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堂精炼

初中之友 2021-07-14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堂精练



15 最苦与最乐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uì)   着(chán)   约(qì)        招lǎn(揽) 

环(xún)      xiè(卸)却       监dū(督)       死而后yǐ(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3)悲天(悯)人: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心安(理)得:自认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3.(南京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③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一幅”改为“一张”。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许多细丝”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4.(北海中考)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5.按要求填空。

(1)《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梁启超(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设问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6.(武威中考改编)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引发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关注,学校开展以“关注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搜集材料

材料一至材料六是组内同学搜集的,请你从所学过的知识中挖掘一则与河西走廊有关的材料,作为材料七。

材料一: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是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品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材料二:河西走廊境内的三大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

材料三: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其价值非凡,魅力永恒。

材料四:长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近年来被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

材料五: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沙漠包围。全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94.5%,其生态问题之严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河西走廊西头,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敦煌逼近。

材料六: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西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以“天下第一关”著称于世。

材料七:示例:左宗棠西出河西走廊,收复新疆。(答霍去病、玄奘、张骞、林则徐、班超等人的事例均可,但其表述必须与河西走廊相关联)

活动二:整理材料

前六则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历史文化有关,另一类与生态环境有关。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材料是材料二、四、五(只填写材料序号)。

活动三:分析材料

分析以上两类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哪两个结论?(每个结论不超过20字)

结论一:河西走廊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结论二: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意思对即可)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回答问题。

7.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8.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尽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来对比,阐明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不能逃避,在尽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9.“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面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的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10.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逃避应尽的责任,就会陷入痛苦。

02 拓展阅读

(原创)

做难事必有所得

徐长才

①金一南说:“做难事必有所得。”诚哉斯言!这也是金一南的亲身体验与成功之道。金一南年轻时,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厂当工人,他开始吹拉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状的,没有一个成形的。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三个手指头的肉都烫坏了,终于制作玻璃瓶子又好又快又多。后来,金一南考取了军事院校,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研读与搜集大量红军资料,不畏劳累地写出了多部有关红军研究的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敬重。

②多年前,画家、航海家翟墨明知一人驾着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是无比艰难的,更有生命危险,但他觉得这样的航海可以为祖国争光,可以在征服海洋的同时征服自己、超越自我。于是,在缺乏航海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买了条旧帆船,毅然决然地从山东日照出发,进行远航。途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在穿越印度洋时,遇上狂风暴雨,浪高七米,随时都有被大海吞没的危险。那时,他把自己绑在船的甲板上,小腿上绑着水手刀,任凭风吹浪打,随时做着死亡的准备。经历了七天七夜,他才脱离了险境。在经过海上美军某基地时,被美军关押。美军在搞清他的真实身份后,又帮他修好了船,友好地送他继续航行。在大西洋的一个海域,虽然风平浪静,长久的寂寞又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恐惧,但他挺了过来。有一条巨鲨,尾随在他的船后很多天,他也没有被吓倒。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土著人待他很友好,酋长的女儿还想嫁给他,但为了完成环球航行的大业,他毅然地“逃”了。经过好望角时,那里的人们被他的勇敢行为所感动,举办宴会邀请他。当他继续航行时,停在那里的所有船舶都鸣笛为他壮行。经过两年多的拼搏,翟墨终于又回到了日照。翟墨实践了“做难事必有所得”。

③达尔文年轻时就在学习和钻研动植物学上下功夫,能细心地对一些动植物进行反复观察,有时连吃饭也忘掉了。他大量采集植物和昆虫,把它们制成标本。后来,他大胆地好不容易在英国乘上了一艘到南美洲去的邮轮,孤身一人到南美洲进行动植物考察和收集样品。在那里,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经历了很多风险和磨难。通过多年考察、搜集和研究,达尔文撰写了巨著《物种起源》,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进步。可以说,达尔文的卓越成就是他不畏艰苦和敢于做难事而取得的。

④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做出令人惊羡的成就,不想做难事是不行的。有些人贪图安逸,做事拈轻怕重,生怕吃苦受累,生怕多费了心血多动了脑筋。这样想这样做,怎么能做出更大的成就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难事不难,只要肯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妨敢于、乐于多做点难事大事,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

(选自《做人与处世》)

11.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概括中心论点】

做难事必有所得。

12.本文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做难事必有所得”的观点。

13.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分析文章的结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请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诗句。【补充论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最苦与最乐》中说“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拓展延伸】

示例:一个人为了心中的追求,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这份所得除了物质上的所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超然与享受,所有的磨难在成功的喜悦面前,都会显得一文不值。“最苦与最乐”是一种过程和结果,经历过的苦难最难忘,历经苦难后的快乐最令人陶醉。

 


学法点津

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运用对比,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技法点睛】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

    1.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2.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堂精练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