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渔人码头 | 最后的渔村记忆
蛇口渔港历史悠久。
现在的渔人码头是改革开放后填海新建的码头,生活在这里的渔民以渔港为家,延续着深圳最后的渔村记忆。
从地铁站东角头A出口出来,步行600多米,到达蛇口渔人码头。
岸边停泊着许多老旧的渔船,从船上晾晒的衣服,和透过窗户看到的床铺,不难看出船上渔民是日常住家的模样。
继续往前走,路上不时会看到戴着斗笠的妇人,推着满载海鲜的推车从码头方向而来,匆忙地往市场走去。
很快就到了码头最繁忙的地段,一些大型的渔船出海回来在这里卸货,成箱的鱼虾铲上一层冰,被快速地运往销售地。
“喂,你条船要到佐没啊?”
傍晚时分,一位头戴斗笠的渔妇对着海面在打电话,一旁是卖完海鲜后空空的推车,显然是在等渔船靠岸,接她到海上漂浮的家里过夜。
几个三十来岁的渔民在补着渔网,不时隔着船在互相聊天。
下午接近六点时,岸边聚集了许多在市场卖完海鲜回到码头的渔民,在等各自的渔船靠岸。三两渔妇见面少不了笑话家常。
我问她们在这里打渔多久了,她们说有二十几年了。
说话间,不时有散步路过的人探头看渔民的推车还有没有海鲜,渔妇爽朗地说:“今天卖完了,下次要早点来。”
看着黄昏下陆续靠岸的渔船,船艄处都摆放着一束鲜花、几颗苹果和其他祭品,出海前向妈祖祈福求平安,这是渔民文化的传统。
打电话的渔妇等到了丈夫的渔船靠岸,船上的两只小狗摇着尾巴等待她上船,将所有东西搬上船后,渔船随后驶离码头,漂在海面的一处。
/ 渔民的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
刚结束休渔期忙于捕捞的渔民无暇关心拆迁重建。
来这里散步买海鲜的居民,拍照打卡的文艺青年,和习惯每天下午来这里钓鱼的人,似乎也不在意这里未来会变成怎样的繁华。
他们只想在这个码头放慢脚步,感受当下的惬意。
带着小孩来散步的人,围着渔民刚送上岸的新鲜海鲜询价,小孩在一旁看着鲜活的虾蟹,兴奋得手舞足蹈。
不远处一对情侣在海边自拍,男生指着一艘白色渔船,对女生说,好多年前他在这里坐过船,三个小时到的香港。
来码头钓鱼的人或三两成群或独自静坐,挥杆下饵,愿者上钩,是垂钓的乐趣。
原本正对着繁忙码头的那座写着“渔人码头”四个大字的标志建筑物,如今连同旧厂房和岸边的大排档,都被夷为了平地,这里即将平地而起的是高楼大厦。
渔人码头的变迁,是深圳快速的城市变迁中的一小部分。
拥抱变化是深圳发展的必经。渔人码头即将华丽变身为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海洋主题馆,有人遗憾有人期待,是告别,也是新生。