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Science︱吴广延/李红丽/隋建峰团队发现缘前皮层通过调控注意力影响瘙痒

吴广延,郑晓霞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撰文︱吴广延,郑晓霞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编辑︱王思珍

瘙痒是一种复杂且不愉快的感觉[1]。瘙痒的中枢神经调控涉及到编码感觉、情绪、注意力、评价和动机等脑区和环路[2],近期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了调节瘙痒过程中涉及感觉和情绪成分的关键脑区和环路,然而通过调控注意力进而影响瘙痒关键脑区仍不明确

2022年12月29日,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吴广延、李红丽隋建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i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The prelimbic cortex regulates itch processing by controlling attentional bia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大脑缘前皮层(Prelimbic cortex,PrL)中存在瘙痒特异性神经元,并通过控制注意力偏移来调节痒觉。


PrL神经元参与瘙痒调控

PrL是前额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参与瘙痒的调控。研究者首先通过c-Fos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动物急性瘙痒后,PrL脑区中的c-Fos表达量明显增加。并且采用钙成像检测到在动物瘙痒-抓挠过程中,PrL神经元的活动明显增强。进一步通过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技术抑制PrL神经元后,发现能够显著降低动物瘙痒-抓挠的行为,提示PrL在瘙痒-抓挠的感觉与行为调节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图1


图1 瘙痒过程中PrL神经元活动明显增强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PrL瘙痒特异性神经元调控瘙痒过程

接下来,研究者引入c-Fos标记体系和Tet-Off系统,探究PrL中是否存在特异性参与调节瘙痒的神经元。在标记瘙痒特异性神经元的基础上,钙成像记录显示在瘙痒过程中,PrL瘙痒特异性神经元的活动明显升高,进一步利用化学遗传学选择性抑制PrL瘙痒特异性神经元后,动物的瘙痒-抓挠行为被显著抑制,证实PrL瘙痒特异性神经元确实参与调控瘙痒(图2)


图2 化学遗传抑制PrL瘙痒特异性神经元能够减少搔抓次数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外界分心刺激同样能够抑制瘙痒并且激活PrL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采用外界分心刺激引起的注意力偏向同样可以干扰瘙痒-抓挠行为。前期已有研究报道提示PrL参与注意力的偏向调控。钙成像实验结果也显示外界的分心刺激能明显激活PrL神经元,提示PrL可能参与注意力的偏向调控(图3)


图3 外界分心刺激能抑制瘙痒并激活PrL神经元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通过Tet-Off技术选择性标记PrL注意力相关神经元
研究者重点通过c-Fos标记体系和Tet-Off系统,显著性标记了PrL注意力相关神经元。钙成像实验结果显示PrL注意力相关神经元在外界的分心刺激过程中活动明显增加。进一步通过光遗传学激活PrL注意力相关神经元模拟外界分心刺激,发现能明显降低动物的瘙痒-抓挠行为。有趣的是,通过化学遗传学抑制PrL注意力相关神经元后,动物的瘙痒-抓挠行为也被明显抑制。实验结果证明了PrL中存在注意力相关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可能通过改变注意力偏向以调节瘙痒行为(图4)

图4 PrL中注意力相关神经元调节瘙痒行为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PrL的瘙痒特异性神经元和注意力相关神经元是相互重叠

接下来,研究人员再通过Tet-Off技术结合c-Fos免疫荧光染色,实现在相同动物上同一脑区内分别标记瘙痒特异性神经元与注意力相关神经元,结果显示PrL脑区的瘙痒特异性神经元与注意力相关神经元在空间位置上存在相互大量重叠(图5)



图5 PrL中瘙痒特异性神经元和注意力相关神经元高度重叠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同时在细胞功能活动水平上测试,PrL的瘙痒特异性神经元和注意力相关神经元在瘙痒处理调节中是可互换的。钙成像结果显示瘙痒特异性神经元能够被分心刺激激活,而注意力相关神经元也能够在瘙痒过程中被激活。因此,在神经元活动水平,PrL两种神经元功能上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图6)

图6 PrL中瘙痒特异性神经元与注意力相关神经元的功能上可相互替换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图7 PrL通过注意力偏倚调控瘙痒行为
(图源:Wu, et al, iScience, 2023)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该研究充分运用c-Fos标记技术[3]、Tet-Off技术与钙成像、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在大脑层面研究并揭示了前额叶皮层中PrL神经元参与了通过控制注意力偏移来调节瘙痒行为的功能(图7)。尽管不论是外周层面还是大脑层面瘙痒与注意力之间的神经调控机制远未完全清楚,但通过c-Fos标记技术和Tet-Off标记方法仍然为今后比较研究两群功能相近的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提供了可行之路。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2.105829



 欢迎扫码关注“岚翰学术快讯”公众号加入社群请添加微信:LanHanBiotech并备注:姓名-单位-专业




往期文章精选

【1】J Neurosci︱美国NIH席正雄团队发现大麻非成瘾效应的新机制

【2】Autophagy︱卢应梅/韩峰团队合作揭示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

【3】综述文章推荐专题第四期︱Nature期刊神经科学领域最新前沿综述精选(2022年10-11月份)

【4】iScience︱王绪化/王志萍团队合作发现UBE4B有望成为卒中治疗新靶点:UBE4B下调促进卒中后中枢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

【5】Nat Biotechnol︱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催产素荧光探针,揭秘神经肽的时空动态调控

【6】Neuron︱胡宏镇团队揭示机械门控离子通道Piezo2介导内脏痛及内脏痛超敏相关表型

【7】npj Parkinsons Dis︱李天晴/季维智团队利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治疗帕金森疾病模型取得重要进展

【8】综述专题第三期︱AD内嗅皮层功能障碍;tACS神经认知等效应;cGAS-STING信号细胞功能;衰老中静止和衰老细胞的巨自噬……

【7】实验方案系列︱从小鼠中获取成熟小胶质细胞的分步操作

【9】Mol Psychiatry︱叶克强课题组揭示肝螺杆菌累积引发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运动障碍

【10】Adv Sci︱徐运课题组揭示特异性激活内侧前额叶谷氨酸能神经元改善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

 NeuroAI 读书会

【1】NeuroAI 读书会启动︱探索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交叉领域

 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

【1】2023国自然标书撰写与课题设计专题研习会 (2023年1月7-8日,腾讯在线会议)

【2】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2023年1月7-8日周末 腾讯会议)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Ikoma, A.;  Steinhoff, M.;  Stander, S.;  Yosipovitch, G.; Schmelz, M., The neurobiology of itch. Nat Rev Neurosci 2006, 7 (7), 535-47.[2] Pfab, F.;  Valet, M.;  Napadow, V.;  Tolle, T. R.;  Behrendt, H.;  Ring, J.; Darsow, U., Itch and the brain. Chem Immunol Allergy 2012, 98, 253-65.[3] Ramirez, S.;  Liu, X.;  Macdonald, C. J.;  Moffa, A.;  Zhou, J.;  Redondo, R. L.; Tonegawa, S., Activating positive memory engrams suppress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ur. Nature 2015, 522 (7556), 335-9.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