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农医类— 《普通地质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普通地质学》一 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01. 案例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通过思政课程来完成,还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有机结合,通过专业课程实现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普通地质学”是当前我校地质类专业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课程内容涵盖地质学研究几乎所有主要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是地质学专业的启蒙课,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质学的专业兴趣和学科发展。由于地质类专业所具有的艰苦性特征,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否吃得了苦、静得下心以及愿意投身地质学专业的学习、工作中,已经成为专业课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地质类专业的认同感,这无疑是我们这种行业院校抓好思政教育的关键。
02. 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对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充分体现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各个环节之中,全方位体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
(1)挖掘典型案例,突出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
地球科学发展以来,特别是地质学进入我国以来,我国涌现了一批讲奉献、善担当、有作为的地质学工作者,如我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李四光,著名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和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等。向学生介绍地质学前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所取得的傲人成就,既能鼓舞人心,又能促使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学习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每一位地质人都能在这种感召下收获一种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让同学们课外时间阅读《温家宝地质笔记》,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学习内容。《温家宝地质笔记》真实反映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爱国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以及我国地质事业的成就和发展历程。通过阅读《笔记》一书,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大业做出贡献。
(2)通过野外地质实践课,加强艰苦奋斗意识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和野外实际工作能力,我们还特别增加了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路线,该路线风景优美,地质现象丰富,师生们边走边观察野外地质现象,进行了生动活泼的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3)合理嵌入时政议题,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特征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频繁,相应地涉及与地质学方向相关的时政议题也越来越多,将其合理嵌入专业教育,既能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我国在国际上的角色。例如思考我国在“一带一路”能源以及矿产资源战略方面的策略,并提出自己的认识。相应议题的嵌入,既让学生活学活用了专业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在普通地质学的资源环境内容方面,就要谈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那些环境和资源问题。增加对资源、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认知,意识到人与地球的和谐发展,唤起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崭新的地球科学观,使学生以促进人类能更持久地、高质量地生活在地球上,注重谋求人类与地球和谐协调发展为主要着眼点。
(4)建立适应思政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
“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思政教育,老师不再可能照本宣科。”除了本身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外,还必须对知识背后的历史乃至科学文化都有深厚积累。
为此,我们组织了较强的教学班底,教师们共同研究课程、共同备课。目前的“普通地质学”思政教育教学小组有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4名主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1~ 52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组合也能够体现和发挥教学经验和教学新技术采用两方面的优势。4名主讲教师年富力强,研究方向包括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以及地热资源评价等方面,并在各自的科学研究方面获得了显著成绩。这些研究成果也对教学工作和内容体系的组织起着重要的学术支撑。
03. 今后进一步的改革思路
1.合理规划编写教材,引入思政元素,编写体现价值引领、兼具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的教材。基于前期积累的思政素材,将与专业教育高度契合的小故事、新闻片断与议题等提炼成案例库,或依专业课程内容顺序编辑成补充资料,供学生使用,并逐步纳入正式教材出版计划,从而使该课程思政教育更规范化。
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增加价值引领的考核指标,全面落实能力提升,实现育德育人。
3.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在课堂阵地中自觉实践。
总之,“普通地质学”教学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寓德育于智育之中。通过思政教育,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同感,就一定能学好后续的地质学课程。
来源:石大教育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