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第29集 黄巾起义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语文视窗公众号将推出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系列视频和介绍系列,敬请大家关注和期待!诚挚感谢大家对语文视窗的支持。
回头看看历史,
看看之前发生的事,
去感受古老文化和古人智慧。
往期中国通史
【详文】
公元183年的冬天,东汉京师洛阳异常寒冷,夜深人静时分,司徒府衙大门的灯笼在凜凜朔风中剧烈摇曳,几个鬼魅般的黑影忽然出现在高墙下,迅速涂抹勾画一番,又倏然消失在沉沉夜色中。黎明时分,巡逻的卫士惊悚万分,京城各大衙门的外墙上,竟然不约而同的出现两个醒目的白色大字—甲子,随着一场遍及洛阳城的大搜捕,东汉末年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即将爆发。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洗衣机和里买吗,这是东汉晚期流传的一首歌谣。小麦还在生长,大麦已经成熟,在田间收割的只有妇孺,男人们都在西北边地服兵役,基层官吏自备车马一路向西,百姓苦不堪言、控诉无门,只能含泪吞声,私下议论。歌谣中提到的胡,是指居住在西北边疆的羌人,国家有边患,男儿服役从戎、保家卫国本来是寻常之事,但是东汉后期的西北兵役为什么会让百姓如此痛入骨髓而怨声载道呢。
公元一世纪后期,东汉军队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人,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彰显大汉王朝的威名。但在与西北羌人部落的角逐中,却没有取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绩,在东汉中期直到东汉灭亡,战争反反复复始终不断,旷日持久的对羌战争成为东汉王朝始终无法甩掉的沉重包袱,也给黎民百姓带来无限痛苦,男子出生入死、奔命边关,妇孺劳作田间,还得负担巨额军费和多如牛毛的杂税。战争之外,东汉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加上连年灾荒瘟疫,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携幼扶老,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乞食,成为流民。
臧知非: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农民丧失土地,要么做地主的依附民,要么做奴隶,要么迁徙逃亡离乡背井,四处流浪,所以流民问题日益严重,东汉覆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流民,如同滚动的地雷,流动到那里,哪里就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小农社会的管理之道,是千方百计反把农民附着在土地上,农民一旦成为流民,变摆脱了国家管理,很容易成为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力量,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流民造反的事例。西汉末的赤眉军就是由流民演变而来,东汉后期的流民问题比之西汉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可怕的是这一时期的流民,已经不再单纯是逐寻口粮的盲流,一种宗教信仰正在悄然改变着流民的属性。
赵凯:流民所到之处就会对当地的社会秩序构成冲击,到人多了以后,他可能会去攻打官府,力量更强大的时候,可能就会和政府展开,像大农民起义的对决性的一些战争之类的东西。位于今河北广宗县县城西北的大柏社村,至今仍有一个方圆约一亩地的大坑,坑的西边有座庙,这就是东汉末年百姓接受法师符水治病之处—圣水坑与灵仙庙,如今在灵仙庙,仅有少数老年妇女还依照旧习前来祭拜。而在东汉末年,一场瘟疫席卷中原,百姓饥寒交加,死亡无数,深受瘟疫之苦的百姓从四方聚拢到这里,接受法师的诊治,法师自称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病人只需跪拜忏悔,服下法师亲手制作的符水即可病除,穷人分文不取,富者交钱多少全凭自愿,不少气息奄奄的病人竟然转危为安,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百姓知道了妙手回春的大贤良师,百姓争相前往接受法师治疗。
赵凯:东汉后期天灾人祸、瘟疫也比较多,有一些懂得医术和巫术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给百姓来治病,特别在病人中间有建立起的威信,来投靠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一部分,后来就发展成为像张角那样的宗教首领。
张角冀州巨鹿人,太平道的首领,东汉末年,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十万人之多。东汉末年瘟疫横行,社会腐败,张角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符咒为人治病,赢取百姓的信任,深受瘟疫之苦的百姓在绝望之际,对张角符水治病的方式深信不疑,张角亲手制作的符水已无法供应庞大的流民群体,只能命众徒修建庙宇,自称求来灵仙。并告诉百姓,灵仙在庙旁的水坑里放入了灵药,喝下圣水坑里的水就能治病消灾。东汉朝廷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碗飘着黑色纸烬的符水,给东汉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太平道用符水疗疾,给老百姓治病,正好是当时广大生活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生活上的一种需要,正好符合和满足了当时生活在死亡线上的东汉中后期的广大人民。
在浮水治病的同时,一本神秘的经书更进一步地让百姓对大贤良师的无所不能深信不疑,《太平经》现收录于《正统道藏》第119卷,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又名《太平青领书》,《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济穷、自食其力、达天下太平为主旨,但多为巫觋杂语。汉灵帝时期,张角得到民间流传的《太平经》,在《太平经》的基础上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太平经》曾两次被献给汉朝皇帝,但第一次献书人被处死,第二次被束之高阁,张角得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并以此为教义创立了太平道。
杨英:张角的《太平经》里面有些什么呢,就是有好多的方术,还有就是宣扬起义,宣扬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太平,这样一种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和压迫,张角呢,他是大量的利用了先前流行谶纬和术数方术这些东西,再加上对于那个美好的世界的一个构想,然后他认为现在的东汉政府不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而是末世,然后应该大家起来把它推翻。
这里是位于河北写的广宗县,《太平道乐》在这里已传承了1800多年,现在作为古老的表演曲目,人们更注重它的艺术表达。而它却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舆论发动方式,东汉末年,为了宣传统治阶级的不劳而食、预言社会即将发生大变动的思想,从而煽动起社会上的民愤。张角将《太平经》编为经文,让信徒咏诵,为了使咏诵太平经时整齐划一,富有韵律,增加了管、箫、笙等乐器伴奏,逐渐演变成太平道乐。张角在此掩护下,以打醮聚众,击黄金鼓助威,向百姓大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主张平等互爱的观点,派出八名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所谓以善道教化天下。
大贤良师告诉人们,只要加入太平道,就会进入彼岸的那个世界,那个世界里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食辄令有余,新陈相因。对于已经习惯了了官吏盘剥、世态炎凉的东汉百姓来说,大陆泽畔的这个世界俨然是真正平等和谐的世界,在冥冥暗夜中,张角口中的太平世界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和光明。
卜宪群:《太平经》一书给东汉后期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副理想的蓝图,这个理想两方面,一方面在物质财富上能够得到平均,那么在精神方面上,太平青领书给他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平等的社会。
这里是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道家始祖老子的故里,老子李耳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清静无为,公元前二世纪前半叶,西汉前期的皇帝们采纳他的学说与民休息,缔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段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汉武帝绌抑黄老、崇尚儒学之后,儒学上升为国家的主流思想,老子和他的政治主张便回落民间信仰,不再被官方重视。然而,有谁能想到,三百多年后,掺杂了儒家、阴阳家知识的道家思想,悄然发展为民间最主要的精神信仰,甚至连当朝皇帝也对老子顶礼膜拜。
公元165年至公元166年,汉桓帝曾两次派大臣前往河南祭拜老子,并将老子灵位请回宫中祭拜,老子是清心寡欲的代表,汉桓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荒淫无道的皇帝之一。他祭祀老子是希望像道家学说宣扬的那样给自己留个龙种,汉桓帝御宇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这成为困扰他多年的一块心病。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他统治时期民不聊生、边境多事,小规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而这些农民暴动往往是打着老子的名义起事的,因此,汉桓帝再三祭拜老子,表示自己信仰老子思想,希望借此能够控制道教信仰,维护皇帝的威望,当然他也希望他的臣民能像老子说的那样清静无为,好让他安心享受人间富贵。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祭祀老子,实际上是承认道家思想的合法性,对道教信仰在民间的迅速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老子和道教最终没能给汉桓帝创造出一个龙种,但是,汉桓帝祭拜老子的姿态,为道教的迅速传播开了绿灯。
臧知非:之所以能够利用宗教手段、道团组织组织农民,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当时农民无以维生,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在宗教徒道团中间得到了一定的生活支持。从这点说张氏、如张角、张宝等张氏兄弟,张道陵、也就是说的张天师,他们的政治自觉、组织手段、理论指导,在陈胜、吴广下面经历了这个400年的经验总结,他们已经站在另一个历史层面上,运用所谓的现在意义上的迷信,组织民众实现其政治目的。
张角的太平道并不是当时唯一的民间宗教,位于巴山北麓的午子山,壑幽林密、溪水潺潺,相传东汉人张修曾在这里创立了五斗米道,百姓交五斗米可以加入组织,五斗米道由此得名,张修在徒众中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组织,俨然成为一个与地方政府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儒家思想曾经是大汉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今这个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致命的冲击,一个思想混乱的王朝必将陷入全方位的混乱。到汉灵帝时期,太平道势力遍及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地,组织的信徒多达数十万人,就连皇帝身边的宦官、卫士、朝廷大臣竟然也有不少人加入了太平道,太平道、五斗米道即将把大汉王朝逼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赵凯:当时朝廷的已经得到这个信息,有人在宣传太平道,朝廷并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觉得像张角的太平道,在地方上面它可以安抚百姓,这个正好的地方官方政府做不到的,当这个太平道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到非常大,有可能对这个王朝的命运构成冲击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些有识之士,像杨赐、刘陶这样的人注意到了,他会向朝廷报告,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变乱,但有这种可能,一旦发生变乱,这个局势就非常难以掌控了。
杨赐,字伯献,弘农郡华阴县人氏,弘农杨氏是东汉后期最负盛名的一个显宦世家,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担任过帝国的三公,祖孙三代都已正直敢谏著称。太平道势力的迅猛发展并非秘密,但是地方州郡官员玩忽职守、掩耳盗铃,他们因害怕多事而丢掉乌纱帽,因此不愿意向朝廷正式报告。杨赐已经预见到太平道对帝国秩序的潜在危险,在这封急奏中,他提醒朝廷重视太平道的危险之处,也提出了解决方案: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的定。杨赐的判断相当精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庞大的流民群体,张角和他的太平道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也称得上是釜底抽薪的上乘之策,先解散流民,再处置张角等太平道领袖。遗憾的是在此时的汉灵帝正在宫中与妃子们游乐,而大臣们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甚至有的大臣、宦官也加入了太平道,杨赐的奏章没能引起朝廷上下的重视,奏章进入灵帝视野已经是帝国受到重创之后的事情了。杨赐的奏章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却引起了太平道方面的警觉,张角和他的弟弟张梁、张宝明显加快了行动部署,他们按照军事化组织模式,把全国各地太平道徒众分为36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7000人,每方设立一名首领号令部众,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赵凯:当时这种管理体制,如果地方有了问题就会有问责机制,如果有地方官你不能很好的处理,那么上面会问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的官员他为了防止被问责,要保他的乌纱帽,他宁愿不把这消息向上面报告,其实这些信息到达朝廷、到达皇帝这边是比较晚的。
公元183年,是气候变化相当异常的一年,夏天大旱,庄稼大面积枯死,冬天极寒,北方地区井水结冰厚达尺余,按照当时流行的谶纬,这是国家即将出现变乱的征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首低沉激昂、寓意深刻的民谣,很快在民间传播开来,与此同时京城洛阳及地方官府的墙壁上不断出现白土书写的甲子字样。马元义,太平道大方的首领,张角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此时他正组织荆州、扬州等长江一带太平道徒众向邺城集结,随后又潜入京师,部署洛阳当地的徒众,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成事,起事日期定在光和七年(公元184)三月初五,这一天正是农历甲子年的甲子日。就在太平道的暴动部署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令张角意想不到的事情。
公元184年正月,马元义的弟子唐周临事变节,向官府报告了太平道暴动的计划,东汉朝廷大为震惊,随即宣布京师戒严,关闭洛阳城门,在城内大肆收捕,1000多名太平道徒众被捕杀,马元义被车裂处死,顽劣昏聩的汉灵帝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下令火速缉拿张角等太平道首领,事起仓促,太平道暴动被迫提前,张角派遣快马信使,星夜驰告各方,立即起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黄巾大起义就此爆发,从黄河北岸到江淮两岸,从东海之滨到河西走廊,到处都是裹着黄色头巾的起义军,他们焚烧官衙,捕杀官吏,释放罪囚,承平已久的汉家天下在战火和呐喊中沸腾起来。一位名叫应劭的官员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八州并发,烟炎降天,牧守枭裂,流血成川。
王健:黄巾大起义在中国整个封建时代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他应该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和宗教结合起来的,所以宗教就强化农民战争动员的能力,包括他这种思想的号召力,也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宗教思想支持下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蓟州告急、颍川告急、南阳告急,一批又一批的奔命驿马疾驰在通往洛阳的官道上,大敌当前,汉灵帝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国舅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统帅所有的京畿卫戍部队,在京师洛阳的周围设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个关隘,防止黄巾势力进入,同时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讨伐京师北面的黄巾军,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负责讨伐京师南边的黄巾军。朝廷还下诏,鼓励地方官府、豪强地主招募武勇,协助官军平乱,东汉政府的官军虽然数量不到十万人,但是都属于精锐部队,训练有素,黄埔嵩、朱儁、卢植等又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再加上地方豪强大族的支持,战斗力并不弱。张角的黄巾徒众数量庞大,动辄数十万人,但是里面有很多老人、儿童、妇女,战斗力并不强,而且由于仓促起事,没能完成集结部署,兵力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就在战事最为紧张的时候,太平道领袖张角病故,黄巾军士气受到重挫,人公将军张梁成为统帅。十月,南线官军在皇甫嵩的统领下加入到北方战场,黄巾军陷入颓势,十月底,黄巾军与官军在广宗展开决战,张梁的三万黄巾军将士战死,另有五万人在城破之后,投入滔滔清河,河水为之断流。十一月,地公将军张宝在下曲阳战败,徒众十余万被杀。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区35公里外的凌霄山,突兀森郁,人迹罕至,就连当地人都很少知道,早在1800年前,这是曾是给东汉王朝留下千疮百孔的黄巾军寨遗址,保存完好的八角玲珑井,惩治叛徒的水牢,残破的石碑,如今依然能在这深山之处找到当时起义军叱咤风云的痕迹。而就在不远的山下,由黄巾起义演变而来的地方表演,也仅仅只在逢年过节时被民间艺人搬上舞台。抬黄杠、太平鼓、太平道乐,一个时代的声音被后人演绎如此生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一切都化作了这嘹亮的鼓声。从古至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曾经惊天动地,曾经呼风唤雨,也都化作了悲亢的音乐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卜宪群:民本思想是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政策、政治要顺民心而不能逆民心,东汉后期的一系列的问题,积累到后期形成了黄巾大起义,应当说是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严重不足,那么政府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民不聊生,那么这样就会为社会的异同势力、其它的组织所利用,我想这也是东汉后期的历史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这里是湖南省长沙市东牌楼,2004年曾在这里出土的一批汉代公文简牍,简牍详细记载黄巾起义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暴乱不但导致社会秩序脱序,也给东汉帝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黄朴华:这批简牍一共发现了400多枚,汉灵帝时期的四个年号,这批简牍上都有,都出现了,刚才看的这枚简牍是一件官府的文书,上面记载就是在湖南南部或者是湖南地区这一块,战事频发,国库空虚,也像简牍上所说的仓空无米,库无钱布,尝粮食没有了,库里的钱和布也空虚了,当地的地方政权应该是已经不稳固了,不稳固了就有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买卖、买官。
长沙郡临湘县的县令向上司汇报说,本地连连遭遇战事,仓空无米,库无钱布,地方府库空虚,中央同样如此,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忍痛割爱,把积攒多年的私房钱和马匹都捐了出来,可是,战事刚刚停息,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宦官们四处搜刮,为了填补国库空虚,汉灵帝大肆卖官鬻爵,最初只是卖一些无关紧要的低级官职,后来干脆把三公九卿这样的高级官位也摆上了柜台,读书人要想要进入官场,地方官想要升迁,也得先上缴一大笔钱。
卜宪群:汉灵的时候有一个司徒,相当于丞相,这个人叫崔烈,崔烈的司徒位置就是从汉灵帝那里买来的,崔烈回家以后,问他的儿子叫崔均,他说我用钱买到了这个官,社会上对我是什么评价,这个崔烈的儿子崔钧这个人还比较正直,他说:大家对你评价很不好,说你的身上有铜臭,我们讲的铜臭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为什么东汉后期社会矛盾那么激烈,除了广大的一般的农民、普通百姓与政府的矛盾之外,那么其他知识分子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也是很对立的,政府腐败,卖官鬻爵,切断了当时士人的晋升仕途的一个途径,你有钱就可以,有钱什么都可以做到,什么都可以买得到,那么大家还要谁为国企做贡献呢、为国杀敌立功呢。
其实比普通官员更应该受到严厉处罚的,应该是宦官,黄巾起义爆发后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们更加嚣张,侍中向栩、张钧向皇帝进言,称黄巾之乱完全是由宦官引起的,只要把宦官首领们的头颅砍下,挂在南郊兵祸自然平息。灵帝把张钧等人的密奏传给宦官看,结果丢掉脑袋的不是宦官,而是两位侍中。皇甫嵩、卢植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无法逃脱宦官们的暗算,卢植只因不肯向监军宦官行贿,结果被收入囚车押回洛阳,差点丢了性命。同样是平定黄巾之乱功臣的车骑大将军黄埔嵩因拒绝向宦官行贿,灵帝在听信宦官谗言之后,收走了皇甫嵩的车骑将军官印。宦官依附于皇帝,却最终绑架了皇权,如果一定要打死食盘上的老鼠,那么打碎盘子也许就真的在所难免了。
赵凯:那么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王朝的统治阶级好像是取得短暂的统一,他们结合在了一起,把过去的分割放在一边,然后一起来镇压黄巾起义,解决燃眉之急,但实际上在这个战争过程中和战争以后,宦官和官僚集团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像皇甫嵩、卢植这样一些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依然没有摆脱宦官的恐吓和破害,那么在过去需要忍耐,那么到现在就未必是那样了。
官员与宦官之争不断激化的朝廷的内部矛盾,导致了国家政治动乱,朝野不振,贤人志士遭到迫害,从而人人自危,天下大乱,黄巾起义主力被剿灭后,余部又继续斗争了20多年,在它的影响下,各地不断发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为了有效进剿黄巾余部,汉灵帝将军政权下放给了地方,官员拥兵自重的局面,加之一些地方豪强在黄巾起义中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上逐渐形成的无数大小军阀,地方势力最终摆脱了东汉政府的控制,形成了各霸一方的局面。这一些时期,除了袁绍、董卓这样的军阀和贵族,曹操、孙坚、刘备,这些无名小卒也逐渐通过黄巾之乱走上了政治舞台。
赵凯:黄巾起义它特别像大地震,它主体虽然被扑灭了,但是它的小规模的力量仍然存在,持续情况从后面记载来看,规模并不小,比如说曹操后来收编的青州兵,还有袁绍在河北也收编的一部分,张飞燕的黑山军也是力量比较庞大的,他们有时候也是打着黄巾起义旗号的。
曹操等人相比董卓、袁绍这些豪强,黄巾之乱后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势力,但是历史却给了曹操第二次机会,公元188年,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余部再次起事,他们在青州集结,人数多达百万,兖州刺史刘岱被杀,曹操接替了兖州牧的职位,对正处于补给困难的黄巾军,曹操一面交战,一面谈判,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这支30余万的黄巾军,另加随军男女老幼眷属100余万人,最终接受了曹操的收编。曹操从中选拔精锐十余万号青州兵,家眷及其携带的农具作为基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由曹操设置屯田,组织生产,为军队作战提供后方供应基地,由此,青州兵成为了曹操独立拥有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这支由黄巾军所组成的青州兵,最终成为曹军势力并发展壮大的基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一段斗智斗勇的大戏正浩浩荡荡的拉开序幕。
赵凯:黄金起义虽然没有把东汉王朝给推翻了,但它对东汉王朝老大帝国的打击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么后来东汉的灭亡,三国这种情况出现,都和黄巾起义有直接或者的关系。
黄巾起义之后,这一个经历了400余年的汉王朝彻底滑入了乱世的泥沼之中,朝政日乱,海内困虚,面对这样一个气数已尽的大汉王国,一批批乱世枭雄横刀立马,闯入了了历史舞台,220年,这个曾在世界古代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东方第一大帝国—大汉王朝,随着它的最后一位国君汉献帝被迫走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大汉王朝最终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