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张文宏的,都是……
觉得张文宏没你懂,说明你没懂张文宏。
撰文 | 佘宗明
01
先抛三点结论:
1,任何地方只要贸然封城,结局都会跟「西北望长安」那样子差不多。
2,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张文宏还是那个张文宏。这点不因这波疫情而动摇。
3,上海防疫模式的精髓,从来不在于「确保没疫情」,而在于「尽量不扰民」。厘清这点很重要。
02
「上海迟早要出事(指的是疫情)。」
在「沪吹」的声势鼎盛期,很多反沪吹者就在坐等他们被打脸。
现在的情形,似乎如他们所愿——光是3月13日,上海就新增了41+128,小区被封,饭店歇业,地铁限流,也都被安排上了。
有些人瞬间嗨了,满脸写着「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个大字:
这年头,吹牛吹得早,打脸打得快啊。
丢不丢人,讽不讽刺?
还敢嘚瑟吗?
在他们眼中,把中风险区划在奶茶店里,就是「装×」,疫情暴发就相当于「被雷劈」。
▲爆款文章《在上海为什么不需要全民核酸》下面的最新留言。
问题来了:「沪吹」被打脸了吗?
也许吧。所有「×吹」都终将被打脸,这是个永远正确的判断——我这里说的,是那种「无脑吹」。
没哪个城市,能经得起无脑吹。
优越感是翻车时的「刹车失灵助推器」。
但上海出现疫情了,能证明上海防疫模式破产吗?
当然不能。
「上海迟早要出现疫情」,这不是什么概率性谶言的应验,而是必然之事——它跟算命先生跟你说「你明年必有一劫」一样,绝对不会出错。
以上海2500多万人口,再加上「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世界最大贸易口岸城市」的地位,想不出现疫情,几率为0。
耶稣都改不了这点,我说的。
除非新冠病毒在中国、在全球都自动Say Goodbye了,除非上海不在地球上了。
如果哪个沪吹认为,全球疫情再汹涌,上海都能挂起免字牌,那显然是常识感跟不上自己替上海吹下的牛皮。
03
上海疫情暴发,不等于「上海防疫模式」破产。
以有没有疫情去评估上海防疫模式,本就是偏颇。
上海防疫模式的精髓,从来都不在于「确保没疫情」,而在于「尽量不扰民」。厘清这点很重要。
如果上海也搞大面积一刀切式的「原地静止」,也动不动就搞全民核酸检测、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也快速封城,那才是「上海防疫模式」的破产。
▲上海发布跟网民多次互动。
很多人对防疫效果的评价视角很单一,那就是:疫情有无发生、严不严重。
可事实上,防疫效果评估体系中,永远都不该缺了「所在地民生视角」。
具体来说,就包括:在疫情发生地,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否受到了不必要的影响;那些慢性病病人的治疗,是否因防疫被耽搁了。
将民生视角代入进去,我们就会形成更立体更多维的认知:
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很重要,避免过度防疫伤害民生也很重要。
动态清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清零,还为了一个更好的动态(胡锡进语)。
之所以说是「所在地民生视角」,是因为疫情防控的舆论评判很容易陷入「没来的请举手」困境:
很多人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控制住疫情」而叫好,为「一出现疫情就封城」而称赞,无非是因为自己没怎么受影响。
受影响最大的,往往是疫情「震中区」的民众。他们可能没了收入,可能断了生计,可能还不起房贷,可能因店面关闭被人力、房租开销压得喘不过气,可能因医院拒收而没法做手术……
只可惜,他们在网民数量中的占比,可能连0.01%都不到,嗓门喊破了都未必能被听见。
那些嚷着「严些,严些,再严些」的人,则摇着严格防疫的旗子,出没在那「99.99%」中。
04
上海模式并不能杜绝疫情出现,但可以避免「疫情次生灾害」。
这类「次生灾害」,通常会向民生层面溢出和蔓延,导致诸如「没被病毒打败,却被贫穷击倒」之类的结果。
毕竟,感染病毒是病,穷也是「病」,都挺要命。
过度防疫,要不了那些核酸检测公司的命,却能要民众的命。
▲胡锡进此前针对所谓「恶意返乡」的评论。有几句说得挺好:动态清零,除了清零,还必须动起来。因为动起来才有经济和生活。人们当然要清零,但也要一份尽量正常的生活与收入。
许多网民没看到这点,就嘲笑「不封城是上海最后的倔强」,也是抖M情结上瘾——这算是鸭有了全聚德思维,鸡有了麦当劳格局。
疫情扩散当然是问题,轻易「核酸核酸再核酸」或一刀切地封城,是另一种问题。
我们最该做的,不是「在两瓶毒药中选一瓶」,而是拿捏好平衡,找准问题出在哪,对症下药。
出现一例、全城「禁闭」,这就相当于逼着全民「大郎附体」:大郎,该吃药了。
至于药的副作用……他们忽视不见。
05
某些人嘲讽上海或张文宏,改不了一个事实:
上海仍是那个上海。
人家还是优等生。
嘲讽优等生考得不好,只能表明:
对差生最好的安慰方式,不是差生自己发挥超常,平时只能考60分这次考了70,而是学霸考砸了,平时总是90多分这次只考了80分。
这是「不患贫患不均」心态的延伸:不怕自己考得差,就怕学霸考太好。
可差生跟优等生的差距,依旧摆在那。
这点没法讳认。
06
很多人说:上海模式,外地学不来。
是的,很多东西学不来。
「精确到店」的管控,没经济条件、技术基础、治理能力上的深厚积累,还真玩不转。
但溯源流调水平与疫情控制能力学不会,起码还可以学学「不加码」的意识。
▲上海之前把中风险地区划在了奶茶店内,这也是全球最小「风险区」。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揆诸现实,有的地方防疫几乎是加码加上了瘾。
出现一例?封县封区,红绿灯全停,本地户口者的健康码全变黄……
如果说,这里面有能力不够的问题,那还有些地方的防疫措施,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宣传语——
新冠病毒不可怕,就怕你们不听话。
本质上,强调不要随意加码,针对的问题不仅是治理能力不够,更是部分地方的「管控欲」泛滥。
它的B面是:呼吁权力不要过度挤压权利。
07
得看到,有些人嘲讽上海或张文宏,是反感「与病毒共存」论的延续。
在他们眼中,上海疫情暴发,是自身「跟病毒死磕」立场的一次胜利。
他们的嘲讽弦外之音就是:
看见没?就说不能躺平吧。
可这本就是自设靶子。
张文宏从来没说过要躺平,很多人拿他之前说的「与病毒共存」说事,却忽略了他的具体表达语境——前提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
实质上,张文宏今天早上的那几段话,更明确地表明了自身观点:
▲张文宏3月14日凌晨发帖解析这轮疫情。
1,病毒的毒力明显降低,变得很弱了。
2,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躺平的理由,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3,病死率虽然低,但中国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4,重点是,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等。
我翻译下他的话:
新冠病毒虽然不断变异,但毒性没那么强。
咱们不能贸然「躺平」,原因不在于躺平会导致很多人「病死」,而在于医疗资源挤兑等。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停留在「它很致命」上,所以会恐慌恐惧。
接下来,在普及疫苗、做好预案的基础上,对新冠病毒「祛魅」也很重要。
否则,恐慌之下,哪怕新冠病毒病死率低于流感,也会导向「医疗体系崩溃」的严重后果。
换句话说,现阶段还不能「躺平」,不是因为新冠病毒致死率高,而是因为大家心理上还没接受,新冠病毒逐渐会变成另一个「流感」。
08
上海疫情的确暴露了某些问题,但这不等于「上海模式」该被否定。
该被否定的是:
班上的差生嘲讽优等生(上海),业余的嘲笑专业的(张文宏)。
觉得张文宏没你懂,只能说明,你没懂张文宏。
*封面图来源:澎湃新闻。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