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成“一哥”,深圳如何摆正定位?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公布不久之后,2月27日,深圳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为28453.17亿港元,同比增3%。根据香港统计处官网提供的兑换率,2018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为1.185。照此计算,去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币为24000.98亿元。
而按照日前深圳公布的经济数据,2018年深圳GDP为24221.98亿元,增长7.6%。
这意味着,去年深圳GDP比香港高出约221亿元。深圳首次超越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城。
深圳 图片来源:摄图网
遥想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正是因为背靠香港这棵“大树”,率先吸收利用外资,才迅速成长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这个“小兄弟”逆袭的故事,殊为励志。
但,这就是故事全部吗?对深圳而言,或许更应该思考:反超之后,如何上路?
顺理成章
随着香港经济数据公布,中国最大的五座城市经济规模也换了新座次。以人民币计,上海以32679亿元排名第一,北京30320亿元排在第二,深圳第三,香港从第三掉到第四,广州则继续留在第五的位置。
图表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实际上,早在去年初,就有传言称2017年深圳GDP已超越香港。当年,深圳GDP总量为22438.39亿元,香港则为26626.37亿港元。按实时汇率计,深圳GDP确实高于香港。
不过,深圳统计局随即予以否认——一般计算和对比香港生产总值时,应按照当年年均汇率,而非某一日汇率计算。而根据2017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2017年香港GDP仍高出深圳约611亿元人民币。
但超越只是时间问题。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告诉城叔(ID: urban_evolution),2017年深圳GDP比香港差一点,可能是因为人民币稍有贬值。2018年深圳首次超过香港,则是顺理成章。
本来深圳的GDP增长就比香港快一些,去年人民币又保持较稳定汇率,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深圳GDP超过香港也就并不令人意外了。
”“白手起家”的年轻城市深圳,能够赶超香港这座老牌发达城市,实属不易。
1997年,香港GDP达1.21万亿人民币,占内地整体18%,相当于北上广深等9个城市总和;随着内地经济迅速增长,香港GDP占比急剧下滑至约2%,经济规模也被上海和北京超越。如今,深圳又追了上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量被反超,但香港总人口仅748.25万人,2018年人均GDP高达32万元。而2018年深圳人均GDP尚未迈进20万元大关,与香港还有较大差距。
而且,GDP只是反映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之一。在市场开放程度、法治和政务服务等范畴,深圳离香港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腾笼换鸟
有分析认为,深圳能够后来居上,主要受益于成功的“腾笼换鸟”战略。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 图片来源:任芷霓 摄
深圳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工业、金融业与批发零售业对深圳GDP贡献最大。
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增长9.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增速较快的行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汽车制造业增长12.4%,医药制造业增长25.0%。
深圳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领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
对比深港两地,以研发强度为例:2017年,广东研发投入强度为2.5%,香港是0.73%,广州2.5%,深圳则高达4.13%,投入创新资金高达9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遥遥领先。此外,在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比、研发人员密度、获得创投资金量等指标方面,深圳均优于香港。坐拥腾讯、华为、平安银行等“巨头”企业,深圳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和创新中心之一。
这正是《纲要》赋予深圳的重任。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
《纲要》明确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并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圳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彭澎也分析认为:“比起香港,深圳最吸引人的还是高新技术产业,虽然《纲要》提出香港要‘再工业化’,但它走这条路肯定是有选择的,不会大规模做高新制造业。所以这也是深圳比较有特色的一面。”
输还是赢?
事实上,《纲要》公布后,围绕深圳的争议不少。
《纲要》赋予深圳的战略定位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有人说,深圳输了。
统计显示,《纲要》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则仅被提及39次。前有香港国际枢纽地位,后有广州门户作用,深圳略显“失落”。
也有人说,深圳赢了。
香港-深圳作为三大极点之首,其实是一盘棋考虑,肩负着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大湾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打造科技湾区,深圳“舍我其谁”?
香港 图片来源:张建 摄
那么,深圳如何摆正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
对此,深圳市长陈如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2019年深圳将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携手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换言之,深圳还是要跟香港“抱团”发展。
正如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所言,“深港合作是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要全力来推进的工作,来把深港这一极能够做到更强更大”。
深圳已有谋划。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放出两个“大招”:一是打造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推动前海合作区扩区;二是高水平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这可谓深港合作的两张“王牌”。《纲要》对此也提出进一步举措,比如:适时修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支持在深圳前海设立口岸,研究加强与香港基础设施高效联通。
而在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彭澎认为,深圳也应该与香港加强合作,在高校资源方面香港优势很大,深圳目前也在兴建很多高校。“现在一些新兴产业,像智能制造、AI、大数据等方面,都是深圳未来的发展领域。”
对深圳而言,输赢不重要,向前才是最重要的。
文字 │ 任芷霓
推荐阅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