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吹」也能叫吹吗?
有几个城市,有底气把中风险地区划在奶茶店里?
撰文 | 佘宗明
我的朋友圈里,「沪吹」含量有些超标。
迪士尼里「下面核酸检测,上面烟火绽放」时,他们奔走相告。
《爱情神话》「灵啊灵啊」时,他们纷纷签到。
我有些不以为然:爱情没有神话,沪吹才是神话。
你们这样吹,是真不把上海当杭州的后花园啊。
才4年过去,就从担心上海变「环杭州城市」,变成上海「灵啊零」。
你们是被贾跃亭附体了,也爱唱那首《野子》——「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4年前,秦朔老师曾针对上海沦为「环杭州城市」的担心,写了这篇文章。
此处应@冰川思想库的几位老师。
原本准备好了几个标题:「沪吹最后的倔强」「沪吹终将成胡吹」「历史转折点上的沪吹大翻车」……因为我笃信一点:管他什么「吹」,终有破产时。
毕竟,上一个在你们上海吹得这么狠的,已经趴下了,他就是上海文峰的浩哥。
没成想,上海很不给我面子。
这轮疫情,包邮区也被波及。这算是随堂考+摸底测。
魔都会变「魔」为「废」吗?很多人都挺关心。
结果上海甩出一个叫「全球最小风险区」的答案。
01
刚看到「上海把中风险地区划在奶茶店内」的新闻时,我以为自己看错了。
是上海通报时把风险区范围说错了,把「静安区」或「静安寺街道」说成「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愚园路228号」,还是我地图缩放比例太大了?「愚园路228号」,只是个20多平米的奶茶店啊……
等到消息坐实,我只能感慨:
上海太不按规矩出牌了。说是对中风险地区封闭管理,实则让那家奶茶店歇业一阵。
别人的中风险地区,要不就是市辖区,要不就是街道;封控管理也是「宁可多封一千,不可漏封一个」,出现一例,封上一片。你倒好,封巴掌大点的地方,不怕被打脸?
你是不是误解了「地区」两个字的内涵?
▲上海重新定义了「风险区」。
网上也有些人质疑:风险区划得这么小,有意义吗?还有人调侃,这事唯一的意义,就是捧出一家网红店。
但我脑子里想的是:除了上海,有几个地方敢把风险区划得这么小?
风险区划定,当然不是越小就越好,风险排查有疏漏,很容易导致疫情扩散;也不是像很多地方那样「保险起见,划一大片」,那样保险是保险,被禁足居民的生计呢?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呢?
重要的是「因疫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遵循「非必要不扩大」原则。
这又回到那四个字上了:科学,精准。
上海通报已经给出了依据:
1,5名感染者在隔离管控期间的例行核酸筛查检测中就发现了,流调溯源把整个链条摸得很清楚;
2,2830名密接者都是阴性,均已被隔离管控。
你说万一病毒流窜到整个片区或其他地方呢?
他说:不会。
依据有了,那底气呢?
我翻了翻资料,算是找到了点麟角:
2021年2月25日,作为全国「一网统管」建设引领者的上海,召开了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发布会,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先进技术,在静态建模基础上,通过叠加多维实时动态数据,支持以生命体、有机体视角对600多万辆动车、480万栋建筑物、4.75万幢高层建筑等细小单元进行感知和管理,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发现和处置。
不理解不要紧,「智慧化」三个字是解码关键词。
▲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乐园里的一幕。
那这次涉及的静安区呢?
2019年11月,上海「大数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静安)」项目(简称静安「151项目」)获得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中国赛区「城市精细化治理奖」。它打造的是「物联感知城市、数联驱动服务、智联引领决策」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精细化治理」,嗯,这是很多人对上海城市治理的惯有印象了。
说到底,能把奶茶店那20多平米划为中风险地区,反映的不光是防疫自信,还有治理能力积淀。
02
这算不算上海作为防疫模范生交上的高分答案?
打分权在时间手里。
但能且敢这么做的,也就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了。
网上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祭出那句: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我忍不住泼上冷水:Flag别立得太快,调门别扯得太高。
没哪个地方是绝对的「负面绝缘体」,吹捧也是害;「完人逻辑」对人不适用,对城市也一样。
费里尼老师说得挺好:
「沪」之所以值得被「吹」,是被比较出来的。
假如「废都」不「废」,「魔都」何以成「魔」?
这年头,「华丽袍子里面爬满虱子」的「真不香预警」,来得不要太多。
比如,同样称得上「数字治理模范城市」的某地,就被疫情打回了原形,只能愣在那里嚷着「非必要不亮码」。
很多人「吹」上海,是因为某些地方俨然「长在了人们槽点上」,一下子把评判基准线拉得很低。
▲郭德纲名言:我火不是我多么优秀,主要是同行们衬托。
可不能说,对比就没价值。
上海的作业确实没法抄——尤其是需要精细化智力水平托底的各个方面。
可上海防疫过程中的某些理念——信奉专业与常识,力求不缺位也不过度,尽量不因防疫扰民,真的就学不会?
学霸的90分成绩咱们考不来,但人家科学的学习态度,咱们还不能借鉴下吗?
再扯一句:很多地方防疫交出了感人的成绩,真的只是因为治理技术与设施等硬件不行?
那些急着回答「这事换到别的城市也一样」的人,建议先好好思考下。
03
就在前不久,网上流传一个梗:
看见外地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反应——
北京人说:地方上来的。
上海人说:乡下来的。
广州人说:北方来的。
深圳人说: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个刻板指数爆表的段子,说得当然不确切,很容易暴露「深吹」本色。
只不过,深圳在一线城市的包容度,确实也摆在那。
同样,你要让很多人吹一波北京、广州,照样能吹出花来。
但必须看到,哪个被吹的城市,也都连着一堆问题。
你吹上海有文艺范,可在那些一口一个拉斯冯提尔、托马斯·古铁雷兹·阿莱、伊利·曼佐的十级文青看来,上海还是俗了。
王安忆曾说:「别的地方的历史都是循序渐进的,上海城市的历史却好像三级跳那么过来的,所以必须牢牢地抓住做人的最实处,才不至恍惚若梦。」
你可以解读出好来,也可以剖析出坏来。
▲电影《爱情神话》剧照。
更别说,那些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
前几天,在某微信群里,几个朋友在那讨论上海该不该「吹」的问题。
有友人说:「吹」还是有用的,至少能让50分的人懂得向70分靠拢,让70分的向90分靠拢,90分得到肯定后力争向100分的标准看齐——只要不把90分吹成100分就好。
我深以为然。
我不会说「90分就足矣」,可如果让我用脚投票——「如果疫情来袭,你愿意在哪生活」,我的脚可能会很诚实。
上海未必「永远可以相信」,但「绝大多数时候更值得相信」,就该被对标。
我大概率是做不成「沪吹」了。
但就凭着上海的防疫表现,我也绝对做不了「沪黑」。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