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
1
我和孟岩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五环外的媒体村。
这次见面离相识已是两年后了。那还是 18 年的初秋,已在跟车长赢的我希望搜索一下孟岩的公众号,却惊喜发现,我们已在一个共同朋友老钱的群里了。
加上好友后线上偶尔会聊几句,关于市场,关于投资,关于产品,整个 19 年双方都比较繁忙,文字中隐隐能感觉到他有一点焦虑。然后年底就是那个有些惊讶的消息传来。
网友终于奔现,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然后我们一起合了一张影,我还记得画面的右上角是刚装上的两个红绿灯(团队在一所民宅办公,绿灯会显示仅有的两个卫生间是否是空闲的)。
那时他兴奋聊起「有知有行」这个满意的名字,我们一起讨论,这个产品应该长什么样子,带给用户什么,自己又会如何生长。
2020 年的 7 月市场涨得非常好,也有机会第一次跟跟团队编辑部的同学合作,完成了一篇文章的转载(当时 App 还未上线,孟岩的公众号一周会发两篇文章)。和仝仝一直校对数据、精修排版,整整 30 个小时后,才有了大家后来看到的那一篇聊聊历史上的三次牛市。
也一起经历了,除了内容之外,一篇有阅读节奏感的文章是怎么诞生的。
内心获得极大满足,认真做事的人真让人喜欢啊。
2
正确的事,和困难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有知有行上线一段时间了,已经在投资体系相关内容上走了非常远,但难免还是经常被提起一个问题:有行到底什么时候上线。
事实上,从商业角度,团队是最希望交易上线的,因为对公募基金相关机构而言,只有开始卖产品才算是真正有了可能成规模的持续收入。
但大家可能低估了,一家刚刚成立的新公司,想拿一块全国非常有限的机构才拥有的牌照,有多难。
不过焉知祸福。有行交易上线,用户当然可以开始积极实践,把手弄脏,更深度体验知行合一的旅程。
而如果持续没有交易功能呢?
这个团队则只好继续延迟满足,在举步维艰中不断打磨有知体系,不断拼命去思考投资者陪伴这个大的环境,剥离了可以大量带给用户多巴胺的实操交易,还需要哪些东西?
这个历程,我个人觉得,对这个团队,是长期大利好的好事。
短期反馈,可以来得非常快和容易。接个第三方的牌照,也不会太难实现。
但这个市场上,投资者真正的问题是交易吗。真正稀缺的,是交易能力吗。
可能并不是。
如何让用户从知识体系的搭建,到个人情绪的把控,到和市场如何相处交互,到把适宜自己的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流程通过什么样的讲述陪伴可以更加丝般顺滑,才是帮投资者赚钱更需要探索的一条可行路径。
而这些深深的 why,都在等有知有行去挖掘。
孟岩在那段时间的拍一拍签名是:慢慢来。
有行交易上线的那天,当然会更芳香成熟。这不值得等待吗。
慢慢来。
3
投资第 1 课连载完毕,那段时间我偶尔会帮有知有行做场直播,讲讲我对内容的理解,跟同路人答答疑、聊聊天。
评论里有朋友反馈,看上去太「强」了。主要我本人是油性头发,一天下来到晚上基本上就结块成绺了,再加上人到中年确实发量不多,嗯。
于是最后一场大封箱直播,我带了一套便携的洗发装备,开始前一刻钟赶到,冲进洗手间开始先洗一洗去油(提前考察了,公司这边是有热水的)。
巧的是,孟岩也刚好在。
时间紧凑,来不及停下,于是我边洗边解释原因。
他快崩溃了:哈哈哈哈哈这事我们能播吗?
我一边冲泡泡一边想了想:能…吧。
我想,很多年以后,这个国家的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更加成熟,试图尝试权益性投资的人们都会通过一个叫「有知有行」的平台来入门上手。
这个平台有无数优质的不同内容连接用户,直播间规格和面积也已经不小于不少电商带货公司,主播的休息间和淋浴室也早都齐备。
但在 2021 年这个 4 月的下午,创始人在水池仔细清洗一套茶具,旁边冲进来还有几分钟就要上镜的主播之一,拧动龙头开始搓出满头泡沫。
奥马哈直播间手机屏幕的那一边,已经有 500 名学完了投资第 1 课的同路人们在等毕业直播开始。
阳光从窗外洒进来,这一刻平静而有力量。
4
21 年的夏天,我和孟岩深聊过一次后,修改了星球球友群的群名。
那时的市场宽幅震荡,抱团资产和低估品种均值回归,转债走出了年初极为难得的钻石坑,大部分账户收益都还不错。但我却在观察中发现,有一些朋友越来越喜欢短期波动和市场带来的及时快感。在资产配置合理的情况下,这本不是个大问题。
不过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迎来十年长牛是非常大概率的事,我还是希望大家用小钱收获波动收益的同时,不要忘了拥抱长期的趋势,毕竟这才是解决我们家庭资产大问题的根本。
我们要的不是每天的上下提款,我们要走的,是长长的时代的沙盘。
关于双低转债的策略,我也跟孟岩做了一些讨论。
他觉得这个策略的本质是,把长期仓位里面一部分正在等待爆发的钱放到市场中来,用牺牲长期收益的方式提前拿到短期收益并收获情绪价值。
他本人不会去做,是因为他清楚长期会更好,而且作为目前全情投入在投资者教育中的行者,也不愿意主动离市场太近。
当然,他觉得如果能从这个策略中收获一些对长期体系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很棒的。
我大概看到,对于主线目标非常专注的人,每件事,都需要是长期可积累的。
一起共勉吧。
5
后来的孟岩在一期无人知晓中专门聊了中短期和长期策略的问题,也很「孟岩」:小便宜和长期赚大钱是矛盾的,原因是人的带宽有限,而行为会塑造人。
从逻辑上说,当然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人很复杂,人会变化。
而在市场思考了更长时间后,我写下不贪这篇文章,真正想说的,并非不要去拿所有确定性的小钱,或者放弃所有的中短期投资策略只去苦守长期的好结果。
不是这样,世界不是线性的,也绝非只有两极。
对于很多人,一些确定性的收益其实数额并不少,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至少心情变好;而某些中短期的投资策略如果配置得当,不但可以是长期的有效补充,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心无旁骛地长期持有的话,那么其实也是必不可少的。
区别在于,整个过程我们是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还是患得患失的焦虑之中。若是前者,这件事通常同时也是热爱和擅长所在,那么整个过程也会平和自然,人也会闪闪发光。
通过有意放弃确定性的收益,来战胜匮乏,也只是建议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感受得失之间,内心的富足和平静。
我们都可以去设计不同的,更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6
长钱账户投顾版的上线,是一个周五晚上。
我下班很早,并提前知道了下周需要居家办公,排好公司的值班后,问了一下孟岩,能不能去陪大家上线,就过去了。
也是封控原因,有知有行有一小半同学都不在工位。我坐在又又的座位上开始写长钱账户的文章,本想稍晚配合上线发的,孟岩说他准备周日,要不要一起,于是好几个小时后我的 Ulysses 依然停在 698 字没动。
事先约定的发布时间是 18:00,但有几个问题还没解决,运营、研发和产品同学都在井然有序做上线前最后的工作。
跟永靖和英杰寒暄了几句,大家整体还是非常兴奋的,永靖作为投研不需要等上线,但还是想见证一下。
除了长钱交易相关之外,「瑞雪兆丰年」徽章的用户判定逻辑有一点小问题,振民和几位技术同学一直在边讨论边修。
这事没那么容易,知行公司支持远程办公,有同学本就不在北京职场,也有同学封控在家,还需要对接也不在现场的雪球基金的产研团队,肉眼可见沟通的效率比面对面还是会低一些。
气氛很松驰,工作间隙有说有笑,一度闲下来的傅强自己还开了一小局模拟地铁游戏;然后外卖到来,大家一起到派克市场吃了两块披萨,计划外留下的金栋吃掉了合规小姐姐真真和振民的份额,后者沉迷工作完全没想起来吃饭。
饭后进展似乎也不顺利,负责运营的小主已经开始准备 B 方案,如果晚过 21:00 还没有上完,就只上线功能不推送通知了,第二天再从 App 上发通知。还是单身的小羊也暂停了小酒馆准备发送的预告。
接下来一刻钟峰回路转,好几个好消息接连传来后,待解的问题只剩一个了,运营同学继续远程跟产品对接线上验证;其他同学在工位上继续等待顺子哥远程摔杯为号。
孟岩也有些兴奋,本该写稿的他一直在关注线上,不时确认各事项的进展,然后被小主 call back 回来「好好写」,据说 Typora 上也一直停在 1000 字,不再前进。
最终,验证成功,已经是 20:40 左右,依然来得及,于是各位迅速进入状态,准备上线,联系雪球,运营团队准备好了内容回复和各社群的关注,并预先周知了课代表,研发和运维也开始线上流量监控。
时间到,长钱投顾版全量开关打开,相关文章陆续发布,App 推送成功;雪球基金的 banner 上线,通知和短信顺利发送;各群同路人陆续看到,纷纷转发,运营同学和志愿者开始答疑,想法区和知行对话中也开始陆陆续续有同路人来咨询新长钱了。
大概 20 分钟左右,第一波高峰即将过去,大家也慢慢松一口气,节奏稍稍放缓,群里开始猜测给老长钱用户的礼品可能是什么,孟岩还让我拍了张他的打坐猫来跟大家开玩笑。
21:30 左右,上线高峰过去,研发同学陆续准备下班,我也告别离开,上了回家的路,孟岩和运营同学依然留下来继续工作。后来在朋友圈看到孟岩发的下班照片,已经是 00:41 了。
这一天是 2022 年 11 月 18 日,米奇老鼠的 94 岁生日。
这一天,有行正式诞生。
7
无人知晓的 E20 《未解之谜》里,最让我感触的是,长钱账户诞生这一路的颠沛曲折。
要解的问题谜面很简单:「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
孟岩的第一个答案是,先找到赚钱的策略——二八轮动。当时和雪球的方丈都信心满满,后者更是写下了那篇《让一条狗来帮你投资》(当时的阿尔法狗刚刚赢了人类棋手)。但很快就发现,不行,这个策略短期内的反复打脸和不低频的交易让用户非常容易放弃。
接下来,孟岩试着把当时的且慢变成了一个「高手云集的基金组合平台」,邀请了各路大 V 和从业者来平台开设多样化的组合,让用户有更多选择,挑一个你们长期喜欢的,总可以了吧。但依然很难走通,跟投一个组合容易,理解和判断它是否适合自己,在市场低谷的时候能不能拿得住,显然还有更多更深的问题要解。这些东西,大概率并不在策略之内。
一直到上线长赢之后,这样的情况似乎好了一些。E 大的公众号和微博内容高频对话用户,讲解策略、评述市场、传授投资知识和理念,在周期中的每个环节都提供陪伴,18 年的大底,长赢的跟投用户 90% 以上都坚持了跟车操作。孟岩自己从 2017 年开始写投资实证,慢慢也体会到了,这些内容和文字与用户的沟通,是策略之外可能更重要的部分。
接下来,永靖团队要解决的问题似乎更清晰了一些,策略需要简单,符合投资大道即可,增量资金的投入时机问题,市面上没有其他组合考虑过要怎么解决,那就来试着搞定(黑板报的分期、长钱的调仓都是在做成这一件事)。之外在等待牌照的日子里,团队还探索了完整的一套投资内容体系(文章,同路人故事,投资第一课,小酒馆播客,知识体系,记账,黑板报,广播剧,无人知晓,有理有据,知行周报,轻知行此刻…),常常陪伴,总是安慰,时有启发。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最初的那个问题,才有了一个相对系统的答案。长钱账户,串起了这场长达 7 年的探索,交出了一份答卷。
而孟岩和永靖想帮助的普通用户是谁呢?
就是每一个你我啊。
在同样社群陪伴的过程中,我不太意外地发现大部分朋友的路径,和上述几乎相同:先是到处寻觅收益更高的策略或人,然后在过程中且试且买,仓位中一大堆横七竖八的计划,最终在跟市场的陪伴碰撞里慢慢更理解了自己,定量懂了对收益的贪婪和对波动的恐惧,才留下了,让自己最舒服的长期策略。
8
很巧的一件事,前一阵子在自发推荐有知有行的小红书博主社群遇见了一名年轻人。
是深圳一家优秀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工作多年后刚好遇到一些问题,开始反思和自我觉醒。巧的是,这段时间里听到了我的一期播客,居然有所启发。
于是她很忐忑地加上了我,想主动表达一些谢意。我也非常开心了解到这样神奇的连接。当然我很清楚,更多是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激发了开始探索的旅程,我的内容可能只是刚好路过。
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的事,写下越来越多的讲述和记录,这样的时刻似乎在越变越多。
《投资第 1 课》实体书出版了,我最近开始一边翻看重读,一边对照 App 的想法区,有很多感受,也被当时自己在文章下方写下的,和其他同路人的互动偶尔打动,嘴角一弯。我开始再记下一些,对生命中这段时光新的感受。
那些有知有行和孟岩告诉我的,我好像慢慢地,也告诉了更多的,一些人。
今年年初,跟孟岩闲聊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从关掉财帮子一直到开始且慢的几年里,都在忙些什么。
然后变成了我俩各自回忆,十年前,分别都在做什么事。
自然都是跟当下几乎没有太多联系的小事,但细细想来也不少草蛇灰线,彼时若是稍有一些小小的选择并非当初那样,现在也许就不会相识,上面的故事,大概率也会都错过了。
就像佛家的轮回,其实讲的也不只是六道转世,更多的可能也是人在每一刻重生、复活、呼吸、内观、转弯、选择、挣扎、喜悦、分别、憎恨、平和,一个人的境遇和情绪,在时空的别端、周期的他处,被另一个人再次经历。
那些塑造我们成为当前自己的过往,那些为此刻做出选择的瞬间,早在时光长河的上游就已埋下了一朵浪花。
你就是我。
你也是我。
对了,长钱账户已经支持「自动调仓」,感兴趣可以前往有知有行 App 了解。相关介绍分析请见「阅读原文」。
本周投资实证在知识星球「人生是滚雪球的朋友们」更新,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并写下你的收益和情绪,有其他想聊的,也可以写在评论里。
以上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立场,供学习交流,绝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