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课堂精炼

初中之友 2021-07-14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堂精练



 

课时精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素琴 (     )

(2)丝竹之乱耳 (     )

(3)香远清 (     )

(4)亭亭净植 (     )

(5)陶后有闻 (     )

(6)乎众矣 (     )

答案:(1)调弄 (2)弦、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3)更加 (4)竖立 

(5)少 (6)应当

方法指导】

解释文言词语的三种方法

1.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即根据上下文,借助句子的大意进行推断。

2.组词代入推断词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组成若干个词语或把它的常用义列举出来,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从而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3.迁移联想推断词义。初中阶段,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很浅显,需要考查的重点词一般都在课内出现过。我们只要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就能顺利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何陋之有

【解析】B。题目中的“之”和B项中的“之”用法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和C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4.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

清涟而不妖 (     )

答案:①多 ②洗

(2)翻译下列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②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交代了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根据题目要求,可直接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含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翻译。要指出语句中包含的感情,或者蕴含的哲理。联系本文写作背景可知,本文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结尾,慨叹了生活中像莲一样保持高洁品质的人越来越少。

答案: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5.(2017·安徽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出名,有名 ②这 ③博学的人 ④公事文书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曰:“陋,如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有人说:“那里物质条件太差了,怎么能住呢?”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答案: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附【乙】【译文】

孔子想居住到中原以外边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物质条件太差了,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到那儿居住,物质条件有什么差的呢?”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堂精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