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女性切除子宫,只为了得到一份工作
大家好,我是田静。
相信很多女孩,都曾想过,要是没有子宫、不用生育、不会来月经,那该多好啊。
这是独属于女性的「子宫困境」。
其实,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已经有超过10万女性,将这种想法变成了现实。
她们选择摘除子宫,只为得到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
但是,当女性真的“像个男人一样”时,就能实现「平等就业」了吗?
子宫=原罪?
在印度马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甘蔗园一望无尽。
田野间,有无数穿着纱丽、赤着双足、皮肤晒得黝黑的女人。
她们有个共同的身份——甘蔗女。
凭借砍伐甘蔗这样的体力劳动,她们能获得和当地男性相当的薪水。
△甘蔗女
马邦素有「甘蔗天堂」之称,这里的甘蔗糖分高、价格低,供养着印度的经济命脉,让印度在2017年首超巴西,成为全球第一制糖大国。
而这样瞩目的经济成就,却是建立在对甘蔗女的盘剥之上。
这份工作看起来不分男女,只需要有力气就能干,但雇主开出的条件却十分苛刻。
他们往往倾向招聘夫妻,两个人每天工作16小时,收入约人民币20块。
如果有一个人请假,就要扣约40块钱的违约金;多次请假,可能遭到直接辞退。
而女性,是有生理期,且可能怀孕的。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再怎么强忍痛苦,也仍旧可能效率降低。
子宫,成了原罪。
雇主忌惮它,生怕甘蔗女偷懒;甘蔗女也嫌弃它,忌惮的是被扣钱。
对于甘蔗女们来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时长6个月的收割季,就是全家一年的收入来源,根本无法承担请假的罚款。
而且,她们也没有卫生巾可用。
甘蔗女经期都是用自制的布垫,一天工作下来,布会完全湿透,血直接滴下来。
第二天,再拿这些半干的布接着用,反复使用的布垫极易造成感染。
△83%的甘蔗女在经期使用布料 | 图源:《印度合伙人》
甘蔗女希拉20岁的时候,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切除了自己的子宫。
原因是痛经。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让希拉每次来月经都剧痛不已,为了能在经期继续工作,她前往一家私人诊所就医。
本来只是想开点止疼片,谁料医生说,她的子宫产生了病变,如果不做手术切除,半年内就会死于癌症。
这时她已经生了三个孩子,手术既可以保命,又能解决月经的烦恼,再加上村里很多老人也做过一样的手术,她没有过多犹豫,当天就切掉了子宫。
但她不知道的是,从踏入医院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落入一个惊天骗局。
△摘除子宫后的希拉
在甘蔗承包商眼里,甘蔗女不过是服务效率的劳动工具。
而子宫,是这群女人和甘蔗田之间「包办婚姻」的巨大障碍。
他们跟当地的各大私人诊所合谋,诱导前去就诊的女性,摘除子宫。
不管是头痛、胃痛还是痛经,医生给出的诊疗方案都只有一个:“子宫长瘤,需要切除”。
医生甚至还会借免费看诊的名义,来挖掘潜在“客户”。
当地一名男性透露,“3000多个女人都去排队看病,我妻子也去了。结果看完病第二天,他就通知我们要紧急手术,切除我妻子的子宫”。
不明真相的甘蔗女工们,在对死亡的恐惧和工作的渴求之下,相继接受手术。
△做手术的甘蔗女们
然而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手术费高达500美元,女工们掏空家里的积蓄都凑不够。这时,承包商们会以救济的姿态,用5%的“优惠利息”放贷。
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女人们最后得到的只有无尽的债务,和莫名其妙丢失的子宫。
一场名为「自愿选择」的骗局
笼罩着甘蔗女们的,不仅有就医骗局,还有一场消灭子宫的围剿。
它打着的,却是「自愿选择」的名号。
主动出击的甘蔗承包商们,往往会在工人招聘时添加一条规则——
「无子宫的女性优先。」
为了得到这份工作,给家里赚更多钱,很多女性在丈夫的劝说之下,主动前往医院。
在这些男人眼里,既然已经生完孩子,子宫留着也是累赘。
高强度工作让女性生病,付高昂手术费切除子宫;为了竞争就业机会,健康的女性也被迫做切除手术;诊所客源不断,承包商们放贷赚息。
一条剥削女性子宫的产业链,就这样成熟地运转着。
马邦甚至有不少“无子宫村”,在那里,几乎一半女性失去了子宫。
△举手为无子宫女性
当人权活动家呼吁政府干预,禁止医生做子宫摘除手术时,却一度遭到许多甘蔗女的反对。
为了生存,她们决心捍卫自己「摘除子宫的权利」。
但故事的另一面却是,一旦接受雇主的不平等条约,甘蔗女们失去的不仅是真正的自由,还留下了伴随终身的苦痛。
永久性疼痛、性生活障碍、焦虑抑郁……严重的后遗症,一个不落地找上门来,击垮了她们的身体。
术后的几年里,希拉经历了一系列头痛、背痛、关节痛和持续地疲劳乏力。
过去,她和丈夫,每天大约能砍2吨甘蔗,但现在俩人一天连砍带捆,1吨都无法完成。
失去子宫的她,提不起重物,长期处于抑郁失眠的状态,家庭收入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还有一大笔手术费,在等待她们偿还。
一切都让希拉感到窒息,“我摆脱了经期,但我现在过着最糟糕的生活”。
△希拉和缓解她疼痛的药品
尽管如此,每年10月份,她依然会跟随着80多万竞争对手,横跨450公里,寻找一个能打工的甘蔗厂。
然而在这里,将有更多疾病等着她们。
根据环境专家调查,甘蔗地里的污染金属严重超标,是正常值的80-170倍。这会让无子宫的女人们,继续经受腹痛的折磨。
再加上她们是迁徙来的移民,只能以家庭单位搭帐篷居住,没水没电,更没有厕所和浴室。
恶劣的卫生条件,让妇科病再次找上门来。没有子宫可切的她们,仍要不断地找医生看病开药,一笔笔钱花出去,却疗效甚微。
△甘蔗地的居住环境
2021年,印度的GDP增长速度,已经排到了全球第二。
甘蔗女工们,却依然只能在生死线徘徊。
无力的自救
如今,在一位名为曼尼沙的女权活动家持续6年的努力下,马邦的医生已经不能随意为女性摘除子宫,除非获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甘蔗女们,也在努力让自己的女儿们摆脱剥削的命运。
希拉的女儿初潮后,她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卫生巾”的存在。
为了女儿的健康,她咬牙买了自己舍不得用的卫生巾。
我很想写,接下来希拉的女儿获得了帮助,就像那些讲述美国梦的电影一样,她的人生,就从这块卫生巾开始有了转变。后来她上了大学,摆脱了贫困,不再以子宫为耻……
可惜现实让人清醒。一片卫生巾的力量,毕竟太小。
她们也曾相信“教育改变命运”。
希拉的工友拉塔,女儿上7年级后,受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但家里买不起智能手机。学习生涯,止步于此。
接下来,女儿会跟她一起去砍甘蔗,再找个男人结婚。
或许在未来,拉塔的女儿,也将出现在那家诊所。
在结构性的压迫和困境面前,这样的自救显得无力而微薄。
△拉塔和她的孩子们
尽管我们不会经历甘蔗女们这样极端的苦痛,但“子宫即原罪”的观念,却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以隐形歧视的方式存在。
产假、月经假、育儿假、陪护假……
这些本来是为了维护女性权益的制度,却让职场女性消受不起,只能自证“我能吃苦,不会影响工作”。
女性、用人单位、家庭三方博弈,只得出了一个共识:「一切都是女性的自愿选择啊。」
但这样的“自愿”背后,却是女性独自承担被辞退的风险。
最后,职场只剩下两种人:男人和不孕不育、不会痛经的女人。
这些无形的压迫,让女性开始自我厌弃。
“要是没有子宫就好了”“我好恨子宫啊”“真想做个男人”……
生物学能让很多事情变得可能,但唯独不会是两性平等的捷径。
每个时代都有阻挡女性脚步的强大抗力,来确保她们不会走得太远。
禁止反抗,不能超越,存在就是合理……
失衡的观念、制度、社会结构,很容易让女性,丧失作为女性前进的勇气。
但永远请相信,生而为女,不必抱歉。
比起憎恶自己的身体,我们更该做的,是去质疑、去完善、去改变。
参考资料:
1. 《How women sugarcane workers in Maharashtra’s Beed deal with side effects of hysterectomy》
2.《十几万甘蔗女工被哄骗切掉子宫,防止妇科病影响工作?!印度糖厂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