备的教学内容或者表达方式,他又无法实现,于是,他只有另起炉灶,我行我素。但是,这种我行我素呈现出来的教学素材,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就容易偏离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教学方案,最终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 怎样才能"出坑"?

第一, 在集体备课时,要真正投入其中,敢于提出问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在讨论中调整思路,开阔视野,把握学情、社情,努力实现因材施教;

第二, 固定向某位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求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当您感觉自己在某些方妙与某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存在较大差距,拜他为师,跟着这位老师持续听一个学期的课,看他在课堂上是怎样处理同一门课的重难点教学、怎样使用备课的素材,怎样有效组织教学......可以说,跟着同一个课程团队的教师,持续听完他一门课,是最快、最有效的提高备课、上课水平的方法了;


                   


                   

三、 只传知识不管育人


人们称教师为"教书匠",但实际意义上,教书只是教师的使命之一,并不是全部,教师最神圣的使命是育人。但实际教学中,一些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却有些偏差。

1、 为什么会"入坑"?

新教师入这个坑,不是教学水平和技能不够,完全是认识的问题。觉得作为教师,只要教好书,就是好老师。至于育人的任务,他们总觉得,应该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与己无关。

认识上的不足,就导致在实际教学中的不作为。体现在备课环节上,就表现为狭隘的备课:只去理解知识,解读知识,而忽略了对育人目标的设计,简直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舍本逐末了。这样一来,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死的知识,缺少了闪光的灵魂与高贵的精神。

2、 怎样才能"出坑"?

新进教师刚刚开始教学工作,一旦形成习惯,在教学工作中,只备知识,不考虑育人,是本末倒置,是残缺的教学。怎样才能努力跳出这个坑呢?

第一, 加强师德学习,明确育人责任。新进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十项行为准则》等规范性文件,熟悉掌握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切记不要触碰"红七条",争做"四有好老师";

第二, 践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人格。教师要想在育人方面取得真正的实效,就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所以,新进教师一定要从严要求自己,从言谈举止、起卧坐行、礼貌礼仪、教风教态等多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

第三, 研究教材及学情,提炼育人素材。每门课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透过教材,挖掘隐含在知识体系中的德育目标,桥面地把他们提炼出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在阐述相关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的教育与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只有"独演"不见"群演"


"独演"也好,"群演"也罢,好像都是在课堂上才呈现出来的。但是,备课时,教师如果在教案中缺少了这部分设计,课堂上比如会冷场。

今天的教学,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但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能随意,不能即兴发挥,一定要提前设计。

1、 为什么会"入坑"?

第一, 备课时只关注知识。新进教师,刚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不少教师目前时间紧张,精力不济,主要精力都用在解决知识体系的理解和传授上,对学生有什么需求,怎样满足学生,还不够了解。

第二, 缺乏激发学生的技巧和手段。有的老师也有意活跃课堂,避免演"独角戏",但实际操作时,要么用力过猛,学生不领情;要么力度不够,学生不积极。最终的结果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出现"自嗨式"冷场。


2、 怎样才能"出坑"?

第一, 转变思维。既要关注知识点,还要关注这些知识点,可以给学生哪些精神上的提升,在备课时都要多思索,做好相应的标记,找准切入点,要水到渠成地引入课堂;

第二, 促进交流。这一环节就是在备课中的"备学生",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教师课后要通过多种渠道,保持和学生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三, 培养骨干。在开课初期,就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积极的学生要重点关注,课后增进交流,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感情。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扎实的师生情感,这些骨干分子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尊敬和友善,也不会不参与课堂的。只要有人带头互动了,课堂上提问也好,讨论甚至是辩论也好,都不会再冷场了。



                         

五、 只有显形备课不见隐形备课


很多老教师都知道,备课并不是只准备课本上的东西,而更多的功夫都是花在课本之外的。所以,备课既有显形备课,也有隐形备课,而隐形备课更显教学功夫的高下。但不少新进教师,备课之初,往往注重显形备课,忽略了隐形备课。

1、 为什么会"入坑"?

第一, 显形备课是硬指标。很多学校对青年教师入职初期的各种检查很多,要求教师上讲台,必须要准备好相关的显形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案、教学进度表、教案、PPT等等。如果检查时教师没有备齐,一定会被批评的;

第二, 时间精力不足。新进教师刚刚实现角色转换,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一个客观原因。

2、 怎样才能"出坑"?

随着教师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基本的教学规范,教师就要花更多时间去隐形备课。隐形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思考教法、备学生、备自我等。

第一, 吃透教材。要广泛涉猎,查阅和搜集丰富的资料,把教材已经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吃透,把重难点之间的关联度、准确度把握好;

第二, 思考教法。对于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教具器材,都要找到最贴切、最能说明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 备学生+备自我。在备课之际,既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所想,同时还要备自我,把自我的经历、知识储备及自我的情绪状态,都要做个准备和预设。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气,不至于枯燥乏味。



备课说难很难,说易也很易。但备课说到底就是个良心活,只要您热爱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爱学习,肯钻研,善反思,备课就越来越容易,原来困扰您的那五个"坑",早就被您填平了。于是,您的课堂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精彩,评价越来越高,而您早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了。



来源:今日头条,作者一飞冲天2111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扫二维码关注

获取1000份

学术资源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