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线 PM 到管理200人团队,我在管理上经历的 6 个坑

职人团队 职人社 2021-05-30


本文整理自 「业务负责人的认知进化营」 系列沙龙第 6 场直播,嘉宾是贝壳高级产品总监刘炯。想要了解进化营的详情,可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职人社公众号,回复「进化营」三个字。


文末扫码可观看 90 分钟的完整视频,以及完整 PPT 文档,声情并茂地理解本期沙龙内容。由于整个沙龙内容较长,全文分为两部分发出,本篇为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可以点击此处查看。


贝壳高级产品总监刘炯




管理之路,我掉过的那些坑。


在管理的路上,我也掉过不少坑。


下面我用 6 个 case 讲一讲我在管理路上掉过的坑,以及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解决。


讲之前先说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从业务专家到管理层不是只有一档,而是会有好几档。


如果是一个 P7 或 P6 的业务专家带一个方向,基本是 5 个人左右的团队。


这时候你要对项目节奏、项目质量有一个很好地把控,你要带着团队达成业务目标。


慢慢地,你会从一个方向负责人变成一个部门经理。


我认为部门经理和方向负责人最核心的区别并不是管理人数的多少,而是你有没有团队绩效的管理权。


方向负责人是事大于人。如果是部门经理,那么管人和管事至少是五五开,你对团队管理的精力投入要到五成。


再往上,你从一个部门到一个中心总监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多团队管理的问题,这要求你有更强的规划性,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建设上。


中心总监往上还有总经理、 VP 、CEO,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职责要求。


下面我来带大家看看我准备的 6 个 case。


Case1. 新手村遇到的精英怪。



# 自信


第一个 case 是我从业务专家过渡到方向负责人的时候。


当时我做的业务方向只有我一个产品经理,然后领导让招人。我当时才工作一年,所以除非是校招,否则你很难招到一个比你资历浅的人。


后面我就招到了一个比我大三四岁的人,他的工作经验也非常丰富,那这时候让我带他,我就很恐慌,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管自己,又突然来了一个工作经验比我丰富的人,这个人怎么管呢?


首先我的建议是你要相信老板和组织的判断。为什么老板让你招这个有经验的人,因为他们的判断就是你是比他强的,所以你首先要忘记年龄这件事,要有自信,我真的比他强。


# 「干掉野狗」


另一点是,人天生有等级观念。一旦他向你汇报,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得听你的。当他年龄比你大的时候,他承受的压力不比你小。


大家是双向压力,这时候反而是更坦诚地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对「精英怪」的管理。


遇到对方的经验比你丰富的人,也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好听的比喻叫「野狗」。他不服从你管,到处张罗事儿,比如越级汇报等。


对于这种人的管理,你要识别他对于组织的影响到底是正向还是负向。如果是负向,就定义成野狗,这种人是要开掉的。


你给他定明确的目标和汇报机制,如果他不达成你就要快速开掉,这种人对于整个团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 识别野马


同时还有一种人我定义他为野马。


这种人其实非常优秀,他归你管可能是因为组织判断错误,或者在面试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能力,然后发现归你管其实是屈才的。


这种对于整体组织是正向的,但放你团队又不合适,你就要主动把他贡献出去,让他能在组织里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


Case2. 社恐型管理者。



# 避免鸵鸟式分工


我本人比较社恐,不喜欢跟人聊天。像我这种人要管理一个团队,光是跟他们聊天就很痛苦。


我当时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正好我碰到了一个「精英怪」,然后我就把我手头的一部分事情分给他做,我去做另一部分事情。我内心台词就是你别管我,我也不想管你,咱俩各干各的,这个叫鸵鸟式分工。


但这种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分工完之后对这个事情就失控了,这件事情能不能做好跟你没有关系。


  • 做得好只是运气好,是你团队内部的人贡献了价值。

  • 但如果它失控了,最终你是承担责任的人。


所以大家要注意的就是,不管你是不是社恐,尤其要避免的就是鸵鸟式分工。分完工之后你还是要管。


这时候你说,我是社恐我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我也不想跟他有频繁的交流,费电。


# 目标设定+定期汇报


其实有个特别简单的机制,就是首先你们要把目标聊清楚,这个方向我希望你干什么,我希望你在什么时间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然后定一个沟通机制,每周聊一次。聊的时候,他主讲,你听,这样能建立一个信息同频的机制,同时你可以就事给他一些指导建议。


# 保持本我


另外一个就是保持本我。不要刻意 social,不会 social 的人 social 起来是很恐怖的。你就正常地就事论事就可以,只要大家认可你的专业能力,其他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而且慢慢你会发现,多沟通其实是可以克服社恐的。


Case3. 做团队的保护伞。 



我从某一个方向的小负责人变成部门经理的时候,又遇到了几个 case。


这个例子是我在上一份工作中遇到的。当时我们团队整体被大老板摧残得比较惨。那我承担的责任就是怎么保护团队。


我当时给自己的一个命题就是怎么做团队的保护伞。因为大家当时都很疲劳很绝望,跟我的微信沟通就是你快回来吧,我们不行了。这时候你很难拒绝他们,然后我就成为了一个团队的老大哥。


我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我当时就是一个老大哥。


# 共同面对磨练


你要做的事情其实是要带领你的团队完成目标,而不是保护你的团队,挡住所有的冲突,这样你的团队是不能成长的。


你必须要共同面对问题,大家有磨炼、有成长才可能让团队变得更好。


Case4. 信息墙和信息透传。 



# 推动信息流通


我观察过很多人做管理者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团队的信息隔绝掉,不让他接收任何外界信息,然后自己全部吸收。


他们认为别人什么信息都没有而我有,我就可以把这个团队带得很稳。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你要杜绝这个信息墙,要让大家知道信息流通才有助于团队达成目标。


不应该为了求稳,或者是自己无能,建立起这样的信息墙。


# 过滤和加工


但当你把信息透传后,又会发现有问题。


  • 你把所有的信息都尽可能地告诉团队,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过载。别人可能会收到一堆没用的信息。

  • 你在一些更高层角色过程中把信息透传下去之后,他会有不安感和慌恐感。


所以我们在这件事上要做到的就是过滤和加工。


对于信息墙这件事,大家要做的是打破信息墙,推动信息的主动流通。

但信息透传不要百分之百透传,有些可能影响组织稳定性的信息不要透传,零散的事情要加工、翻译成具体可执行的事情透传。


# 机制:全员月会


在机制建设里,我觉得全员参与的月度沟通会很有必要。


我现在每个月都会给我的团队述职。我们整个中心的 OKR 进展如何,月度达成的结果是什么,团队管理上有哪些进展,团队成员有哪些变化。我会提前有一个叫AMA(Ask Me Anything),这是从海均老师这里学的。


我会在月度沟通会上给大家做解答,这样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整个团队在发生什么。


# 机制:里程碑邮件


还有的团队会到某个里程碑发一个全员邮件给大家做鼓励,告诉大家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阶段性的成果,这都是非常好的信息传递机制。


Case5. 不懂业务就无法决策。



我从管一个部门到管多个部门,也有一个惨痛的例子。也是在上家公司。


# 只有靠谱是不够的


上家公司老板觉得我靠谱,又正赶上几个部门缺人,就把几个部门都让我管。他的逻辑就是:看着你这个人挺靠谱的,那都由你来管吧。包括市场、销售、法务、人力、行政等一堆很神奇的部门。


这时候我就出了非常大的问题,因为我缺乏对于业务的洞察和理解。别的部门的业务目标我没有,很多事情我也不懂。我活在一个恐慌区里,是没有办法达成这个目标的。


# 自我认知和老板认知


像这时候你要管理你和你老板的认知,要敬畏专业,要知道如果你不懂业务,但非要管很多人是做不出的好决策的。


Case6. 多职能团队怎么管?



# 精力分配在重要但不懂的方向上


举一个好点的例子。我去年有个机会去南京轮岗,我接的时候也是一个多职能团队,有摄影师、产品运营、内容、市场、公关等好几个部门。


这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些管理上的感觉。


  • 首先我懂业务,我有信心可以管好他们。这是最核心的一点。

  • 接下来,在管多个团队的时候会面临精力分配的问题。很多管理者喜欢把精力放在他懂的事情上,对于不懂的就是鸵鸟心态,指望别人能做好。这是不对的。


大家要把精力反过来用,对于那些你特别熟悉的事情,不用投入太多精力。熟悉的事情因为你懂,你知道他们捅不出篓子,只需要定期去检查就好。


你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你不懂的事情上。包括在北京的几次组织调整的时候,我都会和我最不懂、最不熟悉的部门坐在一起工作。你得天天跟他们泡在一起才能有更大的信息量理解那条业务线。


力出一孔


  • 你要力出一孔,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因为很多子团队的管理者在这个专业领域上要比你专业,大家要认这件事情。

  • 你告诉他们你的业务目标是什么,他们能为你的目标做什么事,大家定义好共同的目标,力出一孔,让他们从自己的专业线主动做思考,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多团队的方式。


# 机制: OKR +绩效+述职


在城市里其实有一个特别好的机制就是 OKR +绩效+述职。城市里的 OKR 就是 KPI,你给他定好明确的 KPI,再加上月度述职、季度述职、半年述职,持续的述职,就会发现这个就非常容易管起来。


# 机制:项目制


第二个是项目制。当你做到中心负责人的时候,你要知道 -1 层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可以把这个方向的日常工作做得非常很好,你是不需要操心的。


这时候你关注的仍然是以目标为驱动。


基于目标应该拆解出哪几个项目来,关注项目进展,用项目制的方式推动业务进展,而不需要把精力放在每个部门的日常管理上,这个是对多职能团队管理的一些比较正向的经验。


总结:


总结下来,这次的整个分享从专家到管理就是从管事到管人的转变,整个过程会更累心。



原来你做高 P,你不开心或者公司很蠢你就走了。但作为管理者你会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大,会觉得我还带着这么多人,我需要帮助他们,推动他们成长。


但在团队管理上其实很难有一个长期的稳态。你团队里可能今天有人离职,明天有人心态变化。这时候,你作为管理者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在里面。


我平时每天跟我的 -1 层说的话比跟我老婆一个礼拜说的话都多,你真的得跟他们反复聊事情,聊人,聊状态。


我觉得在管理过程中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你能收获一个很好的团队,能看到整个团队完成一项项的挑战,能通过述职,开会看到大家的成长,我觉得这是件让我很开心的事,而且是比我达成某个业务目标带来的开心更持久。


推荐书和影视


最后简单给大家推荐一下书和影视,我看的书也不多,就推荐几本比较基础的书。



第一本书是《领导梯队》。比如上篇文章我讲的那几层管理者,从专家到负责人,到经理,到总监,一直到 CEO。这本书有比我讲的更体系化的一套逻辑。书中对每个层级的职责、定位、目标、时间精力分配都有明确描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也推荐大家看。


关于 OKR 我看了三四本书,我觉得《OKR 工作法》这本书最好。


另外推荐一个动漫叫《强风吹拂》,还有一个电影叫《绝杀慕尼黑》。


在这两个影视作品里,你可以完整地看到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应该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设定目标,尤其是设定一个超高挑战的目标,以及如何达成目标。


我最近在看的不是纯管理书,看的更多的是都是围绕体育管理、体育教练的电影、纪录片。


看一个 coach 的角色是怎么影响团队的,我觉得体育教练和团队管理者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推荐大家关注。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观看 90 分钟的完整视频、问答和 PPT 文档。


△扫码购买可观看完整录播视频


↓↓扫码加入会员↓↓


↑↑扫码加入会员↑↑


成为职人社 · 会员,免费观看包括本场在内的 50+ 场沙龙(含录播),结识行业 3 年以上互联网业务骨干和负责人,得到 100+ 公司内推帮助等。


加入贝壳团队 & 延伸阅读


再附赠一个小福利:刘炯老师现在贝壳管理 200 多人的 PM 团队,他的团队正在招聘 B 端、C 端产品经理。看机会的朋友可以把简历直接发给刘炯老师哦,邮箱:liujiong@ke.com。


#1 雪球技术总监余磊:从工程师到技术总监的进阶中,如何提升团队管理能力?

#2 贝壳找房产品总监刘炯:产品经理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3 创业 6 年,王俊煜首度对外分享 OKRs 目标管理心得

#4 创业团队的 CTO 如何在 0 到 100 的过程中做出正确决策?

#5 更多关于职业成长的文章,点击阅读(目前有38篇文章)


点一下“在看”,推荐给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