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食饮|深度】千味央厨:聚焦B端,蓝海扬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摘要
引言:在餐饮工业化大背景下,餐饮供应链5万亿市场改造无疑是食饮行业未来5-10年最具潜力的赛道,孕育无数产业机会。千味央厨上市,标志着大B定制模式也走入资本视野。本篇报告,在深度理解餐饮定制商业模式基础上,立足对比视角深入剖析千味经营策略,展望公司发展路径并提出投资建议。
商业模式:以餐饮大客户定制为基,聚焦B端蓝海。1)定制生意:纵向精耕>横向拓展,适合差异化切入,自上而下渗透成功概率高。定制生意标准更高、开发周期长、客户介入程度高,在纵向上能满足大客户更高层次要求,但在横向开发方面效率弱于通用品,后续成长瓶颈取决于品类规模大小、产品标品率和大客户成长性。2)百胜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堪称“魔鬼级难度”,其中吹哨人制度、STAR评估体系为业内标杆,百胜持续打磨公司经营标准,奠定大B市场领先优势。速冻米面市场C端寡头竞争,而B端在连锁化下属于蓝海市场,预计25年速冻米面B端规模近300亿,其中大B为120亿,对应CAGR5为15%/20%。B端定制的竞争要素看,品类碎片化使得先发优势关键,而偏同质化产品、有品类无品牌,又使渠道服务作用放大。
发展阶段:餐饮供应链浪潮之下,由大B定制向小B通品扩张。米面B端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千味B端定位鲜明,与安井、三全等在各方面差异明显。产品和研发方面,千味目前已在油炸、蒸煮品类建立优势,其中油条、蒸煎饺等大单品领跑行业,标准要求较高,并匹配“模拟餐厅后厨”概念,全力提高客户体验度。渠道开发上,公司精准定位餐饮渠道,围绕厨师群体精细营销,并紧盯各场景头部客户,依托柔性化定制服务切入,成熟后自上而下带动中小餐饮发展。相比成熟通用品企业,公司当前更偏大客户模式,当下的经销渠道规模、深度和管理等均有不足,未来势必需要补齐向小B发展短板。
未来展望:品类和渠道扩张进入收获期,具备从10亿收入级别向30亿级别跃迁潜力,净利率有望维持7-8%行业较高水平。公司品类上立足油炸、蒸煮,发力烘焙类新品,并结合开发早餐、团餐、火锅和西快等场景,而渠道上充分挖掘头部客户需求,持续培育单经销商规模,渠道体系更趋完善。结合产能扩张规划,预计三年内收入可实现翻倍,未来五年收入复合增速约20%,达到30亿级别收入体量。考虑品类结构驱动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间,而立足B端精准定向营销,整体净利率有望维持7-8%较高水平。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55元,给予“推荐”评级。在餐饮工业化改造大浪潮之下,公司定位B端供应链企业,聚焦大B、扩张小B的思路清晰。短期而言,二季度疫情压力下,销售延续良性增长,加上锁价和提效对冲成本压力,全年20%左右增长仍然稳健。我们预测22-24年EPS为1.18/1.63/2.19元,加回股权激励费后利润分别为1.17/1.55/1.96亿,考虑餐饮供应链赛道溢价,我们给予22年40倍PE,目标市值47亿,对应目标价55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小B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餐饮恢复不及预期等
报告目录
正文部分
引言
在餐饮工业化大背景下,餐饮供应链5万亿市场改造无疑是食品饮料行业未来5-10年最具潜力的赛道,孕育无数产业机会。
各类餐饮供应链企业相继上市,如以小B端为主的安井、大C端为重的三全以及依托加盟门店的巴比等,随着行业发展进程深化,千味央厨上市,标志着大B定制模式也走入资本视野。
本文在梳理千味央厨基础上,重点回答以下核心问题:
1)商业模式:定制与通用品经营的区别?百胜为千味带来了什么?
2)对比视角看企业定位:千味与安井、三全等相比有何差异?企业定位如何理解?
3)未来发展:公司发展路径、未来空间如何预判?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4)投资建议:在餐饮工业化改造大浪潮之下,如何给予公司资本定价?
一、公司模式:聚焦B端供应,以大客户定制为基
(一)生意本质:定制择高处立,通用向宽处行
定制VS通用:前者研发生产管理复杂、规模性较低,但满足更高品控和响应效率需求。定制模式(OEM/ODM)和通用品(B2B2C)定位分化,分别满足高、低层次消费需求,一般而言定制比通用模式产品更多、供货越快、研发更强且品质稳定,但同时渠道宽度和密度更窄、且对客户依赖度较大。从实际经营环节来看:
前期获客:大客户导向,开发周期长,且客户有指定需求。定制产品营销通常以高端化为特征,突出独特和价值感,同时开发中需要公司多部门统筹配合,并向客户展示品质、交期、服务和价格等具体化特征,然后以竞标方式获得,一般大客户销量大但开发时间长,且通常会提出保密、排他等需求,不过合作后客户粘性较大。
中期生产:客户介入度高,研发周期长,生产计划性弱。在中游环节,企业自身自主权较小,一方面客户多指定采购商,另一方面生产中常以销定产,企业保证生产柔性化能力,而研发方面常需要3-6个月研发周期,保证与客户充分沟通与调试等。
后期履约:渠道宽度和密度小,交期要求严,企业承担成本高。渠道多为直营,长度短、宽度密度小,企业在交付中承担义务更多,包括交期快、运费多为公司承担、提供账期信用等。
适合定制的品类规律:核心是分工后能带来效率改善,影响因素包括加价倍率、生产复杂度和需求迭代性。定制本质上是社会的再分工,即将上游生产环节外包出去,故核心驱动是外包后带来总体效率提升,一头是企业自身生产成本高,即生产复杂度高(技术高、材料多元和涉及专用设备),需求迭代快(休闲零食、化妆品等),另一头则是加价倍率足够大,能容纳更多分工角色的盈利要求。
定制企业成长天花板:一则取决于核心客户成长性,二则在于增量客户拓展难度。定制模式本质上即OEM或ODM代工,相比于通用品,定制业务经营对企业资源占用较多,发展到一定阶段易遇天花板,规模扩张效应较弱。通过对比其他行业中的定制代工企业:
核心客户的成长性,更直接影响成长的天花板:即保证延展性、并避免增量客户(客户增多易使经营复杂)拓展。具体而言,一方面下游品牌商规模大,品类增速景气,另一方面大客户对代工企业可选择性低(与品类属性有关),比如服装生产污染大,同时龙头企业一体化保证交付期的竞争力,故下游品牌商可选择性少。
此外增量客户拓展难度(标品率)、加价倍率等亦有影响:这与品类属性有关,比如纸尿裤标品率高、差异化小,大客户以外的适销性亦高。同时行业加价倍率越高,品牌商外包动力越强,上游定制代工需求则越大。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速冻米面制品下游渠道相对分散、且产品间差异化大,因此定制模式在该品类中,未来发展或弱于其他标准品类。
综上所述,定制模式易差异化,但通用品后期扩张性更强。定制模式对产品、客户开发追求极致,在前期容易打造差异化经营,便于企业早期切入,但考虑到对企业资源的占用,故在规模化扩张上定制企业不如通用品企业,不过在核心客户规模大、增量客户拓展容易的行业里,定制亦具备较高天花板。同样的关系还有直营和加盟,产品和服务等。
(二)百胜供应链:进入门槛高,与供应商互相成就
百胜中国:餐饮先锋,西快霸主。百胜中国21年营业收入约98.5亿美元,是国内系统销售额最大的餐饮企业,截至 21 年底总门店数达11788家,覆盖全国400+个城市。公司旗下拥有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等多个连锁品牌,其中肯德基门店数量达到8168 家,为快餐细分市场中最大餐饮品牌,市场份额约占 4.9%。
百胜供应商管理严格,为业内连锁餐饮标杆。供应链管理为连锁餐饮发展命门,一旦某个门店发生质量问题,将对整体系统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百胜从12-14年陆续经历速生鸡、冰块菌落超标、福喜问题等事件,倒逼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在不同市场有独立团队对市场情况采取不同标准与评定机制,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定期审核与绩效跟踪,并发展出吹哨人制度、STAR系统等独特机制,其供应体系在业内认可度高,众多知名餐企以百胜为标杆,从而选择一致供应商。
百胜供应链进入门槛极高,未来大B开发的门票稀缺。百胜对供应商考核筛选严苛,仅STAR考核一项,包括3个部分18个项目,每年以此标准打分,并将供应商划分为T1-T3等级,等级越高难度越高、同时权益也越大,业内反馈通过STAR系统的供应商,多都能轻松通过国际ISO质量认证。以千味为例,公司自2002年与百胜合作,12年独立后曾连续三年止步T2,16年经过公司多方位动员才终于跻进T1级别,背后是十数年稳定合作的积累,百胜300多家供应商仅5%能晋级T1级别,后来者追赶难度极高。
百胜为千味央厨带来了什么?公司前身自02年进入肯德基供应链,近20年来百胜严苛的要求推动千味不断进步,在品质、成本、交付、服务等方面“手把手”打磨公司能力,至21年油条和蛋挞占百胜采购量70-80%,具体表现为:
产品品质提升:以大单品为例,公司的芝麻球采用干脱皮工艺、滚圆技术等12道工艺,设置8道品控标准检验,每颗芝麻球炸制后周长不低于13.5cm,同时芝麻数量精确到个位(每枚672左右),此外油条产品生产经过100+道工序,对重量、长宽、颜色有精细要求,油炸前后脂肪量都更少,同时较同类产品省油37%以上。
生产成本降低:百胜引入“软性比价”策略,对竞价最低的供应商提供份额奖励, 公司为此在成本端做文章,如百胜对油条计算成本时次品率为15%,而千味通过升级技术将次品率控制住4%以内,并将次品加工为油条片二次利用,最终实现相比安井、三全更低的价格。
出色的交付能力:公司从接受大客户定制要求、研发到生产交付只需3-6个月,同时核心小组轮流往返客户所在地,其中提供样本仅需一周左右。此外,配送方面公司将物流外包,并设立专业小组跟踪大客户库存和周期,准时按要求发全国配销仓。
(三)速冻面米:品类分化,B端蓝海
品类分化:速冻面米发展成熟,但面点类仍处成长期。速冻食品行业空间达1500亿,其中速冻米面为主要构成,占比一半以上达到近800亿,主要构成为水饺、汤圆、粽子等传统成熟品类,目前速冻米面整体增速放缓至低个位数。不过面点类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国各地面点产品多样,速冻企业在该品类中创新和推广空间较大,预计行业增速在高个位数水平(如油条增速7-8%),高于水饺、汤圆等传统面米制品。
驱动因素:餐饮连锁化率提高,驱动标准化速冻食材应用增加,大大打开B端空间。我国当前连锁化率逐年提高,从2011年的13%提高至2021年超18%,其中拥有500家以上门店的大品牌占比达6%(或为千味定制业务主要目标客户)。海外来看,美、日连锁化率均在50%以上,即使考虑国情差异,我国餐饮连锁发展仍有较大潜力。展望未来,随着餐饮连锁化的提高,行业降本提效、保证食品安全、缩减上菜时间等诉求增强,速冻食品B端应用空间加快打开。
空间测算:相比C端,B端潜在空间更足,25年预计速冻米面B端300亿,其中大B端120亿,面点类200亿。考虑行业未有权威的B端数据,故我们根据已知信息从不同维度测算,整体来看,速冻面米2020年完成营收773.5亿元,其中B端市场规模约150亿,占比约20%。结合餐饮连锁化率,并考虑到大B端速冻食品渗透率高,大B端市场规模45亿,占整体B端市场30%左右。此外从代表性品类看,油条市场规模在70-100亿1区间,蒸煎饺规模在20亿2左右,品类延伸空间仍然充足。展望未来,考虑餐饮业发展、连锁率和渗透率提升,预计25年速冻米面B端规模近300亿,对应复合增速15%3,其中大B端规模120亿,对应复合增速约20%,面点类(即非汤圆水饺类)规模225亿,对应复合增速12%。
备注:
1公司15年测算,7.5亿人*65%人吃*2元/早餐油条价格*365天*50%的外面早餐*10%吃油条频次=178亿元,还原至出厂口径约70-100亿元,其中工业油条近2.5亿。
2据草根调研,蒸煎饺零售规模20亿,其中正大约4亿,占比20%。
3隐含餐饮市场增速为12%,即疫情后恢复性高增,若疫情影响超预期,或致行业增速低于此水平。
行业格局:B端格局未定,C端发展成熟。速冻面米在C端发展较早,早期以主食类为主,行业成熟度相对更高,而B端目前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格局还未定型,具体来看:
C端:发展成熟,三强主导。当前速冻面米制品已经发展成熟,其中线下零售市场基本由三全、思念和湾仔码头瓜分,市场占有率超过60%,而在广义C端市场中三家份额之和也近50%。目前三家主要占据水饺、汤圆、粽子等传统品类,而新兴面点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B端:前列企业多10亿以下,市场整合空间较大。面米制品在B端市场发展逐步加速,其中速冻面米龙头企业加大布局,如三全设立绿标和快厨公司,思念也于18年新设立BP补齐餐饮短板等,此外也有在部分渠道、品类聚焦的区域性企业纷纷发力。整体来看,餐饮端目前参与者较多,但尚未形成相对固化的格局。而就大B端市场而言,行业分散度更高,其中千味参与较早,目前尚未有同级别对手出现。
制胜因素:品类碎片化使得先发优势关键,而偏同质化产品、有品类无品牌,又使渠道服务作用放大,业务团队执行力重要。行业内品类丰富度极高,且不同产品间、区域间差异化较大。此外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各地区中小企业较多,因此行业竞争激烈,加上原材料成本占比高,导致行业盈利能力较差。所以品类碎片化、竞争激烈和盈利能力较弱的特征构成了速冻食品行业基本生态,而企业若想突围需具备:
先发优势:B端渠道易守难攻,企业多以品类割据。一方面B端渠道比拼成本和服务,易于与客户建立信任纽带,而大B客户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行业品类多元化,平均单品整体空间较小,多为十几、几十亿的缝隙体量,先行企业通常抱紧个别品类以打造爆款,后来者赶超难、面临机会成本大,比如安井的鱼丸、巴比的包子、千味的油条等。
经营高效:辛苦且低门槛生意,核心比拼管理投入。保证密集的渠道服务,可以提高渠道粘性,此外由于单一企业最大单品通常不超过5亿,拼盘式发展下倒逼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大单品,爆款抓取力至关重要。综合而言行业发展比较传统,且有品类无品牌,从做市场到做产品均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故高效管理团队的文化和机制是护航长期成长的关键。
二、发展阶段:由大B定制向小B通品扩张
(一)公司概览:餐饮基因,乘势而上
2002-2012年:背靠思念专注百胜中国供应链。自02年与百胜达成合作后,公司陆续承接挞皮、油条等产品的代工,避开汤圆、水饺等传统产品,在芝麻球、油条等油炸类产品上初具规模。12年思念连续爆出质量问题并退市,为避免间接影响大客户业务,4月千味正式成立。
2012-2016年:直营大客户进一步增加,代工能力持续提升。成立伊始公司即明确“只为餐饮,厨师之选”定位,仍以直营服务大客户为主,聚焦渠道、产品的差异化,涉足麻辣烫、火锅等新业态,进入德克士、真功夫、杨国福等供应链。公司持续完善重客服务模式,14年推出定制化服务,16年跻身百胜中国T1供应商。
2016年-至今:行业升温下实现产品、渠道的全布局。公司从思念正式独立,品牌加速升级,由“造中国好油条”向餐饮专供速冻米面领导品牌转型。16年速冻餐饮行业升温,公司适时发力经销渠道,持续完善产品矩阵,19年发布烘焙品牌“焙伦”,差异化切入高端火锅料业务。同时持续完善产能布局,新乡一期二期陆续投产,华东工厂落户芜湖。
油炸类为公司优势产品,直营渠道占比下降。公司主营可分为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21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1.8%/20.1%/17.5%/10.2%,其中油炸类产品保持核心地位。渠道上,公司采取直营、经销两种模式,21年占比分别为40.1%/59.6%,其中直营主要以定制化产品为主,20年占比84%,经销渠道基本为通用品,20年经销占比提升较大,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大餐饮客户需求增速放缓所致。
公司实际控制人系思念创始人李伟。16年千味央厨股权由思念全部转让于李伟控制的郑州集之城,17年李伟则将所持的思念全部股权转让给公司管理层,思念和千味央厨完成脱钩。目前李伟间接持有千味央厨46.04%股份,京东(宿迁涵邦)和绝味食品(网聚资本)均占股3.78%,中高层员工则通过持股平台共青城凯立与公司股权绑定。
内部职业经理人制,主要高管多有思念背景。实控人李伟并未在公司担任职务,公司高管及技术人员多为原思念员工,千味央厨成立之际,由思念转移到千味央厨,跟随公司多年发展。董事长孙剑于思念食品工作10年,18年加入千味央厨。总经理白瑞于04年加入思念食品,12年加入千味央厨,主要负责营销、研发等工作。公司高管拥有多年共同奋斗经验,团队默契且稳定。
绑定核心管理层利益,内部激励逐步强化。此前公司管理层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之后21年12月公司又发布股权激励方案,授予管理层及其他核心人员152.6万股,占公司股本1.79%,任务考核22-23年营收同比增长23.8%/20.4%,目标设置整体积极,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二)经营策略:差异化切入,自上而下高势能拉动
1、产品思路:深耕油炸品类,产品性价比高
产品体系:新式速冻面点为主,油炸类优势显著,逐步发力蒸煮类。千味差异化切入油炸类产品,通过“中国好油条,千味央厨造”绑定优势产品站稳脚跟,后续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将有限禀赋集中在同领域不同单品上,依托乡厨、团餐优势,重点推广各类蒸煮产品,计划将蒸饺、米糕等打造为亿元单品。而三全扎根汤圆、水饺、粽子等传统速冻食品,安井则为火锅料制品起家,速冻米面则多聚焦发面类、主食类。
推新节奏:单品垂直迭代能力强,自主创新力更优。2010年前餐饮消费水平不高,公司通用品多为芝麻球、地瓜丸、象形面点,多面向乡厨场景。后续随着火锅、麻辣烫等餐饮业态兴起,公司细分出适配各类场景的相关产品,其中油条、米糕等产品持续深挖和迭代,推出各种类型不同版本,此外与KFC共同联名影视ip打造师尊荷花酥、玫瑰酥饼等较高技术含量新品,近期亦推出地域特色胡辣汤、油馍头等。对比看,三全C端自09年推出高端水饺,近期亦有微波炉、空气炸锅系列,B端新品多以模仿为主,如18年推出茴香小油条等。安井自始即深耕发面类,培育特色大单品手抓饼、红糖枣糕,后续同样以跟随模仿为主,如推出涮煮小油条等。
单品规模:定制化柔性生产下,千味SKU数目更多,但大单品规模较小。20年底千味三大单品芝麻球、蛋挞皮、KFC冷冻油条,营收分别为1/0.9/0.7亿,至21年油条、蒸煎饺、面点类分别营收3.51/1.35/1.21亿,主要系定制品与客户联合研发或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规模效应不明显,且连锁大 B 享有独家销售权,导致公司规格数量较多,单品规模较小。三全深耕饺子、汤圆、粽子等,营收分别达21.4/20.7/3.4亿,同时锁定馅饼、酥脆油条、茴香小油条等品类,逐步培育为破亿单品。安井一向奉行大单品策略,大单品数目更多且更为均匀。
价格设计:千味采用成本加价法,产品通常具备价格优势。千味产品定价主要根据成本加成,通常生产部加价8个点左右,销售重客部考虑运费和服务一般加价25个点,而经销部则加价15个点,此外在大客户持续打磨下,优势产品性价比凸出。如挞皮产品预计生产成本与立高食品基本一致,但每千克出厂价低2元左右,便宜约15%,且千味产品多为手工挞皮、品质一般更优。其他各类通用品中,据草根调研反馈,千味较同类型产品定价普遍更低,综合看相同单品价格多较三全、安井低于10%左右。
产品质量:细化标准严格把控,核心单品上公司质量突出。以油条为例,原材料均经过31项安全检测,面粉为公司独家研发。工艺上公司历时三年经过约5000次试验,首创速冻油条,此后不断将工艺升级为第三代(大部分油条厂家普遍仍为一代),将生产过程细化为100余个节点,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最后在后端检测方面,仅外观一项即可分为长度、蓬松度、容积比、颜色等,转化为具体指标分为3、4、5级别等,同时根据不同品类建立相应评判标准,如火锅油条对韧性、硬度、坚实度等属性有特殊要求。
2、研发体系:站在客户角度,以服务和质量动人
“模拟餐厅后厨”换位思考,高效服务餐饮大客户。公司研发部下设产品研发、工艺研发、设备研发、包装研发等研究室和上海研发室,其中产品研发又根据品类分设六个研发小组。模拟后厨最大程度还原餐企后厨,与实际设备一致,做到方便其他品类同时加工,改刀、加料,同时也适合厨师简要加工快速出餐。
千味的研发优势在于大客户的方案解决能力。千味在定制品研发时,大客户通常并不指定具体产品,而是提前半年到一年提出某一细分场景下的需求。公司通过项目经理对接大B发掘客户需求,按产品分小组快速推进产品研发,3-7天即可提供体验性产品供选择,十大客户每年至少1184件、24000粒产品送样,以最快速度反馈客户的产品需求。配合柔性供应链,公司能够在3-6个月内满足客户从提案到交付,同时定期研讨产品升级方向,调整供应产品的配方、口感、包装等。
核心产品的研发精益求精、层层把关。公司对研发有着较高追求和执着,如为解决外卖油条久置后口感变差的问题,公司历时578天,经过428次实验,数次调整配方改进工艺,最后引入预炸工艺实现40秒极速出餐。此外公司团队联合三位拥有多年经验的油条大师,历时 820天,经过3720次实验,从外形、大小、克重等着手,延伸拓展了油条狭义的定义。又以猪猪包为例,公司历经856次的试验、220次的造型改良,细分为18道标准化工艺,最终才得以造就一颗小小的卡通包。
对比安井:千味在研发深度上更执着,但研发投入、通用品开发上还有不足。从研发思路来看,千味主要根据客户需要针对性推进研发,每年研发品相较多,资源更多集中在定制品或核心产品上,并在垂直方向上更加极致,而通用品研发多在定制新品基础上稍作修改,对市场变化反应或存在不够灵活的缺点,但在细分品类善于挖掘差异化需求。而安井则善于通用品的研发,除了全年研发投入力度大之外,思路安排更加灵活,不仅在全国各个基地推进产地研,而且善于模仿和跟进热点产品,同时侧重大单品的挖掘,每年推出多款新品但聚焦2-3个单品,综合保证每年研发效率。
3、渠道开发:以头部客户为抓手的灯塔战术
核心思路:依托大客户品牌背书,灯塔战术下开发效率提高。千味通过与大型连锁客户的合作,在高标准严要求下,产品开发、一站式服务能力经过千锤百炼,较同行更为领先。千味可将服务头部客户的思路转化至中小型连锁餐饮,产品在大型连锁餐饮端被验证后,在克重、规格、馅料、形状等属性上稍作修改即可进行渠道拓展,用于服务更多中小型餐饮客户,渠道综合开发效率更高。
大客户开发:树立“大客户优先”理念,分品类从上而下开拓直营客户。公司成立对接大客户的内部小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小组负责人,营销部门单独设立重客部,确保快速响应大客户的需求,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公司梳理各餐饮消费场景的头部客户,自上而下从TOP3向TOP10拓展新客户,并成立包括市场、研发、商务等专项小组,由专项组与客户沟通定向解决问题,且筛选出优质客户,针对优质客户进行饱和式资源投入,通常大客户会有1-3 年考察期,且前期产品数量一般为1-2个,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品类数目、供应份额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如千味凭借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同KFC合作30个SKU,油条、挞皮供应份额分别高达100%、80%。
经销渠道布局:未来提升空间较大,省内渠道布局更强。千味目前覆盖全国230个地级市(占全国60%),依然存在较大空白市场,且公司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经销代理政策,省内县级经销商全覆盖,周边省份部分县级代理,外围地区地级代理,整体省内渠道布局更加强劲,下游场景多以团餐和乡村宴席为主,但目前公司经销商体量仍然较小,主要以100万以下中小客户居多,且由于千味销售人员较少,开发终端、后续运营等均交于经销商负责,服务力度方面与同行比仍有差距。
经销渠道管理:经销渠道起步虽晚,但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当下重点是提升单商体量。公司16年初步开拓经销业务,19年起逐步规范经销商管理,关于架构设置、经销商考核、费用投入、业务员职责等规定严格起来,相比于同行,千味渠道利润略高,但整体管理成熟度还有不足,其中业务团队人数、对经销商支持力度较弱,因此公司目前重点是抓大放小,政策、补贴向大商倾斜,一方面提出打造20个千万级、50个百万级经销商计划,21-23年分别夯实1000万+、800万+、500万+三个层次经销商基础。另一方面逐步学习安井经验,通过帮助经销商开发客户(侧重连锁和团餐等大客户)、提供培训和转型支持等方式建立渠道粘性。
4、营销打法:主打厨师之选,做高品牌价值
千味营销以地推为主,精准面向厨师群体。千味的营销更侧重对厨师、店主的输出,更侧重性价比、操作方便,在实际宣传时直接给终端计算出使用该产品的预期收益与节省成本。同时公司通过“只为餐饮,厨师之选”标语,对外明确特供餐饮的服务商角色,子公司运营餐饮老板内参等自媒体频繁植入软广,强调自身更专业的品牌形象。实际操作过程中千味新品多以地推为主,优先向标杆客户登门展示,之后再全面撒网逐一进行推广。而安井、三全等营销打法相对多元,如综艺冠名、电视广告、品牌代言人和内容、娱乐营销等,综合目标群体更侧重C端消费群体。
5、供应链布局:柔性化生产,运营稳定高效
千味已形成全流程完备供应链。采购端方面,公司联合众品、黄河金等食材商共同成立了餐饮食材联盟,与供应商合作在全国建立蔬菜基地,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检测报告。质控端方面,公司引入无死角监控系统,同时配备专业质检团队监测各工艺节点,保证生产严格按流程进行。运输端方面,公司立体冷库可荷载38000吨产品,运输车辆安装GPS系统与温控仪,全程监控冷链运输过程,确保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最后销售交付方面,对长期合作的大B直营给予超过3个月的信用期,经销商则先款后货。
定制模式下,公司柔性化生产能力强。传统巨头多在规模化、自动化发力,公司在生产上更灵活,通过调整部分产线设备,即可实现不同规格、大小、性能产品的生产,满足其他客户的需求。公司凭借多年经验积累,可以兼顾生产弹性与效率,短时间(1天内)内迅速切换生产,保证产品交付与供应。
公司依托外协逐步布局全国。对比看三全、安井速冻巨头均基本实现产地销,现阶段千味主产区位于河南郑州、新乡,此外通过在辽宁(主要为芝麻球、地瓜丸等)、鹤壁(主要为油条、卡通包等产品)等地的外协具有部分产能,21年生产规模1.48万吨(占比14.8%,金额1.23亿),21年华东基地落地安徽芜湖(22年中投产,产能3+万吨)。目前公司直营业务占比较多,运输区域集中,吨运费较低,后续随着经销业务扩张、渠道下沉,基地全国化布局能冲抵部分运输费用。
6、财务角度:盈利中枢较高,仍具备改善空间
直营和经销定价模式不同,高毛利直营拉高毛利。直营采取竞标定价方式,经销则采取成本加成方式,因此直营采用标准和原料均高于经销,且大客户多采取独供、指定采购商等方式,故17-19年直营毛利率大于经销模式约8pct,如供应肯德基的油条毛利率达37%,期间公司毛利率持续上行,主要系结构改善所致,而20年两类模式毛利率差距缩小,主要与19年因成本因素大幅涨价、20年疫情下大客户降低高价产品采购有关。
展望未来:一方面生产人员数量较多、人效较低,公司对应成立设备动力部,提高机械化水平,规划“30亿规模前,保持一线生产人员在现有水平”,可提振毛利率3pcts4,另一方面疫情影响过后,直营渠道毛利率若恢复至25%以上,加上高毛利率的油条和烘焙产品导入、削减低毛利的芝麻球和地瓜丸,有望拉动毛利率1-2pcts,当然实际提升幅度与竞争有关,但公司毛利率相比竞对仍有3-4pct差距,故毛利率仍具备改善机会。
备注:
417-21年生产人员工资分别为4.87、5.21、5.05、5.38和6.81万元,4年复合增速8.7%,假设员工数量维持不变,人员工资按照历史复合增速增长,25年收入达到30亿,则直接人工占收入比从21年7.6%下降至4.5%,下降3.1pcts。
费用端在定制模式下,销售费用率较低,管理费用有望受益规模效应。大B模式下,客户体量大且数量较少,保证销售和市场费用方面支出少,21年公司销售人员数量223名,远低于可比公司数量(安井超3000名、其他公司在300人+),考虑当下重点是培育大经销商,30亿前销售人员扩张有限,销售费用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管理费用方面,人员和公司经费支出略高于业内平均,随着规模效应提升,管理费用率预计小幅改善。
低费用率支撑公司净利率,加上资产周转率较高,19-21年ROE均值达15.7%,高于行业其他企业,未来盈利潜力主要来自毛利端。一方面公司主要开发餐饮大客户,市场拓展费用支出较少,致净利率近三年维持在7.76%,构成ROE领先的主因,另一方面,大客户采取柔性化定制生产,公司以销定产下致存货周转率较高,加上前两年新工厂未落地,产能供给紧张下略有推升固定资产周转率,综上,总资产周转率略高于行业平均。而净利率改善潜力,主要来源于毛利率提升和管理费用率优化。
(三)结论与建议:切入通用初步顺利,仍需持续平衡效率
1、当前阶段:大客户优势向通用品快速扩散期
千味在大B渠道优势显著。千味精准定位B端需求,研发思路上千味分小组聚焦定制品研发,在新品研发、送样、生产上动作迅速及时,且通过近20年经验,已经摸索出一套完备一站式重客服务能力。此外由于大客户对产品全流程质控均更关注,而千味已形成包含采购、生产、运输、质控在内的完备供应链体系,实现柔性化生产。故千味在百胜中国品牌背书下,在客户、份额、品类上的具备横向拓展能力。
在小B通用品发展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千味经销业务起步晚,下沉程度、覆盖区域及经销商体量均与三全、安井有所差距,且在销售人员配置和管理上较弱,难以在小B端形成比较优势,加上体量较小规模效应偏弱、研发上未完全适应通用品市场变化,预计整体通用品业务的发展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依托大B端积累优势,自上而下辐射经销渠道,当下仍处于红利快速释放阶段。大B端进入门槛高,千味先发优势明显,并在过程中持续打磨了自身能力,当下以在大B积累的产品和品牌优势,降维来推动小B发展,这是符合更大成长空间的选择,且预计前期协同效应仍会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长期来看制约企业的瓶颈,仍是通用品能力培养成功与否,即更标准的生产和更低生产成本、通用大单品的洞察力和中小餐饮的渠道服务力,此外资源在定制部门和通用品部门的平衡亦是考验。
2、企业建议:持续探索深度和广度的平衡点
柔性化定制天花板有限,规模性是永恒的命题。正如前文所言,定制化择高处立,易于企业塑造差异化,且适合前期切入,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非标的品类和日益复杂的服务,或超出企业能力边界,发展天花板随之而来,因此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并提高运行的规模性,将是公司面临的长久命题。
丰富拳头型单品的矩阵。渠道反馈公司当前大单品数仍少,除了油条和蒸煎饺外,未形成能满足渠道灵活运行的产品矩阵,且产品SKU数量较多,随着大客户持续增加,该问题会持续凸显。故建议选择好特定方向,持续聚焦并培育自身优势大单品,避免撒胡椒粉式发展、被大客户牵着走。
大客户也可分级。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客户潜力,划定大客户级别,仅有限的大客户可匹配柔性化供应链,且对于特定场景、特定功能(如研发)内部指定有限大客户,最后根据企业能力选择合适开拓节奏,先求深度,再求广度。
提高经销渠道管理效率。经销渠道管理难度高,但未来发展空间也更大,可借鉴行业龙头企业经验,探索经销渠道发展思路,在做大单商体量同时,可逐步增大经销渠道业务员数量,结合自身优势主动赋能经销商,提高渠道粘性。同时长期来看,发展差异化C端品类,对于提高盈利能力、单品规模均有正向帮助,在巩固好已有优势后亦可逐步探索。
三、未来展望:品类和渠道双轮扩张,具备跃迁至30亿级别潜力
(一)产能布局:规划产能超20万吨,打开成长瓶颈
规划产能达20万吨以上,并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本次上市公司拟投入募集资金2.8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新乡三期建设,对应速冻米面制品8万吨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6月投产,项目建成后,公司将由20年约12.8万吨的基础上增加到19.6万吨。而从过往产能设计与实际利用情况看,公司18-19年产能利用率处在高位,旺季需满负荷运行,新乡一期和二期在19-20年陆续投产,推动公司产能从18年6.7万吨增长至21年的15.8万吨(含外协)。公司本次募投志在长远,未来产能释放有望较好匹配公司营收增长。同时公司投入0.32亿元支撑技术研发,持续夯实创新优势。
(二)成长驱动:品类和场景延伸,渠道加快扩张
产能和渠道扩张驱动,叠加强场景延伸能力,公司成长路径清晰。公司巩固华中地区优势后,以租赁或外协形式向东北、华东等地区扩张,同时渠道裂变步入加速期,直营大B客户势能积累充分,公司顺势加大经销渠道开发,当下仍处高增长阶段。消费场景方面,公司针对各类场景积极推新,即使同一产品,公司也做规格口味的细分,并于19年推出“焙伦”品牌进一步拓展烘焙品类,综合从横向铺市、特定单品纵向挖潜两方面,强化公司收入增量来源。而短期而言,品类上主打油炸类(油条25年达10亿)和烘焙类,蒸煮产品与市场保持同步,而渠道上则围绕西式快餐、咖啡茶饮和团餐等重点开发。
渠道扩张潜力仍足。大客户渠道方面,百胜渠道21年营收2.45亿,仍有望跟随百胜开店、品类渗透增长,22年预计增长8%,而华莱士和海底捞等营收规模仍小,对比百胜渠道渗透率,提升空间更加充分,未来随着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还会有更多头部品牌作为公司大客户放量。而经销商渠道方面,根据公司此前“320计划”5、着力提升单经销商进入百万范围,当前平均体量仅70万,单商体量具备50%提升空间。
备注:
5围绕TOP300客户,进行360度深度服务,打造20个千万级经销商(平台商),50个百万级别经销商,100个三百万以上级别客户。
四、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目标价55元,给予“推荐”评级
(一)中期增速:CAGR3接近25%,净利率维持7-8%较高水平
收入端,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可实现近翻倍,CAGR3接近25%。公司前期通过差异化策略,在油炸品、大客户渠道方面沉淀了成功经验,当下募投上市,一方面募投扩产打开产能瓶颈,另一方面加速区域扩张和经销商渠道开发,加上在烘焙类、蒸煮类方面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新场景。具体来看,量的角度结合当下产能利用率未来复合增速在20%,此外价的角度,蒸煮类、烘焙类等高价产品占比提升有望进一步贡献收入增长,结合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收入增长的确定性进一步强化,预计未来5年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率有望维持在7-8%行业较高水平。根据上文分析,毛利率短期内有所承压,但产品结构和效率优化下呈稳中有升的态势,而费用率方面,考虑到渠道拓展、小B端开发需要,预计销售人员支出、业务宣传费逐步加大,预计22-24年费用率分别为3.4%、3.9%、4.4%。而管理费用率方面,规模效应下预计长期中枢下降,不过因22-24年股权激励费0.20、0.19、0.07亿,预计22-24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8.7%、8.5%、7.7%,整体费用端保持平稳。剔除掉短期股权激励费用因素,预计公司净利率水平有望保持在7-8%。且长期随着规模效应提升下,仍有持续优化空间。
(二)短期跟踪:疫情冲击有限,成本压力可控
二季度压力测试下,销售延续良性增长,全年收入保持20%增长目标。3月华东疫情爆发以来,对华东餐饮渠道冲击较大,下游大客户部分门店无法营业,大B渠道有所受损,但4月中旬后物流逐步畅通、销售快速恢复,且华东以外地区受影响较小,生产、物流等正常运行,同时疫情物流受阻预期下,反而刺激经销商渠道囤货,据调研反馈,公司4月销售良性,小B增长25%,大B增长近10%,即便之后5-6月份疫情超预期,但2季度本身也是消费淡季,后续也可通过3、4季度补回。22年全年维度看,公司完成信心仍然较足,预计其中油条、蒸煎饺分别贡献1亿+,其他新品综合贡献1亿。
提价、锁价和结构升级,综合对冲成本压力,毛利与营收有望基本同步。公司原材料中,面粉、油脂、包装和辅料是主要的成本构成,分别占收入23.8%、8.6%、10.5%和10.8%,若全年原材料延续当前价格水平,则预计拉低毛利率2-3pcts,净利润影响在1pct+,不过公司已储备应对手段,一是直接提价,其中油条提价5%,蛋挞提价30%,整体提价2-3%,二是公司已基本完成二季度锁价,而下半年看预计部分成本下行,三是公司通过调整品类结构,如高毛利油条和烘焙类占比提升,减少芝麻球和地瓜丸占比。最后叠加规模增长下内部效率提升,综上对冲成本压力,待成本压力逐步度过后,中期净利率有望维持在7-8%区间。考虑Q2、Q3基数较低,净利润有望保持较高弹性。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55元,给予“推荐”评级。公司在与大客户合作中打磨能力,优先头部渠道的思路清晰,募投扩产下渠道和品类持续扩张,未来3年收入有望翻倍。年内来看,二季度疫情压力下,销售延续良性增长,加上锁价和提效对冲成本压力,全年增长仍然稳健。我们预测22-24年EPS为1.18/1.63/2.19元,加回股权激励费后利润分别为1.17/1.55/1.96亿,考虑下游连锁化拉动的产业背景,给予22年约40倍PE,对应目标市值47亿元,目标价55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五、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小B开拓不及预期、餐饮恢复不及预期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5月20日发布的报告《千味央厨(001215)深度研究报告:聚焦B端,蓝海扬帆》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