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遐思:国家不幸诗家幸

卡洛 返朴 2022-12-10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这些“诗”写出了科学体制的困顿和从业人员的人生沧桑,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家不幸”。




撰文 | 卡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是清代诗人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清文学家、史学家)吟咏金元之间的元好问的诗句(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末任国史馆编修,金亡不仕。其“丧乱诗”堪称一代诗史)。对于此诗背景不熟悉的读者,也许因为不知道诗歌背后的故事,可能还会从这样沉郁悲怆的风格中看出杜诗的影子。的确,如是的风格,从国家兴亡中感叹人世的沧桑,和在人生的困顿中仍然对诗艺本身不舍地追求,是从杜甫以来很多中国诗人的标配。也正是这样在坎坷中的追寻,渐渐变成了我们文化基因中的片段,被后人们反复吟唱,更鼓舞着带有这条基因的人们前赴后继。当然,如果写出全诗,还是可以看出赵翼和老杜之间的差距。


题遗山诗

清 . 赵翼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首诗基本上每句话都有出处,用了很多典故,比如“两朝文献”是关于元好问在金朝末年为官的经历的;“餐周粟”、“失楚弓”、“行殿幽兰”、“故都乔木”这些还真需要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才能明白其准确的含义和它们在诗中的引申意义。赵瓯北的诗用典工整,押韵和谐,是行业中难得的优秀作品,但就是太专业,和能让大家不需要太多历史知识就能产生共鸣的杜诗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用中国物理学家能够听懂的话来说,就是赵诗庶几达到了 meet PRL acceptance criteria by substantially advancing the field, solving a critical outstanding problem...的水平,不过还是给行业内的专家看的;要想达到杜诗的水准,也就是达到 Nature&Science 常常用车轱辘话来忽悠大家的那种“represents the kind of substantial advance in general understanding that would be likely to excite the immediate interest of communities...” 的境界, 还是做不到。只能让 editor regret to not send for review,作者本人呢,如果有空,当然可以再抢救一下[1]


这些都是玩笑话,我们当然不能强求古人,其实赵瓯北就凭着这最后一联,足以名垂千古了。而他所吟咏赞叹的元遗山,也以其诗、词、文,成为金元两代的代表。除了沉郁悲怆的丧乱诗之外,这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其实是他十六岁写下的《雁丘词》的首句,虽然很多人以为此句属于琼瑶奶奶。总之,国家的不幸却成了诗人的大幸,失国之悲为这些诗歌增加了深沉的底蕴和悲怆的情感,感动着读者,成就了诗人,也是从杜甫到元遗山到赵瓯北这一优秀传统的一再发扬和生命力的展现。


不过拉扯这么多,其实不是为了谈诗,而是为了谈这两句中蕴含的普世的道理。诗无达诂,只要是有鲜明的意象,准确地写出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困惑和时代的悲剧,巧妙地唤起了读者的情感共鸣,都是好诗。无论律诗绝句、新诗旧诗,无论老杜、元好问、赵翼,还是穆旦、海子、华兹华斯、波特莱尔、奥登,形式不重要,出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了时代的困惑和悲剧,唤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感触,从而被记住、被传颂,就是“诗家幸”。优秀的诗歌与一条数学或者物理学定律有相似的地方,它们告诉人们一个普遍的现象,或者揭示了现象背后普遍的道理,虽然很多时候道理本身是残酷无情的,但诗句本身自有其造化工在。而这样优秀的诗歌,或者这样反映普遍规律的文字和定律,在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只要还有愿意思考的人。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只有位高权重者才能“图片误用”的讨论,虽然看不懂专家们也不见得争论得清楚的“971”是否具有疗效,虽然现在总算知道了图片误用和图片造假按照某些标准来看不是一回事,但是看到朴素的提问就是得不到正面的回应,看到用事者就是想拐弯抹角地用体制的力量来打太极拳,来忽悠普通人的智力水平——尽管这些所谓的权威调查在大家眼里越看越苍白无力——不得不让人想起赵瓯北的诗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样的争论中,很多从民间发出的声音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诗,很多发声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诗人。这些诗写出来的就是科学体制的困顿和从业人员的人生沧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家不幸“。从这些诗家本人来说,他们不会是幸福的,因为更多的时候要独自面对痛苦和困厄,独自面对着无物之阵,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只有诗歌本身是幸运的,因为有这样不幸的时代让它们记录下其中的困惑和悲剧,让它们揭示出悲剧后面无情的道理,唤起当世和后世人们的思考和感触。起码,这样的诗总会被后来者记起。


拉扯这么多,其实不是为了谈诗,也不知道要谈什么,只是隐约地觉得:经此事变,“图片误用”和“971” 可能会成为一个梗。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充满喜感的情景:下次再有人拿着误用的图片来忽悠大家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先问一句:“你以为我们也服用了971吗?”

 

参考资料

[1]. 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相关阅读

1  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七

2  科学遐思:潘塔哥尼亚特快

3  科学遐思: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4  蒙蒙卡和张量量|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六

5  神州帽子何其多|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五


近期推荐

1  比英国毒株更可怕:南非新冠病毒变异株可显著逃避抗体攻击,新冠疫苗或需更新 | 117三人行

2  天赋之才该如何培养?中美两国数学资优教育之比较

3  新冠疫苗保护作用能持续多久?自然免疫研究也许能告诉我们丨117三人行

4  教科书即将再被改写,诡异的氢键出现新形态

5  拜登的科学新政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收不到推送了?快加星标!!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在看”,可防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