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往未来之路:Metaverse 与下一代互联网

职人社 2021-05-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神经事务所 Author 黑镜科技 陈军宏

我们在用计算平行宇宙的方法投注未来,但属于当前时间线的未来只有一个。


Metaverse 一词源自科幻小说《雪崩》,图为小说封面,Photo by RZ.AZ@flickr (CC BY 2.0)


1 分钟快览

本文提出了透视未来的七个观察,提出了由近及远的一系列预测,讨论了下一代互联网可能的特征,讨论了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界中,人类将面临的机会与生存危机。

观察一:心流网络。谁掌握了心流网络,谁就掌握了互联网。微信/Facebook 是当代的心流网络。下一代心流网络,正孕育在那些能提供更高感官沉浸和/或更深心灵沉浸的产品中


观察二:人类生活将加速迁移到心流网络,心流网络与世界的融合将带来各种产业机会和创业机会。现有的心流网络中,微信相对 Facebook 更为高明;


观察三:随着内容技术与自动化工业技术的发展,「想象力变现」正成为一门性感的万亿级新生意,象征着人类以科技复苏魔法的伟大成功;


观察四:世界在全面内容化,商业竞争,越来越多地成为内容之争,商品/商业/组织的价值体系将因内容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CEO 的新角色,将是首席内容官


观察五:分布式生产将成为主流生产方式,和公司制生产展开剧烈的竞争,区块链等技术的落地场景将迅速增加;


观察六新世界的「虚实不分」包含三个层面:数据不分虚实,感受不分虚实,世界不分虚实。它们将带来了大量的新基建机会和挑战;


观察七神经元网络将把人类带入完全的 Metaverse。千万年来人类一路鲁莽而狂妄地闯进未来,但神经元内容时代,是第一个需要人类先做好理论准备和能力准备,才有机会安全面对的未来;

这七个观察,带来通往未来的七条赛道,它们是创业者的伟大机会,是冒险家的新大陆航道。




以下是正文部分,enjoy:)


Roblox 「忽然」上市,首日市值就暴涨到接近 400 亿美元,让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的人惊掉了下巴,听说过的人则纷纷表示恍然大悟。

一时间,一个概念在创投圈获得了无出其右的关注:Metaverse

注:Metaverse 由 Meta 和 Verse 组成, 在互联网语境汇总,通常表示「一个难分虚实的未来互联网世界」。在中文世界中,有时被称为「元宇宙」,但这个翻译是错误的。详见「神经事务所」的另一篇文章《Metaverse 是元宇宙吗?》

新题材光速占领资本注意力的不乏先例,但类似 Metaverse 这样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热烈的紧张与冲动的并不太多。

一方面,这代表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共识」正应时而生。

无数人渴望知晓未来,譬如下一代互联网该如何被定义,下一个巨头将自哪里诞生,而 Metaverse 给了一个完美答案:宏大而充满细节,既在万里之遥,又近在咫尺

Facebook 投入了 10000 多人在 VR/AR 领域;小马哥说「全真互联网」是腾讯下一个「必须打赢」的战役;苹果 all in AR;谷歌从未放松阅读与理解世界的努力……而 Metaverse 这个概念,将巨头们定义未来的各自尝试完美整合起来,以一家原本「小众、无闻」的创业公司的横空出世为契机,成为了大众眼中对未来的答案。

而大众对未来的共同想象,反过来又会有力促进那个未来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Metaverse 概念再次「启动」了未来

另一方面,它预示着某种「必要泡沫」正在迅速形成。

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前途远大但前景暧昧不清之时,资本往往能「大力出奇迹」

每一个破灭的泡沫对特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都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对行业并不是。「泡沫级资本」的注入,必然带来更多关注和讨论,从而吸引更多聪明人躬身入局,加速这一未来的「自我实现」。

尽管如此,Metaverse 概念的迅速喧嚣,多少还是反映出了焦虑与兴奋同在,恐慌与自信交织的情绪。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未来,那一百个创投人眼中就有一万个不同的 Metaverse——我们在用计算平行宇宙的方法投注未来,但属于当前时间线的未来只有一个

这是一座陌生的迷雾森林,没有人是土生土长的向导。在一头扎进去之前,我们不妨先升到树梢,极目远眺,尝试找到穹顶的北极星,和自己的方向感。

以下,作为一个未来观察者,一个 Metaverse 长期研究者与工程师,笔者将从心流网络、想象力变现、世界内容化、分布式生产、新基建与新世界、神经元网络等不同角度,讨论我们在前往未来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的一些定义,考察相关产业里已经或即将发生什么,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预测,以期带来更多讨论乃至争论,进而帮助我自己和他人更清晰地看见未来


心流网络 Mindnet 的更迭:汇入心智海洋的人们


图:Gerd Altmann @Pixabay


我将用 Mindnet(心流网络)来称呼连接起用户心智的那张网络。

心流网络,是运行于社会系统/网络平台之上,但与系统/硬件无关的一张抽象网络,反映的是用户心流之间的连接

它的节点是人类的颅内世界,而不是任何其他信息载体乃至计算设备;节点之间的边反映的是注意力连接与欲求关系,而不只是社交连接和传统商业连接;在心流网络上流动着的,是心流内容,是人的注意力、欲望、动机和对应的满足,而不是代码与数据

心流网络早已有之,但依托互联网这块息壤,它得以爆发式生长,得以迅速浮现、繁盛、蔓延、迭代。

虽然许多心流网络同时存在于各种物理网络之上。但在效率原则的不断作用下,总会有少数几张网络占用最多人的最多时间和心智,我们称它们为心流主干网。谁掌握了心流主干网,谁就掌握了用户心智信息流,谁就掌握了互联网

看看今天的互联网,微信就是覆盖在当前中国互联网上的心流主干网。再看 Facebook,通过这些年孜孜不倦的扩张、收购和抄袭,也搭建了一张心流主干网——区别只在于,微信更像是自觉的建设,而 Facebook 更像是本能的增生与吞噬

进一步仔细考察这两张如日中天的心流主干网,我们发现,不管是微信还是 Facebook,都在不停地囊括更多内容品类、扩大网络规模、防御新兴对手的扩张,不敢稍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不太会轻易被对手击溃。

但与此同时,随着迭代,新生的心流网络越来越成熟,其所承载的心流内容势能越来越强,「挟内容以令天下」的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最近几年,抖音崛起、B 站出圈、堡垒之夜对音乐产业带来震撼性冲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然今天的心流主干网还没有显露颓势,但人们已开始讨论下一个微信、下一个 Facebook

正如心流一词指向一种神驰与沉浸的状态,心流网络的终极是一张能让人人都拥有独特且充分的沉浸体验的网络

微信、Facebook 都是伟大的产品,但对于心流网络而言,它们只是它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人们讨论它们的替代,是人们感觉到了下一代心流网络的脉动,是人们试图窥视下一代心流网络的样貌。

引发心流网络迭代的关键变量,是科技。新技术带来更高效、更直觉、更沉浸的心流内容,形成不可阻挡的代差势能,迫使心流网络产生迭代。

任何高筑的壁垒都阻挡不了用户鱼跃而出,纵身投入更符合人类生理特点与心智模式的感官沉浸与心灵沉浸体验,不断逼近那个终极未来。前一代心流网络不断接受挑战者的冲击和迭代尝试,直到被新的网络替代,从而消失或下沉成为新的水电煤。如同百川归海,散居于山野的人们,最终都将顺着一代又一代的心流网络,汇聚到最终的那个人造的心智海洋中

因此,新旧心流网络的迭代,是心流内容代差势能的自然作用结果。它表现为「谁抢走了谁的用户」,但实际上更多只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用户流动


它表现为某个新平台打败了旧平台,但实际上只是新平台的自然生长与旧平台的自然凋亡。归根到底,新旧心流网络之争,是心流内容之争,而不是网络本身之争。我们可以说,在前往未来的路上,得内容者得心流,失内容者失天下

站在当下,我们看向未来。下一个微信、Facebook 是什么?可能不需要有下一个微信、Facebook,就好比不需要有下一个中国移动、沃达丰。但如果转化一下问题,会不会有新的心流网络能比微信、Facebook 提供更自然的心流连接、更高的感受与心智满足度?那答案就是肯定的

更自然的心流连接,意味着更符合人的认知特点,意味着更自然的内容,更自然的交互,以及更低的心智成本。更高的感受与心智满足度,则意味着更多的感受维度,更高的感受强度,更深的心智激活

伴随着内容硬件与内容技术的高速迭代,从现在开始,将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能充分利用硬件、算法、技术、脑科学等领域的进步,尝试提供比视频更全面的感受沉浸,乃至比生活更深长的心灵沉浸。而它们,可能就是下一代心流主干网的种子

推荐关注点:


  • 社会化游戏

  • 心智仿真产品或平台

  • 多智体系统

  • 复杂系统

  • VR/AR产品或平台


心流网络与世界的融合:心智集合体的本能


每一张心流网络,都会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融合。

譬如微信,「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只是一句 Slogan。微信是一张自觉的心流主干网,张小龙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使命和挑战。从最早的连接,到用朋友圈渗透内容,到用微信支付渗透商业,到作为心流网络触手的二维码与小程序渗透生活,乃至用微信硬件渗透物理世界,微信一直都是个心流网络模范生。

微信为什么提倡「用完即走」?你对心流网络的任「多样化使用」都是对心流网络的建设。帮助心流网络进一步渗透到这个世界的各个领域,比让你停留在心流网络的某个角落中虚度光阴,要重要得多——所以你专注做好眼下这件事就很好了,别浪费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保持幸福,就是对 Mindnet 最大的贡献。

相比之下,Facebook 的步法稍显凌乱。早期的「让世界更加开放连通」(Making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听起来像是在描绘一家电信运营商的工作目标,到了 2017 年,改成「让人们建立社区,让世界更加紧密相连」(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 ),也没有提到连接之外的更多使命。

再考察扎克伯格的一系列重大收购,无论用「进攻性」还是「防御性」去定义它们,其本质都还只是不停地加固网络的基本连接。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至少在早期,扎克伯格没有表现出对心流网络融合世界重要性的敏感,而是沉迷于他的「连接战争」。不过,最终他还是意识到了 Facebook 作为全球心流主干网的责任和机会:Oculus 试图接管内容,Facebook Pay努力渗透商业,天秤币试图接管支付,而 VR/AR + Horizon 的野心甚至是直接接管下一代心流网络。

心流主干网的这种冲动只会被暂时抑制,但不会消失,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张开双臂扑向世界。任何有机会帮助心流主干网融合世界的公司、产品,都会是借着季风疾驰的船舶,一日千里。在思考 IoT、SaaS、区块链等这类技术的落地难题时,这会是一个有用的思考角度。

还有其他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大大小小的心流网络,也在做着同样的融合。堡垒之夜为 Travis Scott 举办两千多万人观看的 Astronomical 演唱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堡垒之夜是一张覆盖了超过 3.5 亿用户的游戏心流网络,通过这场演唱会,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演艺公司。每一个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心流网络,都可能成为一个新领域的定义者

我们可以把心流网络视为一个栖息了无数人的心智集合体。类比地看,她也具有自己的某种意志,希望更快乐,希望这个世界对她更友好,她有责任通过潜移默化地改造物理世界来善待他的宿主。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流网络对世界的改造近乎本能

在前往未来的路上,无论心流网络如何更迭换代,有一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人类的日常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生存,将越来越深地与心流网络融合或迁移。首先是大部分娱乐,然后是大部分社交与工作,最后甚至连人类的物理生存方式与手段都会发生巨变,被心流网络深度渗透。

推荐关注点:


  • IoT 与物联网应用

  • 软硬件一体的类网关服务

  • 智能娱乐或技术娱乐

  • 无人机器服务


想象力变现:人类的魔法复苏时代


如果说心流网络对世界的融合,是自顶向下的系统级改造,那么,个体改变与创造世界的行为,就是自下向上的努力。它们共同推动着世界向 Metaverse 前进。

我将个体改造世界的过程,称为「想象力变现」。它包含两个方面:将想象变成现实,以及,将想象力变成现金

有人以来,人类就因「所以为人」而执着于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用想象创造世界

远古的猎人仰望着星空修筑起石阵,成千上万的劳工在法老的注视下建起金字塔,钢筋水泥在工程机械的轰鸣声中变成摩天大楼,稚子在沙地上堆起山川城堡,这一切的源头亘古如一,都是人类的想象力。

虽然稚嫩的双手只能堆砌泥沙,齿轮与机械能撼动大地,但想象力才是不变的魔法之源,技术不是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想象力变现的发展史

将想象变成现实的欲望,推动着人类不断发明更好的工具、更先进的技术,让人类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无止境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被自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让想象力转化为收入的经济系统,进一步推动了想象力变现,直到形成我们身处的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现代社会。

Metaverse,正是人类想象力变现能力全面质变的必然结果

基于对现代技术的理解和预测,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任何内容,只要能在脑海里被构想出来,像灭霸一样打个响指,先进的内容技术就能迅速将它们呈现出来;


任何物品,只要能在心智中被设想出来,打个响指,先进的智能工业就能迅速将它们制造出来——这就是 Metaverse,人类的魔法复苏时代。魔法般的视觉技术,魔法般的交互技术,魔法般的自动化工业,一个魔法般的世界,将在科技的加持下成为现实

事实上,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这个魔法复苏世界的大门。随着算法、硬件的高速迭代,处理器内容时代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注1:处理器内容,亦可称之为计算内容、虚拟内容,指的是内容的产生可以不依赖工具或传感器,完全由处理器独立计算生成。

注 2:人类内容史包含四个时代:手工内容时代、传感器内容时代、处理器内容时代、神经元内容时代。

处理器内容时代的愿景是:用户只需要提供想法,CPU/GPU 将帮用户完成剩下的一切,用户的想象力就是内容创造的边界

学术界、产业界、资本正在形成合力,推动这个愿景的实现,最终将让任何人都能轻易将「想象力变现」。GPT-3 让人看到了从想法到设计的中间过程可以为零;基于 Deepfake 的产品如雨后春笋折射出了创业者们粗糙但热情的产品冲动。

从图片到视频,从文字到语音,我们看到,大量的内容创作过程都可以在创意单元(大脑)和计算单元(CPU/GPU)之间直接发生,「人脑+处理器」开始替代「人脑+工具」,内容生产力获得空前的革命性解放。

想象力变现,在处理器内容时代,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嗅觉灵敏的资本,已经开始耸起鼻子寻找猎物。

以下三件事我认为将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年次第发生,值得关心这个趋势的人们认真对待:

第一,想象力变现将首先发生在颅内世界向颅外世界投影过程中

从视频、动画、影视、游戏到艺术,乃至文本与代码,这些心智投影行为,都将下沉到普通人身上。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工具类产品、平台类产品、SaaS 服务、算法、硬件将应运而生,在每个垂直领域中都会产生一个王者的同时,对应泛化需求的通用型工具或平台更有望扮演颠覆势力的角色

第二,想象力变现,意味着用想象力为自己创造收入,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将成为一些新职业的领袖

率先拥抱新技术和新平台的「想象者」,将是未来内容产业中的赢家。喜欢胡思乱想的普通人,即便没有出色的专业技能,也第一次有机会成为受人喜爱的社会精英,在新的内容生产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尤其是,用想象力创造心流内容,将迅速成为造富通道。而远离想象力的职业,将不可避免地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下沉。

人的价值被重新评估,新职业涌现,想象力的价值、表演力的价值、审美力的价值、共情力的价值,都转化为新职业的价值,个性会成为资产

第三,想象力变现还将发生在颅内世界对颅外世界进行「物理编辑」的过程中

随着 3D 打印、纳米机器人等技术逐步成熟,普通人将逐步拥有魔导师一般的造物能力,越来越多的商品将只需要出售许可、设计或者服务,最后的制造与修改越来越多地交给用户。组件化的中间产品将大行其道,使得柔性生产走出工厂,成为普通人也能掌控的能力。

想象力变现,将成为一门性感的万亿级新生意

推荐关注点:


  • 虚拟内容生成

  • 3D UGC

  • 3D打印

  • 制造业UGC


世界内容化:世界的拐点


这一节,让我们看看在心流网络全面覆盖世界、人类想象力变现能力突破临界点的当下,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人类历史,也可以被视为人类世界内容化的过程


「一开始,我们和世界浑然一体。


后来,我们在颅内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们自己剪断了自己与世界间的脐带,带着饥饿和苦难降生。


千万年间,所有人都在这种降生中恐慌、好奇、迷失、兴奋、焦虑、渴望,直到走完一生。


所有人都被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冲撞着自己的藩篱,沉默着嘶吼着想要重回母体。


所有人都在四处逡巡,试图进入他人,乞求着撕咬着彼此的世界之膜,以爱或恨之名,在彼此的世界中留下痕迹。」


在这个叙事中,人类通过涂抹世界,改造世界,直至创造世界,来寻找满足和意义。这个过程,我称之为世界的内容化

几万年前的欧洲大陆上,猎人们手持火炬,深入幽深黑暗的岩洞穹顶,在缺氧环境带来的迷幻中,用堪比毕加索的技艺,画下他们的猎物,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富足的世界,而后蜷缩在洞窟中心的篝火旁安心睡去,仿佛回到了温暖的子宫。


一万多年前,从寒冷的新仙女木冰河期中幸存下来的人类,聚集到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一块平地上,雕刻和竖立起一座座几十吨重的石碑,修建出不可思议的哥贝克力石阵。四面八方的猎人们穿越树林与水草,汇合在这个人造的天地中,祭祀、歌舞、交谈、约会,在此后的两千年间不曾稍歇。

两千多年前,在西方,希腊三贤带着深深的思索互相凝望,试图构建能解释万物的世界观,回应富足的城邦公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在东方,先秦诸子百家应时而生,游说争鸣,试图竞争出一个最好的设计,为人间提供来自天地的秩序。他们的言语,随着缓慢的车马在大地上回响,塑造着山川河流。

时至今日,我们放眼望去,这颗蓝色行星上,已经少有人迹未至的地方。越来越多的颅外世界已经完全成了颅内世界的舞台。从印刷品到屏幕,到整座城市,颅内世界的造物,已经覆盖了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全部时空

尤其是,因着科技的持续进步,物质供应的极大丰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容工具的极速平民化,过去几年间,世界内容化的景象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 游戏在内容化。MineCraft 架在无数搬砖爱好者创造出来的内容之上,而堡垒之夜为 Travis Scott 举办两千多万人观看的 Astronomical 演唱会,游戏已不是游戏,而是内容平台

  • 商品在内容化。口红不是口红,而是李佳琦创造出来的对美的想象,汽车将不是汽车,而是可以安放心灵的封闭内容空间,商品的内容属性正在高于功能属性。

  • 商业在内容化。淘宝还在提供效率,小红书已经在贩卖内容,健身房还在卖卡,Keep 已经在销售彼此的自律,商业网络上的内容节点和内容连接控制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流量。

  • 城市在内容化。建筑不再只是建筑,而是内容的一部分,Shoping Mall 不再只是购物场所,而是取悦心智的手段,整个城市都在成为内容创造与展示的舞台。

  • 政治在内容化。熟练地用内容裹挟大众心智的政客,成了世界的舵手,谙熟内容水利的治理机构,自如又勉力地控制着水系的流转,流行文化成为了政治的显学。

  • 人人都在内容化。人们在社交媒体中发布内容,用内容定义自己并被内容定义,又在内容平台上献祭自己,让自己被塑造成内容的容器。


一个全面内容化的世界,正在缓缓揭开面纱。

就商业领域而言,我们将看到:首先,商品的价值体系被重构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停发展,商品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商品选择不断丰富,商品的基础功用价值差异被持续抹平,而商品的内容价值不断上升,成为新的核心价值(而非溢出价值)。人们为商品所携带的内容价值买单,而不再是为基础功用买单,设计师与新一代产品经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小米花 200 万请原研哉设计的,并不是一个 logo,而是事关「小米是一个顶级设计产品」的适合传播与记忆的故事。发烧友论坛是小米早期的内容制造机,雷军有意无意间一直都是全网梗源,现在轮到原研哉了,小米的内容基因从一开始就是内禀的,它很可能是让小米站在未来潮头的冲浪板。

再看盲盒,看汉服,看喜茶,看 BJD 娃娃,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买来不能发照片分享的商品就不是好商品

高于平均线的功用价值是商品成功的必要基础,但优异的内容价值才是未来爆款的关键要素

其次,商业的价值体系被重构

商业网络与心流网络的融合不可阻挡,任何个体、组织,包括普通消费者、传统意见领袖、在线平台、线下中心化社区等,都可能在特定的时空内,扮演超级节点的角色,控制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流量。商业竞争,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内容之争,内容平台之争,超级节点之争

随着商业网络与心流网络的融合,节点之间的连接将越来越扁平,节点的度越来越高,使得超级节点的涌现愈发随机与频繁,超级节点的生命周期也将呈现恒者恒常,忽者愈忽的特点。拥有强大的内容内生能力的超级节点,扮演了超级颅内世界的角色,对世界的影响全面而持续。昙花一现的机缘型超级节点能带来流量的峰涌,但难以对流量形成全局性和持久性的控制。

作为最理解心流网络运作的超级节点,智库的作用将超越人类历史的任何时代。智库+AI 更是未来世界的无冕之王。传统的智库,将迎来更大的机会,但如果不能下沉入时代的海洋,不能利用 AI 的威力,就只能随着传统式微。新兴的智库,但凡能善用新人类和 AI 的力量,将颅内世界发掘与连接为超级颅内世界,就能在各个领域成为承担思考与良心的核心角色

再观察当下的商业平台,随着商业内容化趋势的发展,「旧」的商业平台无法仅仅依靠传统的商业效率优势、性价比优势留住用户注意力,它们的直觉反应将是努力补充内容基因,试图挽留被内容平台吸引的用户,但内在的基因冲突是巨大的挑战。淘宝再怎么增加视频内容占比,只要还是「效率商超」,只要还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它就终将失去内容化商业的机会

「新」的内容平台希望挟内容以令诸侯,但构筑仓储、物流、配送等商业基础设施与系统的挑战,同样难以轻忽。从小红书到抖音,电商基础设施的阵营化造成了事实上的行业壁垒,无论是另起炉灶还是合纵连横,都还有很长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谁对内容节点与内容连接拥有更全面和更持久的影响力,谁就更有希望胜出

最后,公司/商业组织的价值体系被重构

由于商品的价值体系被重构,公司/商业组织的价值逻辑也将随之发生根本变化。

以零售商业为例,「性价比」逻辑中的「性」,将越来越指向商品的内容属性而不是功用属性,这就直接要求经营团队懂内容而不只是懂零售,要求选品更多从内容价值而不只是功用价值出发,要求货架设计更多考虑内容优先,要求动线设计更多考虑内容体验,要求市场活动主动围绕内容价值与内容传播规律展开。

这实际上是在要求完全不同的人才能力模型,完全不同的组织结构,完全不同的管理与考核模式。我们可以说,在充分内容化的世界中,不能理解新的价值体系的公司将会被掌握了新的价值体系的公司轻易打败。CEO 的新角色,将是首席内容官,理解内容、理解内容传播的心智模型、理解内容网络规律,将成为企业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的内容化之所以在这个时代开始全面加速,和心流网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人类想象力变现能力不断提高的直接结果。谁也不知道它是否有某种终点,但从人类内容史角度看,有一点我十分确信,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的拐点,而 Metaverse,正是这个拐点指向的未来,它的实现是以世界的充分内容化为前提的。

推荐关注点:


  • 内容化商业

  • 内容化商业平台

  • 内容技术与能力 SaaS

  • 智库与智库+AI  

  • 乐园化的O2O商业

新生产关系:去中心化与个人公司化


世界内容化,将引发下一个重大的变化。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颅内世界向颅外世界输出内容的门槛越来越低,有能力从事创作或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心流网络的连接效率越来越高,生产者之间自发形成组织的难度也越来越低。

在这个背景下,公司制生产的传统效率优势将逐步受到挑战,去公司化的分布式生产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越靠近精神性生产活动,这个趋势越明显。越靠近大型物理生产活动,这个趋势来得越晚。

也就是说,我们将很快看到,在内容领域,分布式生产越来越主流。

打开豆瓣,搜索「我的三体」,你将看到一个令国内众多电影公司、动画公司无地自容的奇迹。

2014 年,一群完全用爱发电的《三体》粉丝,大约 50 个人,仅通过线上交流,历时 8 个月时间,基于《MineCraft》制作出了《我的三体》这部动画电影,并得到了粉丝的高度好评。


他们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个 MineCraft,以及各自的一些专业能力,剩下的就是创意和无尽的热爱。

如果我们给他们的不只是 MineCraft 而是一个更适合创作的工具,如果专业能力也可以被部分地算法和云服务取代,那有多少只拥有热爱和创意的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而如果让能在 2014 年作出《我的三体》的这些人,直接穿越到 2024 年,他们又有机会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再看看观众。

这种作品,天然是在网民的注视下完成的,于是所有注视者也参与了生产。这是天然的与观众对话的生产模式,自带互联网产品的迭代特质,自带流量属性。比起「传统」公司制生产的闭门造车,这个模式甚至比 Netflix 还要先进一代

这就是分布式生产的威力。随着想象力变现工具逐步强大,这样的事情将逐渐成为常态。分布式生产是世界内容化的必然结果之一

但还少了点什么。

没错,就是权益与商业化力量的缺位——用爱发电打不过用钱发电,只有形成基于利益链的健壮生态,事情才可持续。

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创作权益认定,一是创作权益分配。这两个问题将被这样解决:区块链等技术将使得创作行为被不可篡改地记录,确保荣誉和利益的归属都确定无疑。其上会针对不同行业、领域涌现出各种权益分配方案,优胜劣汰,最终形成一些公序良俗,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发挥约束与推动作用。

一旦权益问题解决,分布式创作得到的作品,就将或者进入「传统」的内容商业环境,或者依托权益认定平台直接进行商业化,从而形成对创作者的激励闭环。

随着各种内容生产专业能力的全面平民化,创作者数量极大地增加,创作者得以轻易地自发形成小型生产网络,并在成本、灵活度、质量、作品注意力争夺等方面,和传统的公司型组织展开剧烈的竞争。分布式内容生产,将逐渐成为主流,最终至少能和公司化生产分庭抗礼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将自发涌现出针对个体生产者的财税服务、法律服务、场所服务、设备服务、中介服务、资产服务,等等。这些服务将是平台化的、自动化的、灵活可定制的、个性化的,能以最低的时间成本、合理的价格成本,将个体生产者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想象力变现。我将这个现象,称为「个人公司化」

个人公司化是分布式生产的必然结果和必要条件

虽然我们以上分析的是内容产业的分布式生产,但结论也适用于许多其他行业。去公司化的分布式生产将至少在众多有「技能依赖」、「手艺依赖」特点的领域成为主流,在类似 NFT 的系统的帮助下,形成新的利益生成与流转体系,与公司制的中心化生产进行竞争,直到达成某种平衡。

当然,历史总是循环的。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式生产将促进各种自发的工会的产生,然后逐渐转变为联盟,进而引发新的一轮中心化。

推荐关注点:


  • 区块链以及类似技术

  • 个人公司化相关服务

  • 技能交易平台

  • 资产交易平台


新基建与新世界:最后的准备


随着「颅内世界」与「颅外世界」的充分融合,未来世界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部分时候的「虚实不分」。具体而言,是数据不分虚实,感受不分虚实,世界不分虚实

显然,在神经元内容时代,虚实不分是可以在神经元层面实现的。但在那之前,需要大量新的基础设施。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到平台,从岗位到职业,新基建、新业态、新职业将大量涌现。

数据不分虚实,主要意味着来自现实层的部分数据,例如物理数据、社会数据,将能在虚拟层中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也意味着虚拟层中产生的部分数据,例如虚拟社会数据和物理仿真数据,将能以某种形式作用/投射回现实层。此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例如个体的生理数据/精神数据,可以贯穿现实层和虚拟层,无需区分。

实现数据不分虚实,需要数据采集、计算、同步、存储等方面的大量硬件基建和服务基建。对贴身传感器、贴身计算、贴身防火墙、私有云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多年。

我们可以预见到,电子器官/智能饰品与人类的伴生关系,将是人类走向赛博物种的第一步

之所以称之为电子器官/智能饰品,而不是「可穿戴设备」,是因为人类只能忍受最多一个设备对身体的劫持式占用(例如手机占用了手),其他的设备必须尽可能按需出现、尽量不占用身体、尽量消失在感觉中。设备要隐退到饰品乃至器官范畴,才能更多地挂载到人身体上

从智能手表到智能手镯,从智能眼镜到智能人工眼,从智能指环到智能贴片,从电子皮肤到电子纹身,从体外到皮下,大众的审美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赛博化,审美原教旨主义者的坚持在新技术必然的便利性和裹挟性面前不堪一击。电子器官/智能饰品,将像今天的服饰一样,成为日常必须品。

而针对个人数据存储与安全的解决方案,将成为几十亿人都需要的刚需型个人消费产品。由于个人数据维度越来越多,颗粒度越来越低,个人数据对人的描述和还原能力将越来越高,导致数据泄露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轻则遭遇「云盗贼」资财两空,重则遭遇「云杀手」横死街头。


目前公有云的中心化特点,使它天然容易被集火攻击和单点控制,私有云或某种完全由用户控制的分布云,例如基于区块链密钥的分布式加密存储服务,将成为所有人的标配。同时,能提供个人数据安保相关服务的产品、职业、组织,也将成为日常存在。

感受不分虚实,指的是人们难以通过感官分辨虚实,同时,情绪和情感也越来越多地在现实层和虚拟层之间同步。它是一个几乎没有终点的过程,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它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之为初级阶段,对应感官沉浸的实现,两个主要的挑战是「视觉不分虚实」和「运动不分虚实」。第二阶段可称之为高级阶段,对应心灵沉浸的实现,主要的挑战在于「联合感觉不分虚实」和「情绪与情感感受不分虚实」

提到视觉感受不分虚实,我们立即能想到一系列问题:环境感知,光照感知,材质感知,环境建模,虚实光照一致性渲染,虚实材质一致性渲染,虚实物理一致性计算, VR/AR 便携设备,虹膜投影,环境表面投影/玻璃成像/HUD,全息成像……等等。这是一个覆盖面超大的课题,每个细分领域都能成长出一家隐形冠军。同样粗略地,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硬件、软件、内容三个领域。与光传感、光成像相关的技术研究与生产,与物理仿真、图形渲染相关的引擎技术研究与开发,与内容设计、内容生成相关的产品与产业,是实现视觉感受不分虚实最依赖的三大基石

其中,我想特别强调,3D 技术将成为基础通用技术,以 Unreal 为代表的领先引擎公司,有希望构建 OS 级别的基础服务。同时 3D 技术的垂直细分程度持续提高,虚拟人、物理仿真、渲染器、优化服务……世间万物,一物一门类,无限贴近物理真实世界。这一切,都有赖海量 3D 技术、3D 艺术人才的努力。从现在直到很远的未来,市场对 3D 从业人员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我强烈建议正在被铺天盖地的 Python 在线教育广告轰炸的年轻人们,只学 Python 是不够的,还应该 #赶紧去学 3D。

相比之下,关乎本体感受一致性的「运动感受不分虚实」这个问题没有那么迫切,但由于它和视觉感受高度相关,因此也就成了一个主要挑战。要实现运动感受不分虚实,就要解决姿态同步、运动同步、本体感受同步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还不知道未来是否有什么新技术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目前的各种技术路线而言,基于皮肤生物电感应的动作控制器、基于电子布料的智能服饰、基于某种外骨骼的运动空间映射系统是有竞争力的方向。

最后,基于大量的新基建,在实现数据和感受的不分虚实后,世界终将不分虚实

无论未来有多少形形色色的虚拟世界,必定至少有一个——它也必定是那个时候的心流主干网——将和现实世界高度重叠乃至融合,进而使世界虚实不分。这个融合后的世界,就是 Metaverse

它是对旧世界的继承、变换、超越、交融,它是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将因被继承、被变换、被超越、被交融而进入新的阶段,尤其是我们所依赖的众多基础规则,从根基开始被动摇,需要我们去维护、修改、重建、乃至推翻。


而最困难的基建,永远都是规则层面的基建,但这将是我们必须战胜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安全地走进神经元内容时代的最后一次准备机会。

推荐关注点:


  • 智能饰品与电子器官

  • 个人化虚拟人

  • 非屏幕成像

  • 物理与世界仿真

  • 高级通用/垂直 3D 引擎


神经元网络 Neuronet:终极形态的危与机


随着新基建为新世界做好了准备,随着人类对大脑研究的深入,以及材料科学和精密制造业的发展,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在处理器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建立起基于神经元协议的链接。神经元网络(Neuronet)成为现实

就在最近,马斯克的 Neuralink 造出了一只「通灵」的猴子 Pager。视频中,Pager 表现出非常出色的「意念操作」能力与预判能力,让我十分吃惊。它玩游戏时专注的样子,令它看起来不像是一只时时抓耳挠腮的猴子,而是一个正在心流状态中的孩子

Neuralink 在 Pager 脑中植入了几千个微电极,这个系统能实时捕捉它的脑电信息,并实时无线传输到外部的接收器上。在用实体摇杆对 Pager 进行简单的训练,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模式识别之后,系统能从接收器收到的信息中识别出 Pager 的「操作意图」,并将操作意图转换为游戏中的移动控制信号,使得 Pager 能隔空控制屏幕上的挡板,非常自如地玩撞球游戏。

在 Pager 这里,处理器与神经元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链接。未知世界的大门被推开了。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旧事物,人性、经济、政治、道德、法律、文化、文明……都将被推到迷雾涌动的悬崖边,等待最后的一步,坠落或升华

在最容易突破伦理与道德桎梏的瘫痪、失能、重疾领域,我们可以预见,类似 Neuralink 这样的公司将越来越多,不断推出被实际应用的脑机技术。瘫痪患者、视障患者、听障患者、运动障碍患者、脑疾患者甚至精神疾病患者,都在呼唤这样的技术,无论是巨大的商业利益,还是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都将越来越快地推进脑机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相应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如同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先例一样,它们就将率先在军事领域获得同时具备深度和广度的规模化应用

军事部门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系统,在面对争议性先进技术的应用风险时,能依托组织级的强制与服从、个体级的志愿与牺牲,相比医疗部门,更轻易地突破伦理与道德等认知阻力。神经元链接技术,必然会在对行动同步性要求高、行动环境复杂性高的特种作战小组级别展开应用,或在参谋与指挥系统中率先实施

进一步,如同早期的 ARPANET,先进国家必然会在全军建立跨域的神经元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类似传统互联网的 OSI 架构和相应的各层协议/规范

但是,当神经元网络尝试大规模进入民用领域时,就要同时面对巨大的商业推动力和社会/政治阻力,二者对抗将前所未有地激烈,有极大的可能造成社会的分裂。

拥抱神经元网络的人群将在直面安全、隐私、道德、伦理风险,直面肉体和精神困境的同时,可能获得更高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乃至智力加成,从而形成不对称竞争优势。而排斥神经元网络的人们,无论出于物种骄傲、伦理偏好、道德坚持还是单纯的恐惧,总有部分人容易倒向原教旨主义阵营。种族这个概念,会因此包含新的定义,从而给世界带来新的冲突风险。

但无论阻力多大,新技术总能找到或粗暴或迂回的路径,在人性对愉悦无可阻挡的饥渴的推动下,攻城掠地。欲望终将击败迟疑,形成燎原之势。全网全域的神经元网络,终将成为人造的心智海洋,将所有人包裹其中

神经元网络,很可能如同早期互联网一样,因战争机器的需要得以奠基与实现。但不同于一开始就从战争机器母体上脱落,并立刻拥抱了「开放、共享」精神的当代互联网,我们看到了神经元网络所能解放的狂暴力量,却还没看到它从战争机器的母体上脱落的路径,还没有看到能抑制它的狂暴的精神和思想。

这将是创业者们最重要的使命,让神经元网络尽快脱离战争机器母体,赋予它最符合人类利益的价值观,让它至少不会成为人类自毁的捷径,让它向善,让它有机会带领人类走向更好而不是更坏的未来

在神经元内容时代,我们将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

第一,心流网络迎来我们所能想象的最终极形态

心流内容的产生与分发,都直接在神经元网络层面上发生。内容介质的束缚逐渐隐退,颅内世界之间的连接不再需要经过颅外世界的介导,颅内世界第一次可以毫无保留地对外打开。心智互联空间(Mindverse)成为真实生活场景,人类被迫集体迁移进入 Metaverse

第二,想象力变现迎来终极形态

在神经元网络中,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被「对象化」,想象力被直接传输、投影、理解和修改,几乎不存在「变现」过程。同时,颅内世界对颅外世界的修改越来越多地由被神经元网络控制的机器人实现,想象力物理变现的效率极致化。

第三,世界的内容化迎来终极状态

最主要的商业活动将是直接在神经元网络上传输的内容交易,神经元网络就是市场,整个世界都围绕着内容活动在运转,「商品即内容,内容即商品」的概念,在神经元网络上完全成为现实。人类,作为内容动物,第一次为自己创造了一片丰美的草原

第四,一个全新的世界形态

当代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在神经元内容时代,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其表现是,在一个完全的 Mindverse 中,个体的行为表现、个体与系统的互动关系、基于 Mindnet 的新社会组织结构、基于 Mindnet 的新权力系统等等,都将和过去有太多不同,将对我们所熟知的各种经济学说带来根本性冲击。

随着混沌理论、复杂科学的发展,Mindnet,将是一个这样的网络:个体节点对自己所在的复杂系统有着理论性的认知,并用这样的认知指导着自己在系统中的行为,观测和理解着系统的反馈,再进一步调适自己的行为;而网络的超级节点或管理节点,在同样具备上述特点的同时, 还拥有可能无远弗届的巨大网络能量,可以对网络施加强大的影响乃至控制。

这个局面所暗示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超越了我们历史上的所有时代。从经济到政治,从法律到道德,我们都需要新的解释,需要新的设计,需要新的方案

第五,人类迎来彻底的存在主义危机


图:Gerd Altmann @Pixabay


当一切虚实不分,当一切感受都可以被生成,当所有欲望都可以通过廉价的心流内容消费满足,当爱情被分析为可解释的神经元活动,当亲情被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解构,当意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机械性,当自由意志逐渐失去神圣的光环,人将何以为人?将如何自处

是宁可退回石器时代也要寻求对自我的还原?还是抛开对自我的迷思,放弃物种的骄傲,去寻求智能的意义?还是沉入心流网络造就的心智海洋,谋求向新物种的嬗变?

不同的人将有不同的坚定,世界将因思想的混乱而陷入行为的混乱,又因神经元网络的存在,加速这个混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对系统性、全民性、彻底的存在主义思想危机,它有极大的概率将引发人类物种危机。

千万年来人类一路鲁莽地闯入未来,对我们这个物种的韧性和钟摆力有着近乎狂妄的自信,但这次可能不行。神经元内容时代,是第一个需要人类先做好理论准备和能力准备,才有机会安全存活的未来

推荐关注点:


  • 神经元网络的 OSI 架构

  • 脑机接口

  • 神经元网关

  • 心神经元网络的民用挑战

  • 智防火墙与隐私安全

  • 道德与伦理重建


结语


至此,我们完成了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七个思考。每个思考,都基于一种前往未来途中必然要遇到的情况或者现象展开。它们对应的,是七条专门提供给好奇者和探险者的险径,每一条都从不同角度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通往一个共同的未来,等待着被发现、开拓与征服。

而 Metaverse,是对那个未来的一种描述与指代。我们用它来创造共识,制造泡沫,也用它来指引方向,承载信心,承接言语的力量


我们必须认识到,Metaverse ,并非在描述某种剧烈革命的结果,而只是指出一个渐进演化的方向。

通往未来的路上,各个领域的变化曲线都将是大体平滑的,没有一个斩钉截铁的事件或时间点能让我们为未来竖起界碑。因此,在以上这七条道路上跋涉的勇者,谁都没有清晰的路标和终点,正如以上思考是为了激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为了给出不容置疑的答案。但这正是创业者的最伟大机会——亲自为赛道划线。这更是冒险家的至爱——一块充满机遇的风险大陆

Metaverse 是一款游戏、是一个平台、是下一个微信/抖音/快手或者B站吗?

当然不是。Metaverse 只是在描绘一种未来,但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产品,更不说这个「产品」还是一个任人涂抹的小姑娘。

Metaverse 这个概念会孕育出新的微抖快 B 吗?

当然。

前往未来的路上,还需要很多「伟大」的公司,他们必将存在,他们已经开始。

他们正矗立在在科技、内容、人文、工程的四岔路口,影影绰绰,由虚向实,等待点火升空。

而创业者和资本正摩拳擦掌,心怀以身布道的使命,往火箭燃料箱中加注勇气和期许,等待灿烂的绽放——即便知道只有少数能成功升空


推荐阅读


#1 前微软小冰PM: 工作 5 年,我经历过的AI商业化

#2 打造 10 亿美金产品的核心秘密:用户参与层级模型

#3 理解社交网络究竟是如何席卷全球的,得从 StaaS 和社交资本开始

#4 爆火全网的Clubhouse到底是什么、怎么玩?我们跟7位中国用户聊了聊

#5 为什么快手抖音不再用 BBS 形态,这个形态落后了吗?


关注解锁干货和人脉👆


加入官方 40,000+ 成员社群👆


点一下“在看”,推荐给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