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FR观点】金雪军:美国银行接连倒闭,只是冰山一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涌金楼 Author 青龙

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仅隔2天,总部位于纽约的签字银行,也被监管机构要求关闭,理由是该银行存在系统性风险。

接二连三的美国银行危机,引发余波不断。更多人担心,这或许只揭开了美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冰山一角”,在宏观市场环境波动与银行自身既存风险的双重作用下,蝴蝶效应正在产生……







创投圈的担忧




“不同于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硅谷银行的科技金融商业模式可以很灵活的参与科技公司的发展。因此硅谷银行一直是众多科技型初创企业、美元VC(风险投资)机构的最佳选择。” 浙大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教授郑刚告诉记者。

但也正因为如此,硅谷银行破产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创投圈海啸。

权威机构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共有528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硅谷银行股票,合计持有市值109.54亿美元。其中,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先锋集团持股数量最多,高达15.32亿美元。

对于不少本就面临着巨大融资挑战的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科创企业来说,这无疑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硅谷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的总裁Garry Tan表示,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会让美国的创新倒退10年以上。

许多头部VC彻夜不眠——截至3月12日,已有包括红杉在内的325家风投机构,签署了一份共同的支持硅谷银行声明;此外,还有 650名创始人也共同签署声明表示,要求监管部门阻止灾难发生。


截至目前,部分硅谷公司已面临发不出工资或大规模裁员的困境——


薪资服务提供商Rippling周五通知客户,由于该公司由SVB代发工资,一些薪资处理已经停止;初创公司创始人Brad Hargreaves预计大规模裁员潮将到来。

不过也有人逆向思维。


如一位国内某早期投资机构投资人在朋友圈发文称,买下硅谷银行就拥有了半个科技圈和未来,肯定会有大买家出手,进军硅谷的最佳打开方式。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也涌现了一批以硅谷银行为标杆和学习榜样的以科技金融业务为特色的银行。”郑刚告诉记者,如上海浦发银行与硅谷银行合资成立的浦发硅谷银行,以及主打投贷联动科技金融特色服务的汉口银行。

“此次硅谷银行爆雷无论结果如何,对创投圈和科技创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在当前VUCA("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变革时代,要更加注意防范分散金融风险,增强反脆弱性,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大洋彼岸的危机,让国内创投圈也感受到不小的震荡。


记者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体会到一些投资人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观望态度。


一方面,是对海外经济环境的担忧。从黑石违约到银行接二连三的周末危机,他们担心金融海啸再次爆发。


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国内的监管制度更严格,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国内资产能得到比较好的保护。


再一个是,投资人认为对存款保险制度有积极影响。


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投资依旧按照原计划进行,但接下来会更偏向于配置人民币资产。





避免风险





事实证明风险离我们并不远。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金融风险一旦传播开来,很容易像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反应。打那之后,各大经济体逐步将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聚焦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也不例外。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如今回头看,我国在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强硬举措正是为了守住这条底线。

比如对“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海航集团等风险程度高、资产负债规模大的高风险集团进行了“精准拆弹”。

果断接管了包括包商银行在内的10家“明天系”金融机构,稳妥处置锦州银行、恒丰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避免了轰然倒塌的风险,同时也阻断了风险的扩散和传染。

比如面对一些房地产企业暴雷、违约导致的风险溢出,迅速出手。

2022年11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十六项具体举措,从贷款投放、保交楼、房企纾困、租赁融资等多方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紧接着,证监会也调整优化5项措施,进一步通过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企业,化解风险。

以及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全部停业;遏制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中国境内比特币交易量全球占比从90%以上迅速下降至10%;深入实施金融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完善金融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建立。

比如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中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能够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还比如A股注册制推行。

全面实行注册制,将给公众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资本市场。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企业发行上市有了更高效率和可预期性。

再如今年全国两会,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

新成立的金融监管总局,它将覆盖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包括金融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银行业和保险业,这样的监管格局更加全面、集中、统一,能够避免过去多头监管出现的一些问题,顺应了现在市场发展的需要。

“硅谷银行的风险,金融机构都会面临。”在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AFR)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雪军教授看来,监管体制的完善,监管效率的提升,能有效减少监管盲区和金融风险的堆积,但防范风险的关键还在于市场主体本身。这次风险的本质,是典型的流动性管理中期限错配的引发的危机。


对此,金雪军提出三点启示。

首先,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不断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而不是被动的在经济大环境中沉浮。

其次,市场主体应加强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平衡。“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需要有更多长期、稳定的股权资金的注入,才能有助于创新的持续性,避免短期行为的产生。” 金雪军认为。

最后,金融机构必须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

“硅谷银行为了赚取利差,把大量资金买入长期国债,事实上脱离了原有的科创银行的属性,脱离了实体经济,这更从反面印证了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必须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金雪军进一步表示。


作者简介

   金雪军




金雪军,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AFR)学术委员会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工程师学院互联网金融分院院长,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全国经济复杂性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第16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省高校财政金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评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新加坡国立大学财务金融系、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商学院访问研修学者。


更多文章

1

【AFR观点】《浙江日报》金雪军:现金流紧张,融资渠道怎么拓宽

2

【AFR观点】金雪军教授:数字化改革的浙江模式

3

【AFR观点】金雪军:什么是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


来源:涌金楼

编辑:常如意

审核:谭丽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