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7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大家好,我是田静。 你听说过“男友心疼受伤妆”吗? 许多女孩在身上画出假伤口,带着汪汪泪眼,只为验证男友对自己的爱。 别以为这只是又一场网络跟风。 这背后鲜有人知的危险,希望所有女孩了解、自查一下。
受伤=万能宝典?
“男友心疼受伤妆”,顾名思义,就是用眼影、口红等化妆品,在肉眼可见的部位,画出一道足够血淋淋的假伤口。 目的就是为了让男友心疼服软,听自己的话。 博主们纷纷下场,教你一招制胜,“伤在你身上,疼在他心里”。 这类视频,一般由“妆容教学”加“男友反应”两个部分组成。 妆容部分,大多用“三分钟受伤”“一秒被打”的超低门槛,来吸引用户模仿。 于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妆容,在不同生活场景中,被大家玩出了花。 可引发心疼求安慰、可测试男友是否真爱、可与手机游戏争宠、可在吵架时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些“不管你健康还是疾病,我必生死相依”的温情戏码下,评论区的一片羡慕声中,让自己“受伤”,一跃成为女孩们拿捏男友的不二法门。 这股风甚至还吹到了小学,小女孩画着受伤妆过六一,被家长们夸爆有天赋。 但“受伤让人心疼”这种心态背后,其实是一种控制情感的手段。 只有病弱可怜,自我伤害,才能博取对方的关注,收获“被爱的感觉”。 也许你觉得画一道伤口,没什么了不起,也没真正伤害到自己。 但现实中,这样的心理却酿造过多起悲剧。 有太多“为爱痴狂”的人,想用假意伤害自己,来挽回逝去的爱情。 此前,临安一男子就为了挽回女友,发消息说自己要用美工刀割腕自杀,希望能再见她一面。 结果女友直接报警,男方看到警察后解释说,“我没有要自杀,我只想要挽回她。但是她没来,你们却来了,唉。” 而另一位39岁的陈女士,却是直接下手了。 她跟男友分手后,想证明彼此间还有感情,结果割腕30多刀,也没有唤回那个他。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些行为后,都会表示不解,并吐槽一句“有病”。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通过装病或者伤害自己,来赢得同情的行为,真的是种心理疾病。 假受伤,真生病 18世纪时,德国有位叫孟乔森的男爵,也总是用装病来吸引关注,演得十分逼真。 他还虚构了许多自己的冒险故事,比如在月球上漫步、拽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升天…… 后来,1851年一篇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文章,第一次以“孟乔森综合症”来命名这种症状。 在国际诊断系统中,它则被称为:做作性障碍。 这其实是一种非正常自杀行为。 患者会不断跟周围的人装病,但经过治疗后,会发现他其实没病。
它和我们熟知的自虐不同。 虽然外在表现都是自我伤害,但自虐的动机,是从伤害自己的过程中获得快感;孟乔森综合症患者的目的,是获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受伤妆”已经有点初期症状了。 其实,这种类似的心理十分常见。 生活里,很多孩子会“装病”引起父母重视,父母年老后,也经常“装病”骗子女回家。 装病背后的动机,是对爱的渴求。 但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患者会主动伤害自己,让自己假病成真。 甚至还会篡改医疗记录,不断接受创性检查,主动去做手术。 国内之前也有过病例。一位16岁的女性患者,因“发热3周”住院。 在治疗过程中,经过多次抽血和创性检查,也没有发现病因,但她依旧反复发热。 直到住院2周后,值班医生发现她把水银体温计,放进热水杯里。
喜欢看你受伤,也不一定是爱 如果男友因为“受伤妆”表现出强烈的关心,甚至不厌其烦,乐于看到你一次又一次带着“伤口”来寻求抚慰。 那么,你遇上的也不一定是模范爱情,而是孟乔森综合症的另一种临床表现。 希望对方不断生病受伤,依赖自己,达到照顾、控制的目的。 这也被称作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 为了给自己“制造”照顾的对象,他们会故意伤害对方,常见的有向饮用水、食物中投毒,稍不留神,就会出人命。 谎报亲人生病,或设计让对方不断受伤,来达到照顾目的,让外人觉得自己很有爱心。 患者多为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或者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医生或护士。 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逃跑》,主角是一对母女,开场看似是个温馨的故事。 女儿坐在轮椅上、浑身是病、从未出过家门,母亲则对她精心照料,关爱有加。 直到后来,女儿才发现,自己其实身体健康。母亲要求她服用的药物,根本不是用来治病,而是为了囚禁她一辈子。 今年2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也讲述了一则类似的病例。 一名4岁多的小女孩,说自己“胸骨后反酸、疼痛,牙齿、食管、腹部等多部位均有疼痛”,她妈妈也多次反映孩子髋关节痛,夜间哭叫,难以行走。 但是,医生检查后无异常发现。后调查显示,女孩儿已经住院4次,门诊就诊117次,经常连续几天反复就诊,做了很多重复的检查。 综合检查之下,医生发现病的不是女儿,而是这位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母亲。
在更早以前,英国有位叫弗丽·艾里特的儿科护士,在案发前,她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甚至还有患病儿童的父母,想请她做孩子的教母。 直到她负责的儿童接连出现生命危险,人们才发现,原来她在医院工作期间,给生病的儿童注射了,会导致心脏停搏的氯化钾,和会造成低血糖的胰岛素。 最终,她共造成了4名儿童死亡,至少5人受到伤害,人们还给她取了个“死亡天使”的外号。 如何发现并治疗? 做作性障碍的患者,会把自己的症状描述或制造得非常逼真,甚至会以不同身份,反复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诊断起来十分困难。 而且,目前还没有研究出确切的病因。 一般来说,患者大多是成长过程中缺少关心和爱护,长期缺乏自信的人。他们早年间可能被亲人忽视或抛弃,导致产生了不安全依恋关系。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一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1、伪造心理或躯体症状,故意伪造/诱发伤害或疾病,并借此寻求治疗。 2、可能先前患病,但现在夸大或扭曲自己的病情。 3、在他人面前,假装自己有病或受伤。 4、即使不会在现实中获益(如获取钱财),也表现出这样的欺骗行为。 虽然这种心理疾病,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很难彻底治愈。 但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朋友,表现出类似的心理倾向,我们可以用“共情式”和“问题解决式”的反馈,来舒缓情绪。 1、强调患者需要帮助。 2、避免对患者表达愤怒、负面评价,做出惩罚性举动。 3、向患者保证,他们能获得一般性医疗服务和支持。 4、并不需要患者坦白,才开始治疗和处理。 5、提供一些无伤害性的干预措施,如渐进式放松或冥想。 6、多关注患者所面临的压力,少关注其欺骗和装病行为。可以向患者解释:他表现出来的复杂症状,同时会对产生压力,这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提供精神科治疗来缓解压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这种较为罕见的心理疾病。 但可能大家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类似的情绪。 不管是引发男友心疼的“受伤妆”,还是很多老年人装病,来换取子女的关心,甚至是痴迷于小说中的病弱美人…… 很多时候,我们无意间的行为,都会反映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如果不加以关注和了解,可能会让负面情绪持续放大,引发极端行为。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面对爱这件事。 伤害自己,无法证明被爱。 被爱的前提,一定不是伤害自己,而是了解自己、爱自己。 参考资料: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4岁女童全身疼痛就诊117次,结果反转,竟然是其母亲有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870326642352550&wfr=spider&for=pc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